•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基于PERMA模式的负荷深呼吸训练在肺癌化疗病人中的应用

储薇薇 梅新宽 孙永侠

引用本文:
Citation:

基于PERMA模式的负荷深呼吸训练在肺癌化疗病人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 储薇薇(1980-),女,主管护师
  • 中图分类号: R47

Application of load deep breathing training based on PERMA model in lung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chemotherapy

  • CLC number: R47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PERMA模式的负荷深呼吸训练在肺癌化疗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进行化疗的70例肺癌病人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5例。对照组采用化疗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采用基于PERMA模式的负荷深呼吸训练, 干预时间为8周。比较2组护理前后肺功能、运动耐力、呼吸困难级别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8周后, 观察组最大自主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6分钟步行试验(6MWD)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 MVV、FVC和FEV1均高于干预前和出院时(P<0.05~P<0.01), 6MWD高于干预前(P<0.05);2组呼吸困难问卷等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观察组0级和1级率为62.85%(22/3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71%(9/35)(χ2=9.78, P<0.01);观察组情感状况(EWB)、肺癌附加症状(LCS)和肺癌病人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 身体状况、EWB、功能、LCS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P<0.01)。结论基于PERMA模式的负荷深呼吸训练在肺癌化疗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能够改善其肺功能指标、提升运动耐力、降低呼吸困难级别, 改善肺癌化疗病人的生活质量。
  • 表 1  2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n;百分率(%)]

    一般资料 对照组(n=35) 观察组(n=35) χ2 P
    性别(男/女) 25/10 24/11 0.49 >0.05
    年龄(x±s)/岁 63.51±8.60 63.85±8.98 0.16 >0.05
    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下 16(45.7) 15(42.9)
      初中 16(45.7) 18(51.4) 0.35 >0.05
      高中及以上 3(8.6) 2(5.7)
    疾病分期
      Ⅰ 1(2.9) 3(8.6)
      Ⅱ 1(2.9) 2(5.7) 3.34 >0.05
      Ⅲ 13(37.1) 7(20.0)
      Ⅳ 20(57.1) 23(65.7)
    病理类型
      鳞癌 14(40.0) 14(40.0) 0.00 >0.05
      腺癌 21(60.0) 21(60.0)
    体质量指数/(kg/m2)
      <18.5 2(5.7) 6(17.1)
      18.5~23.9 19(54.3) 18(51.4) 3.02 >0.05
      24.0~27.9 12(34.3) 8(22.9)
      ≥28.0 2(5.7) 3(8.6)
    化疗药种类
      1种 16(45.7) 12(34.30) 0.92 >0.05
      2种 19(54.3) 23(65.70)
    化疗期数
      1期 4(11.4) 3(8.6)
      2期 4(11.4) 4(11.4) 0.16 >0.05
      3期及以上 27(77.1) 28(80.0)
    △示t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组病人肺功能和运动耐力比较(x±s)

    分组 n 干预前 出院时 干预8周后 F P MS组内
    MVV/L
      观察组 35 82.12±8.25 84.26±6.45 89.89±5.35**## 12.23 <0.01 46.095
      对照组 35 88.55±7.37 86.39±7.22 85.46±6.41 1.81 >0.05 48.689
        t 1.75 1.30 3.13
        P >0.05 >0.05 <0.01
    FVC/L
      观察组 35 2.75±0.56 2.91±0.65 3.28±0.52**## 7.71 <0.01 0.335
      对照组 35 2.91±0.63 2.88±0.64 2.93±0.58 0.06 >0.05 0.381
        t 1.12 0.19 2.65
        P >0.05 >0.05 <0.01
    FEV1/L
      观察组 35 1.95±0.43 2.11±0.48 2.55±0.89**## 8.39 <0.01 0.189
      对照组 35 2.03±0.38 2.09±0.37 2.13±0.41 0.59 >0.05 0.149
        t 0.82 0.19 2.53
        P >0.05 >0.05 <0.05
    6MWD/m
      观察组 35 408.22±22.12 412.85±27.58 425.55±29.92* 3.94 <0.05 715.052
      对照组 35 411.52±28.31 403.25±29.10 409.39±27.25 0.81 >0.05 796.942
        t 0.54 1.41 2.36
        P >0.05 >0.05 <0.05
    q检验:与干预前比较*P<0.05,**P<0.01;与出院时比较##P<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3  2组病人mMRC等级比较[n;百分率(%)]

    分组 n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uc P
    干预前
      观察组 35 4(11.43) 12(34.28) 12(34.28) 3(8.57) 4(11.43) 0.43 >0.05
      对照组 34 5(14.29) 13(37.14) 10(28.57) 4(11.43) 3(8.57)
    出院时
      观察组 35 3(8.57) 15(42.85) 8(22.85) 6(17.14) 3(8.57) 0.19 >0.05
      对照组 35 4(11.43) 11(31.42) 13(37.14) 3(8.57) 4(11.43)
    干预8周后
      观察组 35 5(14.29) 17(48.58) 9(25.71) 2(5.71) 2(5.71) 2.88 <0.01
      对照组 35 2(5.71) 7(20.00) 17(48.58) 5(14.28) 4(11.43)
    下载: 导出CSV

    表 4  2组病人FACT-L得分比较(x±s;分)

    分组 n PWB EWB FWB SWB LCS FACT-L总分
    干预前
      观察组 35 20.35±2.45 18.63±3.12 16.39±2.29 22.58±3.44 26.69±3.75 104.64±11.62
      对照组 35 21.47±2.66 18.88±3.21 16.43±2.27 23.19±3.25 27.57±3.89 107.54±12.58
        t 1.83 0.33 0.07 0.76 0.96 1.00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干预8周后
      观察组 35 21.85±2.16** 20.48±2.44** 17.71±2.35* 23.27±3.12 29.12±2.61** 112.43±6.37**
      对照组 35 21.52±2.55 19.02±3.18 16.66±2.36 23.25±3.11 27.68±2.87 108.13±7.15
        t 0.58 2.15 1.86 0.02 2.19 2.65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1
    组内比较:*P<0.05,**P<0.01
    下载: 导出CSV
  • [1] SELIGMAN M EP. Flourish: a visionary new understanding of happiness and well-being[M]. New York: Free Press, 2011.
    [2] 汤景艳, 李东亮, 韩美乐, 等. 以PERMA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化疗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 2022, 20(4): 153.
    [3] 张树燕, 阮璐璐, 吴珊珊. 基于PERMA理论的干预模式对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预防阴道粘连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 2022, 37(24): 4582.
    [4] 董淑贤, 张俊, 郑秀, 等. 基于PERMA模式的护理干预在老年乳腺癌病人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 2021, 35(9): 1673.
    [5] CHEN B, LUO T, CAI Q, et al.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assisted comfort nursing based on PERMA model on stress and psychological changes of patients after breast cancer surgery[J]. Comput Math Methods Med, 2022, 2022: 1853754.
    [6] 郭银宁, 缪雪怡, 蒋小曼, 等. 肿瘤患者衰弱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8): 989.
    [7] 李道学, 李丹.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化疗后肺功能低下的相关性分析[J/CD].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22, 15(5): 706.
    [8] 陈李静. 引导性想象五音疗法联合阻力呼吸训练器对改善老年肺癌化疗患者心理痛苦、肺功能的临床分析[J]. 辽宁医学杂志, 2022, 36(5): 4.
    [9] SPRUIT MA, SINGH SJ, GARVEY C, et al. An official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statement: key concepts and advances in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3, 188(8): e13.
    [10] 刘东辉, 张欣怡. 负荷深呼吸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对老年烟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康复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 40(1): 108.
    [11] 蹇祥玉, 叶秀莲, 路海云, 等. PCI术后Ⅰ期心脏康复患者不同时间行6分钟步行试验的安全性比较[J]. 护理学杂志, 2020, 35(7): 84.
    [12] VOGELMEIER CF, CRINER GJ, MARTINEZ FJ, et al.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2017 Report. GOLD Executive Summary[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7, 195(5): 557.
    [13] 万崇华. 生命质量测定与评价方法[M]. 昆明: 云南大学出版社, 1999: 55.
    [14] 陈玉芬, 杨春茂, 李燕舞. 肺康复训练对肺癌化疗病人肺功能、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8): 1123.
    [15] 黄莉娟, 李蓓, 王俊, 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运动联合营养支持小组干预的疗效观察[J]. 中国血液净化, 2022, 21(4): 292.
    [16] 夏婧, 杨莉, 李美菊, 等. 床旁膈肌超声技术诊断ICU获得性衰弱的临床研究[J]. 中国急救医学, 2019, 39(12): 1154.
    [17] 曾佳, 熊小利, 杨秦燕. 负荷深呼吸训练联合有氧运动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分析[J].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1, 27(4): 797.
    [18] 霍飞翔, 张洪蕊, 杨帅, 等. 渐进抗阻呼吸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及运动能力的临床疗效[J].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2, 45(1): 6.
    [19] TU M, WANG F, SHEN S, et al. Influences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negative emotion, cancer-related fatigue and level of hope in lung cancer chemotherapy patients based on the PERMA framework[J]. Iran J Public Health, 2021, 50(4): 728.
    [20] LUO L, LI Y, ZHOU Z, et 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posi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based on PERMA model on perioperative patients with AIDS complicated with breast cancer[J]. Comput Math Methods Med, 2022, 2022: 9788122.
    [21] 张侍玉, 李倩, 朱家峰, 等. 基于PERMA模式的积极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主观幸福感和负性情绪影响的Meta分析[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3, 31(5): 661.
  • [1] 许丽盛洁王美青 . 基于“互联网+”新媒体的全程专业个案化管理模式在肺癌病人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12): 1741-174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12.028
    [2] 陈玉芬杨春茂李燕舞 . 肺康复训练对肺癌化疗病人肺功能、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8): 1123-112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8.040
    [3] 刘金良庞军孙志红张连策庞红艳张兆福李晓冬 . 胸部CT定量技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心肺功能的评估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3): 382-38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3.028
    [4] 耿利琼 . 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1): 90-91.
    [5] 杨晓松高峰王刚 . 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肺切除术26例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2): 225-227.
    [6] 黄焰 . 泼尼松联合自拟抗肺纤合方剂对肺间质纤维化病人肺功能、血清学指标和运动耐力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12): 1651-165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12.015
    [7] 何忠建 . 瑞舒伐他汀对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12): 1639-164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12.032
    [8] 夏利贾钦尧朱书瑶石境懿刘徳松 . 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NF-κB及血清SAA表达与肺功能相关性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6): 771-773,77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6.021
    [9] 丁秀秀黄琳惠蔡兴俊黄奕江 .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对肺癌病人术后肺功能恢复的效果.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10): 1316-1318, 132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10.006
    [10] 王鑫牟方红陈文武 . 乙酰半胱氨酸联合低分子肝素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病人肺功能及血气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12): 1668-1670, 167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12.019
    [11] 戴方王青娥於建鹏杨隆秋 . 保护性通气下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病人呼气末正压处理后肺功能情况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11): 1551-155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11.014
    [12] 齐海亮杜秀然李亚斋苏宏伟王鹏齐科雷宋鑫亮徐慧海 . 胸膜剥脱术对结核性脓胸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2): 194-19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2.017
    [13] 邓静陈余清卢杨王爱华 . 脉冲振荡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1): 24-26.
    [14] 贾丽周燕周爱侠金正瑞 . 基于微信平台6 min步行运动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康复护理中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6): 840-84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6.038
    [15] 李晓青巨亚丽王秀娟曹倩 .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对肺癌病人出院后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12): 1683-168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12.036
    [16] 桂程丽程彩涛 . 时间护理模式对老年肺癌术后病人呼吸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11): 1560-156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11.039
    [17] 朱峰王培生缪华新郝宝泉 .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诊治孤立性肺结节23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3): 337-338.
    [18] 赵福友陈余清黄礼年夏雪梅蔡映云 . 肺癌患者外周血肺组织特异性基因mRNA检测的诊断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3): 274-276.
    [19] 李楠葛霞冯振中李涤臣 . 肺硬化性血管瘤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5): 398-400.
    [20] 黄礼年胡俊锋张义宏陈余清刘超 . 肺不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590例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7): 566-567.
  • 加载中
表(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19
  • HTML全文浏览量:  129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1-19
  • 录用日期:  2023-06-30
  • 刊出日期:  2023-08-15

基于PERMA模式的负荷深呼吸训练在肺癌化疗病人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 储薇薇(1980-),女,主管护师
  • 安徽省阜阳市肿瘤医院 肿瘤科, 236000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PERMA模式的负荷深呼吸训练在肺癌化疗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进行化疗的70例肺癌病人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5例。对照组采用化疗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采用基于PERMA模式的负荷深呼吸训练, 干预时间为8周。比较2组护理前后肺功能、运动耐力、呼吸困难级别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8周后, 观察组最大自主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6分钟步行试验(6MWD)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 MVV、FVC和FEV1均高于干预前和出院时(P<0.05~P<0.01), 6MWD高于干预前(P<0.05);2组呼吸困难问卷等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观察组0级和1级率为62.85%(22/3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71%(9/35)(χ2=9.78, P<0.01);观察组情感状况(EWB)、肺癌附加症状(LCS)和肺癌病人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 身体状况、EWB、功能、LCS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P<0.01)。结论基于PERMA模式的负荷深呼吸训练在肺癌化疗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能够改善其肺功能指标、提升运动耐力、降低呼吸困难级别, 改善肺癌化疗病人的生活质量。

English Abstract

  • PERMA模式是由SRLIGMAN[1]在2011年提出的属于积极心理学范畴的幸福理论模型,其命名由五要素组成,P:积极情绪;E:投入;R:人际关系;M:意义;A:成就,旨在通过五要素实现幸福感。近年来,PERMA模式逐渐应用于护理领域,在疾病护理干预过程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病人心理状态[2]、生活质量[3]、幸福感[4]、增强癌症病人治疗依从性,改善其应激反应和疼痛[5]。研究显示肺癌病人衰弱发生率较高[6],而衰弱与肺功能指标低下具有明显正相关性[7],呼吸训练可通过增强呼吸肌的耐力、肌力等方式提升肺功能[8],从而被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提议在肺癌病人中可实施呼吸功能训练[9]。负荷深呼吸训练是通过简单设备的辅助下,进行阻力深呼、吸训练和加压深呼吸训练[10]。但研究较少将PERMA模式与负荷深呼吸训练,本研究旨在将心理干预与生理干预有机结合,探讨基于PERMA模式的负荷深呼吸训练对提升病人生理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现作报道。

    • 便利抽样2021年2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进行化疗的70例肺癌病人为研究对象,男49例,女21例,年龄41~79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纳入标准:(1)确诊为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并接受化疗治疗;(2)无精神病史,愿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1)有严重合并症;(2)研究过程中疾病恶化无法坚持训练;(3)中途退出。所有参与病人均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伦理准则。

    • 对照组采用肺癌化疗常规护理。(1)入院宣教:讲解化疗基本原理,并告知在化疗期间要注意饮食搭配,戒烟酒,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防止发生营养不良;(2)鼓励病人进行呼吸训练,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让病人了解呼吸训练的方法;(3)心理支持护理:给予心理支持,通过疏导等方式缓解病人情绪低落;(4)药物护理:介绍化疗药物种类、不良反应和功效,并告知相应不良反应的应对方式,缓解病人化疗期间焦虑情绪;(5)给予出院健康教育。

    •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基于PERMA模式的负荷深呼吸训练进行干预,训练前建立微信群,便于出院后进行追踪干预。首先成立干预小组,研究者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掌握PERMA模式的幸福五要素,将PERMA模式有机地融合在训练中。(1)P建立积极情绪:入院时主动介绍自己,态度和蔼,通过沟通技巧和专业知识跟病人建立信任关系,评估病人对肺癌等的了解情况,并强调肺癌发展过程中进行负荷深呼吸训练的意义,让病人建立主动配合训练的积极情绪。(2)E投入训练:采取群体训练和个体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指导,群体指导后要求病人反馈训练要求,对于反馈有误或偏差者,再进行个体指导,使病人更加投入训练的整个过程。整个训练包括3个方面:①加压深呼吸:先进行3~5 min的常规深呼吸训练,病人根据自身情况取坐位或者站立位,进行缓慢的鼻吸气-呼气过程,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进行加压时,嘱平卧位,放置1 kg沙袋于腹部,并按照刚刚的深呼吸要点进行缓慢深呼吸,以能看见沙袋起伏为准,每次训练做3~5组,每组2~3 min,每组之间休息1 min。②阻力深呼:阻力深呼吸中需要吹嘴配合,吹嘴仿肺功能仪吹嘴统一定制,漏气孔直径3 mm。病人取坐位或者站立位,尽可能地用鼻子进行深吸气,吸气毕将吹嘴紧扣在嘴巴上,嘱咐病人用嘴巴快速呼气,再重复此循环,每次训练做3~5组,每组2~3 min,每组之间休息1 min。③阻力深吸:体位同深呼训练,首先尽可能地用鼻子进行深呼气,呼气毕将吹嘴紧扣在嘴巴上,嘱咐病人用嘴巴快速吸气,再重复此循环,每次训练做3~5组,每组2~3 min,每组之间休息1 min。整套呼吸训练结束后自然呼吸3~5 min,在干预过程中,根据病人个体情况量力而行,告知出现头晕、呼吸困难等情况,则暂停训练。(3)R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在整个训练过程中,鼓励家属或者照顾者参与,告知家属陪同训练对病人的意义所在,在病人训练遇阻示,鼓励家属主动跟病人进行沟通,并寻找失败点,并在群体干预中,鼓励病友们相互通过、交流,通过人际关系的建立让病人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更加主动。(4)M寻找训练意义:在群体干预中,可以设立模范病例,并通过对病例进行介绍,引导病人制定目标,寻找训练的意义,并建立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希望。(5)A形成成就感:在个体干预过程中,引导病人进行成就回忆,通过回忆建立病人成就感,有利于在训练过程中坚持执行计划,增强训练依从性,坚持并完成训练。

    • 肺功能评测采用床旁肺功能仪进行,主要测定最大自主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运动耐力评测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6MWD)[11],测试病人在6 min内通过长度为30 m的平坦的室内通道的总步行距离,可以往返步行,根据个体情况采取适合个体的速度步行,最后计算总长度。

    • 病人进行6MWD后采用mMRC问卷测定其呼吸困难程度,分为5个等级程度,等级越高,呼吸困难程度越重。0级:剧烈运动时出现呼吸急促和喘息;1级:在平坦路上快走或者爬缓坡时出现呼吸急促和喘息;2级:正常走路时速度慢于同龄人;3级:在平坦路上行走中途需要休息,才能继续走路;4级:简单的穿脱衣会出现呼吸困难。

    • 采用由万崇华[13]修订的中文版FACT-L,量表由36个条目组成,包括5个维度:身体状况(PWB)、情感状况(EWB)、功能(FWB)、社会/家庭(SWB)和肺癌附加症状(LCS),采用4级评分法,正向条目计分0~4分,反向条目反之计分,总分0~144分,较高的得分显示较好的生活质量。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0。

    • 干预前、出院时、干预8周后对病人肺功能、运动耐力、呼吸困难等级进行测定,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对生活质量进行问卷收集。

    • 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q检验、χ2检验和秩和检验。

    • 观察组35例病人,出院后通过微信提醒和监督打卡,均达到70%的参与率,无病人退出。2组病人性别、年龄、疾病分期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一般资料 对照组(n=35) 观察组(n=35) χ2 P
      性别(男/女) 25/10 24/11 0.49 >0.05
      年龄(x±s)/岁 63.51±8.60 63.85±8.98 0.16 >0.05
      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下 16(45.7) 15(42.9)
        初中 16(45.7) 18(51.4) 0.35 >0.05
        高中及以上 3(8.6) 2(5.7)
      疾病分期
        Ⅰ 1(2.9) 3(8.6)
        Ⅱ 1(2.9) 2(5.7) 3.34 >0.05
        Ⅲ 13(37.1) 7(20.0)
        Ⅳ 20(57.1) 23(65.7)
      病理类型
        鳞癌 14(40.0) 14(40.0) 0.00 >0.05
        腺癌 21(60.0) 21(60.0)
      体质量指数/(kg/m2)
        <18.5 2(5.7) 6(17.1)
        18.5~23.9 19(54.3) 18(51.4) 3.02 >0.05
        24.0~27.9 12(34.3) 8(22.9)
        ≥28.0 2(5.7) 3(8.6)
      化疗药种类
        1种 16(45.7) 12(34.30) 0.92 >0.05
        2种 19(54.3) 23(65.70)
      化疗期数
        1期 4(11.4) 3(8.6)
        2期 4(11.4) 4(11.4) 0.16 >0.05
        3期及以上 27(77.1) 28(80.0)
      △示t

      表 1  2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n;百分率(%)]

    • 2组干预前和出院时MVV、FVC、FEV1和6MW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观察组MVV、FVC、FEV1和6MWD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MVV、FVC和FEV1均高于干预前和出院时(P<0.05~P<0.01),6MWD高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MVV、FVC、FEV1和6MWD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分组 n 干预前 出院时 干预8周后 F P MS组内
      MVV/L
        观察组 35 82.12±8.25 84.26±6.45 89.89±5.35**## 12.23 <0.01 46.095
        对照组 35 88.55±7.37 86.39±7.22 85.46±6.41 1.81 >0.05 48.689
          t 1.75 1.30 3.13
          P >0.05 >0.05 <0.01
      FVC/L
        观察组 35 2.75±0.56 2.91±0.65 3.28±0.52**## 7.71 <0.01 0.335
        对照组 35 2.91±0.63 2.88±0.64 2.93±0.58 0.06 >0.05 0.381
          t 1.12 0.19 2.65
          P >0.05 >0.05 <0.01
      FEV1/L
        观察组 35 1.95±0.43 2.11±0.48 2.55±0.89**## 8.39 <0.01 0.189
        对照组 35 2.03±0.38 2.09±0.37 2.13±0.41 0.59 >0.05 0.149
          t 0.82 0.19 2.53
          P >0.05 >0.05 <0.05
      6MWD/m
        观察组 35 408.22±22.12 412.85±27.58 425.55±29.92* 3.94 <0.05 715.052
        对照组 35 411.52±28.31 403.25±29.10 409.39±27.25 0.81 >0.05 796.942
          t 0.54 1.41 2.36
          P >0.05 >0.05 <0.05
      q检验:与干预前比较*P<0.05,**P<0.01;与出院时比较##P<0.01

      表 2  2组病人肺功能和运动耐力比较(x±s)

    • 2组干预前和出院时mMRC等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2组mMRC等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0级和1级率为62.85%(22/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71%(9/35)(χ2=9.78,P<0.01)(见表 3)。

      分组 n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uc P
      干预前
        观察组 35 4(11.43) 12(34.28) 12(34.28) 3(8.57) 4(11.43) 0.43 >0.05
        对照组 34 5(14.29) 13(37.14) 10(28.57) 4(11.43) 3(8.57)
      出院时
        观察组 35 3(8.57) 15(42.85) 8(22.85) 6(17.14) 3(8.57) 0.19 >0.05
        对照组 35 4(11.43) 11(31.42) 13(37.14) 3(8.57) 4(11.43)
      干预8周后
        观察组 35 5(14.29) 17(48.58) 9(25.71) 2(5.71) 2(5.71) 2.88 <0.01
        对照组 35 2(5.71) 7(20.00) 17(48.58) 5(14.28) 4(11.43)

      表 3  2组病人mMRC等级比较[n;百分率(%)]

    • 2组干预前FACT-L总分和PWB、EWB、FWB、SWB、LCS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观察组EWB、LCS和FACT-L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PWB、EWB、FWB、LCS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P<0.01)(见表 4)。

      分组 n PWB EWB FWB SWB LCS FACT-L总分
      干预前
        观察组 35 20.35±2.45 18.63±3.12 16.39±2.29 22.58±3.44 26.69±3.75 104.64±11.62
        对照组 35 21.47±2.66 18.88±3.21 16.43±2.27 23.19±3.25 27.57±3.89 107.54±12.58
          t 1.83 0.33 0.07 0.76 0.96 1.00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干预8周后
        观察组 35 21.85±2.16** 20.48±2.44** 17.71±2.35* 23.27±3.12 29.12±2.61** 112.43±6.37**
        对照组 35 21.52±2.55 19.02±3.18 16.66±2.36 23.25±3.11 27.68±2.87 108.13±7.15
          t 0.58 2.15 1.86 0.02 2.19 2.65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1
      组内比较:*P<0.05,**P<0.01

      表 4  2组病人FACT-L得分比较(x±s;分)

    • 本研究入选病例均为非小细胞癌病人,观察组共35例,疾病分期主要集中在Ⅲ期和Ⅳ期,化疗所处期数主要集中在3期以上,病人整体处于癌症中晚期,化疗中期,负荷深呼吸训练均达到70%的参与率,无人退出,可见负荷深呼吸训练在中晚期肺癌病人化疗期间训练的执行度较高。

      有文献[14]研究显示,肺癌化疗病人会出现FVC、MVV、FEV1等肺功能指标的降低,而衰弱会导致肌肉功能下降[15],从而引起呼吸肌功能下降、膈肌收缩力低下等问题[16],最终对肺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本研究从锻炼呼吸肌的角度,采用负荷深呼吸训练对化疗期间肺癌病人进行训练,干预8周后观察组显著效果,肺功能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高于干预前,这与曾佳等[17]研究相一致。可能与负荷深呼吸在训练中提高腹部放置沙袋,增加了呼吸的阻力,与正常的深呼吸比较,更能够锻炼到呼吸肌和膈肌的运动能力,同时吸气和呼气时通过肺功能仪吹嘴,同样能够起到阻力的作用,对锻炼气道起到一定作用,且整个过程简单,病人的训练均达到设定70%的参与率。本研究显示,负荷深呼吸训练对病人运动耐力的影响具有长期效果,干预8周后,观察组6MWD距离较干预前有所增加,对照组干预后却无显著差异,可以看出负荷深呼吸训练提高肺功能的同时,对6MWD距离的增加也有显著效果。霍飞翔等[18]的研究也显示阻力呼吸训练在提升肺功能和运动能力上优于传统呼吸训练。在干预8周后,观察组病人呼吸困难级别较对照组来说,也更为优化,较低等级人数明显高于较高等级人数。

      本研究采用基于PERMA模式的负荷深呼吸训练,将生理机能锻炼和心理幸福干预有机结合,结果显示干预8周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除社会/家庭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在情感状况和肺癌附加症状和FACT-L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ERMA模式的幸福模型在提升肺癌化疗期间病人心理情感状况和生活质量上效果显著,这与TU等[19]的研究相一致,PERMA模式可改善肺癌化疗病人的情绪和疲劳状态,提高病人心理希望水平。通过PERMA模式干预[20]它有助于提升病人的训练依从性,通过坚持训练,可改善病人的肺癌附加症状。张侍玉等[21]通过对PERMA模式的Meta分析中发现,基于PERMA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提升癌症病人主观幸福感有积极意义。

      综上,PERMA模式和负荷深呼吸训练的有机结合适用于肺癌化疗病人,对病人生理指标和心理建设干预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2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