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茅彩英
, 赵文霞
, 史红
, 顾娟
, 龙黎南
. 戊酸雌二醇或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在中孕引产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5): 569-571.
|
[2] |
方慧英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3): 246-247.
|
[3] |
宫莹莹
, 何玉
, 席玉玲
. 2种不同方式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临床效果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12): 1636-1638.
|
[4] |
吴霞
, 唐桂娥
, 桑学梅
, 马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终止瘢痕子宫早孕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 63-65.
|
[5] |
郜丽敏
, 张晓平
, 刘永莹
.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应用于剖宫产术后1年内中期妊娠中孕期引产安全性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9): 1186-118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9.014
|
[6] |
阮璐璐
. 超声介入引导下甲氨蝶呤局部注射联合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9): 1230-123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9.024
|
[7] |
沈禾
.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临床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7): 691-692.
|
[8] |
刘敏
. 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3): 283-285.
|
[9] |
李晓平
. 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GnRHa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术后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8): 1059-1061.
|
[10] |
章雪莲
. 甲氨喋呤和米非司酮联用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6): 533-534.
|
[11] |
李红雨
. 米非司酮在无痛人工流产前的应用102例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2): 149-150.
|
[12] |
张长虹
, 王晖
. 多种方法在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3): 339-342.
|
[13] |
程峰
, 郑立东
, 李家宽
. 腰-硬联合麻醉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应用效果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7): 927-929.
|
[14] |
罗岩
, 周杜娟
, 徐雁
. 瘢痕子宫合并植入性前置胎盘14例诊治体会.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9): 1251-1253.
|
[15] |
郭艳
. 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终止早孕的临床比较.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6): 495-496.
|
[16] |
高宇洁
, 施晓梅
. 瘢痕子宫再次分娩时不同分娩方式间各影响差异及其相关性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8): 1051-105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8.020
|
[17] |
黄娟
. 子宫瘢痕部妊娠4例诊治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 79-80.
|
[18] |
黄玲
. 药物流产不全119例原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3): 341-342.
|
[19] |
赵海华
. 首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可行性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5): 661-66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5.031
|
[20] |
朱梅
, 何玉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47例临床结局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4): 487-48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4.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