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乳牙反(牙合)矫正后恒牙(牙合)20例临床观察

汪国栋 张辉 沈军

引用本文:
Citation:

乳牙反(牙合)矫正后恒牙(牙合)20例临床观察

    作者简介: 汪国栋(1973-),男,主治医师.
  • 中图分类号: R783.5;R788.5

  • 摘要: 乳牙反(牙合)是乳牙期最常见的错合畸形,其发病率为8.3%[1]。乳牙反(牙合)多为牙性一功能性反(牙合),随着年龄的增长,可造成面中部的发育受限而发育成为完全的骨性错合[2]。研究表明,多个乳前牙反(牙合)较个别乳前牙反(牙合)更有形成恒牙反(牙合)的趋势,演变成恒牙期AngleⅢ错(牙合)[3]。我们采用传统的活动矫治器为主,对3~5岁乳前牙反(牙合)进行矫正,并跟踪观察至恒前牙建(牙合),探讨乳牙反(牙合)矫治方法与替牙后恒牙(牙合)之间的联系。
  • [1] 孙军乔琳 . 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15例错(牙合)畸形的效果评价.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4): 460-461.
    [2] 廖圣恺李建成高益林张凯王德顺徐锦程卢保全 .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牙颌畸形25例临床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7): 775-777.
    [3] 孙庆章李光早熊竹友刘建明 . 单侧唇裂鼻畸形Ⅰ期矫正临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11): 1091-1093.
    [4] 袁荃李金源陈丽周秋娟马红娟戚孟春张彬 . 不同正畸力值对长期饮用碳酸饮料大鼠正畸牙移动牙根吸收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8): 1013-101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8.001
    [5] 叶义军朱运武黎炜 . 手术矫正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17例体会.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4): 462-463.
    [6] 李旭文张智勇杨斌唐晓军石蕾尹宏宇尹琳 . 根尖下截骨后退联合模型外科矫正上、下颌前突畸形的效果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2): 165-167.
    [7] 张艳萍吴爱华贾颐舫 . 过量维A酸诱导昆明小鼠露脑畸形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形态学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10): 1050-1053,1057.
    [8] 张明辉 . 口腔正畸排齐阶段采用Laceback技术或弹力牵引对正畸效果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9): 1211-121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9.017
    [9] 叶亮王大为 . 正畸微型种植体支抗的发展与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4): 503-504.
    [10] 韩骁周健唐旭炎 . 口腔正畸黏结剂的研究进展.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2): 180-182.
    [11] 徐连本 . 影响口腔正畸患者依从性的原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7): 842-843.
    [12] 刘茜 . (牙合)垫结合面具前牵引治疗混合牙列反(牙合)10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6): 552-552.
    [13] 李玉春 . 导乐分娩与体位护理矫正胎方位的临床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9): 847-849.
    [14] 李小杰 . 舌系带矫正治疗舌系带过短125例临床体会.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8): 858-860.
    [15] 敖洪威 . 正畸牵引联合玻璃纤维桩桩冠修复在前牙损伤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5): 629-63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5.024
    [16] 李杨马盛男张帆 .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2): 232-23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2.027
    [17] 汪立 . 产程活动车联合特殊体位在第一产程活跃期矫正枕横位临床效果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4): 534-53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4.033
    [18] 徐文杰曹刚唐兆伦刘永保 . 螺旋CT对肾钙乳的诊断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8): 832-833,836.
    [19] 陈琳张小东张民主 . 隐裂牙33例综合治疗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3): 318-319.
    [20] 余树容陈浩 . 正畸治疗患者不同结扎方式对菌斑指数和龈沟出血指数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10): 1352-1353,1356.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406
  • HTML全文浏览量:  316
  • PDF下载量:  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7-10-19

乳牙反(牙合)矫正后恒牙(牙合)20例临床观察

    作者简介: 汪国栋(1973-),男,主治医师.
  • 解放军第123医院口腔科, 安徽蚌埠 233015

摘要: 乳牙反(牙合)是乳牙期最常见的错合畸形,其发病率为8.3%[1]。乳牙反(牙合)多为牙性一功能性反(牙合),随着年龄的增长,可造成面中部的发育受限而发育成为完全的骨性错合[2]。研究表明,多个乳前牙反(牙合)较个别乳前牙反(牙合)更有形成恒牙反(牙合)的趋势,演变成恒牙期AngleⅢ错(牙合)[3]。我们采用传统的活动矫治器为主,对3~5岁乳前牙反(牙合)进行矫正,并跟踪观察至恒前牙建(牙合),探讨乳牙反(牙合)矫治方法与替牙后恒牙(牙合)之间的联系。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