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伟
. 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60例临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6): 583-584.
|
[2] |
陈丽华
, 何霏
, 袁海新
. 个性化家庭康复方案对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5): 642-64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5.022
|
[3] |
吴保浒
, 李光远
.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原因的探讨及手术策略.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7): 747-749.
|
[4] |
高连珠
.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手术配合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6): 838-83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6.044
|
[5] |
刘婷
, 蔡奔
, 陈南星
, 贾贤杰
, 于影
, 高怀荃
.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5): 669-67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5.028
|
[6] |
杨迎春
, 王文学
, 卞秀芹
.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 74-76.
|
[7] |
吴峰
. 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额颞脑挫裂伤42例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5): 602-603.
|
[8] |
莫国毅
. 微创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196例临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4): 343-345.
|
[9] |
崔虎
, 汪华学
, 邓晰明
, 吴强
. 椎管引流术治疗脑挫裂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5): 398-399.
|
[10] |
冯凯
, 赵春香
, 王瑞刚
, 张天伟
, 张磊
, 张红梅
. 去骨瓣减压对大鼠心肺复苏后血清CK-BB和MBP表达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11): 1477-1478,149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11.005
|
[11] |
褚光
, 任伟
, 许波
, 王舜尧
. 综合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68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3): 262-263.
|
[12] |
田绪平
, 张辉
, 宣善井
. 重型颅脑损伤120例治疗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5): 508-510.
|
[13] |
桂松柏
, 于振国
, 马骏
, 孙辉
. 重型颅脑损伤的阶段治疗探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3): 237-239.
|
[14] |
杨卫东
, 陈前芬
. 大鼠心肺复苏后脑损伤模型的建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2): 103-105.
|
[15] |
王永志
, 冯东福
. 骨髓基质细胞治疗颅脑外伤的研究进展.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3): 313-315.
|
[16] |
卢杰
. 高压氧在中、重型脑外伤昏迷治疗中的促醒作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2): 194-195.
|
[17] |
张树宝
, 颜广林
, 张波
, 贺小平
. 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病理因素及CT相关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1): 64-65.
|
[18] |
高宏斌
, 王武斌
, 汤加才
, 朱国庆
, 刘铭
. 终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脑外伤术后脑脊液漏伴颅内感染.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3): 308-310.
|
[19] |
罗鑫刚
, 邓青青
, 肖慧媚
, 裴铮
, 易爱文
, 常燕群
. 低氧后处理体外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的作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6): 707-70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6.003
|
[20] |
张智香
, 田恒峰
. 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干预效果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9): 1088-10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