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同伴支持为导向的互助模式对糖尿病病人情感特质以及自我效能水平的影响

王海霞 周维华 王慧

引用本文:
Citation:

同伴支持为导向的互助模式对糖尿病病人情感特质以及自我效能水平的影响

    作者简介: 王海霞(1976-), 女, 副主任护师
  • 基金项目: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 2014KYB251

  • 中图分类号: R587.2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病友同伴支持为导向的互助模式对糖尿病病人情感特质以及自我效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糖尿病病人,按随机数字表将所有纳入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施行传统护理照护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基于病友同伴支持为导向的互助模式。2组病人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周末接受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2组病人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8周末接受由Hunley shea所研发的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进行测评。结果2组病人在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且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 < 0.01)。2组病人在干预前的自我效能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饮食、运动、药物、监测、足部护理和急症处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且干预后2组的饮食、运动、药物、监测、足部护理和急症处理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 < 0.01)。结论对于糖尿病病人而言,引入基于病友同伴支持为导向的互助模式,能改善病人的情感特质,且能提高其自我效能水平,取得较为可观的临床效果。
  • 表 1  2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x ±s)

    分组 n 年龄/岁 病程/年 基础疾病 文化层次
    高脂血症 高血压 高血糖 小学 中学 大学
    观察组 43 27 16 42.1±5.0 3.8±0.6 16 14 13 18 13 12
    对照组 43 25 18 42.5±5.4 4.0±0.7 15 16 12 16 14 13
    χ2 0.19 0.36* 1.42* 0.21 0.19
    P >0.05 >0.05 >0.05 >0.05 >0.05
    *示t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组病人干预前后消极情感状况评分对比(x ±s;分)

    分组 n 干预前 干预后
    SAS SDS SAS SDS
    观察组 41 61.4±5.9 59.3±5.6 51.8±3.2△△ 52.3±3.5△△
    对照组 41 61.2±5.8 60.2±5.7 58.9±5.6 58.9±5.4
    t 0.15 0.72 7.05* 6.57*
    P >0.05 >0.05 < 0.01 < 0.01
    组内配对t检验:△△P < 0.01;*示t′值
    下载: 导出CSV

    表 3  2组病人在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感评分对比( x ±s;分)

    分组 n 饮食 运动 药物 监测 足部护理 急症处理
    干预前
      观察组 44 7.3±1.1 8.6±0.9 7.9±0.7 8.2±0.9 6.8±0.5 7.1±0.8
      对照组 44 7.4±1.2 8.8±1.1 8.0±0.8 8.3±1.0 6.9±0.6 7.2±0.9
    t 0.41 0.93 0.63 0.49 0.85 0.55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干预后
      观察组 44 14.8±2.3△△ 15.1±1.9△△ 16.8±2.9△△ 14.9±2.1△△ 15.7±1.9△△ 16.4±2.9△△
      对照组 44 8.3±1.8△△ 10.5±1.4△△ 7.0±2.1△△ 9.5±1.6△△ 9.5±1.4△△ 11.7±2.0△△
    t 14.76 12.93* 18.16* 13.57 17.43* 8.85*
    P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组内配对t检验:△△P < 0.01;*示t′值
    下载: 导出CSV
  • [1] 马静.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23):2169. doi: 10.3969/j.issn.1002-6975.2012.23.025
    [2] 陈文专, 陈巧惠, 郭泽雯, 等.PDCA循环引导的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4):362.
    [3] 王咏梅.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4):13.
    [4] 吴小红.多样性护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 2014, 21(6):955. doi: 10.3760/cma.j.issn.1008-6706.2014.06.078
    [5] 陈慧利, 王平, 程丹丹, 等.短期正念行为训练与糖尿病初诊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6, 31(5):410.
    [6] 胡新林, 朱秀丽, 赵宝春, 等.纠错式教育模式在护理专家门诊行糖尿病饮食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 31(16):1198. doi: 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5.16.008
    [7] 谢利力, 魏巍, 宋颖, 等.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10):1393. doi: 10.3969/j.issn.1672-9455.2016.10.037
    [8] 蒋艳云, 康省.临床护理路径在初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2):1431.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4.12.027
    [9] 蒋梅, 刘晓晨, 张兰, 等.健康信念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9):807.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10.09.015
    [10] 杨娇, 杨明莹, 柯亭羽, 等.家庭参与型远程护理模式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 32(20):1535. doi: 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6.20.004
    [11] 董丽华, 侯照银, 张玉香, 等.糖尿病专科门诊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水平控制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5):98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351.2014.05.005
    [12] 朱薇, 田颖莉, 张宏兵, 等.罗伊适应模式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5(8):161. doi: 10.3969/j.issn.1003-4706.2014.08.045
    [13] 刘丽红, 丁静, 阎爽, 等.延续护理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15, 30(14):1336.
    [14] 徐月贞, 曹祝萍, 刘丽, 等.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疾病知识和健康行为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 2012, 26(30):2798. doi: 10.3969/j.issn.1009-6493.2012.30.007
  • [1] 康烁赵秀君高俊香田素斋邱静静王竹宁张力辉 . 基于手机APP的自我管理支持对中青年糖尿病病人自我效能及心理痛苦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1): 115-11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1.030
    [2] 刘玉玲 . 产前强化培训对妊娠糖尿病病人疾病知识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9): 1274-127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9.037
    [3] 高春梅王士兵 . 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框架的护理模式对冠心病病人自我效能及健康信念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11): 1527-153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11.038
    [4] 成凤霞张成元周春梅郑素芳 . 因时生理康复与主动心理调适联合模式对支气管哮喘病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9): 1295-129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9.038
    [5] 文彦李秀民张琪李军文 . 老年糖尿病病人健康赋权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9): 1291-129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9.040
    [6] 敖永平李晓波陈澄澄张婷婷孙洁洁 . 基于二元应对模式的配偶同步赋能教育对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及血糖控制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7): 1007-101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07.035
    [7] 王林文刘彩英 .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自我防护调查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5): 473-474.
    [8] 郑雪芳李武芬吴雪华吴晓君方婷杨玉兰许舒柔金丽卿 . 糖尿病专科护士主导的护理小组模式在非内分泌病区规范处置糖尿病低血糖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7): 931-93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7.023
    [9] 武瑛 . 健康信念模式对老年糖尿病多次住院患者遵医依从性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8): 1123-1125.
    [10] 徐红陈雯刘敏 . 护理干预结合糖化血红蛋白监测模式改善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8): 1072-1073.
    [11] 陈燕牛魏魏 . 以罗伊适应模式为指导的护理程序对老年0级糖尿病足患者的应用效果评价.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9): 1275-1277,127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9.047
    [12] 王旭美 . 团体生活方式延续护理对宫颈癌病人生存质量与自我效能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12): 1649-165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12.032
    [13] 钱姣姣 . 授权赋能教育对高血压病人自我效能感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9): 1286-129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9.039
    [14] 陈正芳王书威 . 老年脑卒中病人应对方式与自我效能、健康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9): 1280-128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9.032
    [15] 林卫 . 自我管理在老年糖尿病中的应用现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10): 1400-140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10.047
    [16] 苗峰王祥强杨祖清 . 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颈椎骨折病人自我管理行为与自我效能、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2): 191-19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2.014
    [17] 何丽肖艳陈韩王燕玲郑武平 . 基于网络平台的延续护理对肺癌病人心理状况、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3): 397-39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3.035
    [18] 李亚楠孙海燕刘巍陈小龙 . 自我效能在股骨干骨折术后病人家庭关怀度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效应.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9): 1318-132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9.041
    [19] 訾若涵汪立赵贵 . 初产妇自我效能、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主观幸福度的相关性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8): 1120-112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30
    [20] 刘军邓侠王瑞瑞 . 自我效能干预对肺癌病人化疗后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6): 829-83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6.038
  • 加载中
表(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933
  • HTML全文浏览量:  2000
  • PDF下载量:  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7-11-08
  • 录用日期:  2018-09-28
  • 刊出日期:  2019-01-15

同伴支持为导向的互助模式对糖尿病病人情感特质以及自我效能水平的影响

    作者简介: 王海霞(1976-), 女, 副主任护师
  • 1. 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 内分泌科, 江苏 海安 226600
  • 2.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明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15040
基金项目: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 2014KYB251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病友同伴支持为导向的互助模式对糖尿病病人情感特质以及自我效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糖尿病病人,按随机数字表将所有纳入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施行传统护理照护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基于病友同伴支持为导向的互助模式。2组病人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周末接受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2组病人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8周末接受由Hunley shea所研发的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进行测评。结果2组病人在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且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 < 0.01)。2组病人在干预前的自我效能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饮食、运动、药物、监测、足部护理和急症处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且干预后2组的饮食、运动、药物、监测、足部护理和急症处理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 < 0.01)。结论对于糖尿病病人而言,引入基于病友同伴支持为导向的互助模式,能改善病人的情感特质,且能提高其自我效能水平,取得较为可观的临床效果。

  • 糖尿病是内分泌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目前尚欠缺根治方法,而疾病的进展与转归除了与药物诊疗方案有所关联外,与病人的日常自理能力亦有着明显的关联性[1]。由于大多数病人对疾病缺乏系统及完备的认知,使得其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不良的行为习惯,导致病情呈现出反复发作的临床态势,最终将明显降低病人的生存质量[2]。不佳的认知体验,又会使病人对疾病转归出现不恰当的预期,从而导致病人出现强烈的焦虑、抑郁情绪,这类负面情绪的持续性蓄积,将会激起机体出现一定程度的应激状态,导致出现治疗抵抗情绪[3]。传统意义层面的护理干预,更多的是侧重于病人在躯体层面的症状干预,而忽视了病人在精神心理以及社会功能层面的临床护理,并忽视了病人有着认识疾病的内在诉求,这往往引起病人对自身所接受到的护理服务评价度不高[4]。当前各大医院倡导优质的护理服务,从病人身边的家属着手,发动其共同参与到疾病的临床护理,进而帮助双方达到认知观念的一致性,避免家庭矛盾的出现,以及能使病人在亲情关爱模式中得到正性信念,最终可促进其不良情感状态的改善[5]。有学者提出了基于病友同伴支持为导向的互助模式,这项干预模式较传统干预模式有所突破,引入了病友作为共同干预参与者,对护士的专业素养考验度更高,亦是优质护理方案的具体呈现方式[6]。本研究拟通过设计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其应用于糖尿病病人,剖析其临床效果。现作报道。

    • 选取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内分泌科于2014年8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6例糖尿病病人,其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31~67岁。所有病人均经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再结合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及临床症状体征确诊为糖尿病,诊断依据参照由人民卫生出版在第8版《内科学》教材关于该病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病人不存在肝脏、心脏、肾脏等躯体实质性脏器疾病;未伴发恶性肿瘤者;无全身性免疫系统疾病;对本次调研内容知悉并签订同意书。以随机数字表作为分组工具,将所有的纳入对象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基础疾病以及文化层次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具有可比性。

      分组 n 年龄/岁 病程/年 基础疾病 文化层次
      高脂血症 高血压 高血糖 小学 中学 大学
      观察组 43 27 16 42.1±5.0 3.8±0.6 16 14 13 18 13 12
      对照组 43 25 18 42.5±5.4 4.0±0.7 15 16 12 16 14 13
      χ2 0.19 0.36* 1.42* 0.21 0.19
      P >0.05 >0.05 >0.05 >0.05 >0.05
      *示t

      表 1  2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x ±s)

    • 对照组病人实施传统的护理照护措施。由护士为住院病人提供一个适宜的休养环境,包括适合的温湿度以及干净清爽的床单位;护士为病人做好基本的心理护理,指导其放松心情,以从容的心态面对疾病;护士遵照医嘱,对病人的躯体症状开展症状管理;在膳食管理方面,指导病人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及优质蛋白的食物,避免摄入碳水化合物及含糖量高的食物;指导病人开展适当的运动锻炼,比如慢跑、快走、羽毛球等。

    • 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基于病友同伴支持为导向的互助模式。(1)病友间情感互诉:护士作为主发起人,将病人及某位糖尿病病友共同组合成小组,为其提供一个安静、舒适、无人干扰的干预环境。护士作为主导者,要求双方以日常交流的形式,彼此深入沟通,采取诱导式提问的手段,了解病人当前的心理状态,并要求双方彼此剖析导致自身当前心境的相关事件及因素,要求双方的精神情感状态始终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去考虑。比如,一方的提问方式为“作为糖尿病病人,你的生理感知我都有经历过,所以,我们之间的沟通不需要遮掩什么,只需要将自己当前的心境予以表述即可,我们可以一同对不良情绪进行分析,共同对抗坏情绪。好了,你就谈谈自己现在实时的心境感受吧,不必在意言语的逻辑性,只需要将情感融入到语言中进行阐述便可”。给每位病人的时间控制在15 min,要求一方在倾诉的过程中,另一方则耐心地倾听,从中领会其当前的心境感受,并结合自己当前处境,再次剖析当自己面对该情境时,会采取何种积极的方式予以应对。待对方表述完毕后,自己则将方才所领会的相关情绪感知,对其实施情感安慰以及精神疏导。护士作为旁观者,用手机录制下双方的情感表述,并对其表达有用的信息,及时给以精神鼓励,从而巩固正面情绪的持久性。待结束后,护士为病人及家属各提供一支黑笔以及一本记事本,要求双方将情绪疏导后的内心感想,以文字的形式进行记录,并将真实的情感如实地予以反馈。待书写完毕后,护士则要求双方交换内容,并进行诵读,从而促进彼此间的情感认知。这项干预手段的持续时间控制在30 min,每天1次。(2)病友间的认知宣教:护士为双方搭建一个私密的宣教环境,避免他人对宣教造成干扰。在宣教进程中,护士采取口述为主的方式,再结合手绘动画以及视频等多媒体辅助方法,向双方介绍糖尿病系统的理论知识。在干预进程中,护士始终注重与病人及家属之间的眼神交流,从中读懂对方对相关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其流露出困顿神情时,护士则耐心地再次阐述相关知识点,保证其对相关知识点的内化强度,全程宣教时间控制在20 min以内。待结束后,要求双方即时根据自己在本堂课中所领受的,彼此进行知识点的分享,一方在进行内容复述的过程中,另一方则耐心地倾听,并认真记录其存在的认知偏差以及遗漏的知识点,每人的时间控制在10 min。双方在复述的过程中,护士则用手机录制下双方复述过程,并对双方的复述表现给以即时点评,帮助其纠正不当的认知形态。结束后,护士将视频拷贝给病人及病友,要求双方于入睡前20 min,再次打开视频对上午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按照相同的方法回顾相关知识点内容。次日清晨,双方再次按照相同的方式复述有关知识内容。

    • (1) 2组病人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周末接受由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2)2组病人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8周末接受由Hunley shea所研发的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进行测评,该量表共囊括饮食、运动、药物、监测、足部护理及急症处理几项维度。每个维度包含5个条目,每个条目采取5级评分法(0~4分),每个维度为0~20分,总分为0~120分。若得分越高,则表明其自我效能感越强,其对自我照护的自信心越佳。

    • 采取t(或t′)检验和χ2检验。

    • 2组病人干预前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且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 < 0.01),对照组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分组 n 干预前 干预后
      SAS SDS SAS SDS
      观察组 41 61.4±5.9 59.3±5.6 51.8±3.2△△ 52.3±3.5△△
      对照组 41 61.2±5.8 60.2±5.7 58.9±5.6 58.9±5.4
      t 0.15 0.72 7.05* 6.57*
      P >0.05 >0.05 < 0.01 < 0.01
      组内配对t检验:△△P < 0.01;*示t′值

      表 2  2组病人干预前后消极情感状况评分对比(x ±s;分)

    • 2组病人在干预前的自我效能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饮食、运动、药物、监测、足部护理和急症处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且干预后2组的饮食、运动、药物、监测、足部护理和急症处理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 < 0.01)(见表 3)。

      分组 n 饮食 运动 药物 监测 足部护理 急症处理
      干预前
        观察组 44 7.3±1.1 8.6±0.9 7.9±0.7 8.2±0.9 6.8±0.5 7.1±0.8
        对照组 44 7.4±1.2 8.8±1.1 8.0±0.8 8.3±1.0 6.9±0.6 7.2±0.9
      t 0.41 0.93 0.63 0.49 0.85 0.55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干预后
        观察组 44 14.8±2.3△△ 15.1±1.9△△ 16.8±2.9△△ 14.9±2.1△△ 15.7±1.9△△ 16.4±2.9△△
        对照组 44 8.3±1.8△△ 10.5±1.4△△ 7.0±2.1△△ 9.5±1.6△△ 9.5±1.4△△ 11.7±2.0△△
      t 14.76 12.93* 18.16* 13.57 17.43* 8.85*
      P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组内配对t检验:△△P < 0.01;*示t′值

      表 3  2组病人在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感评分对比( x ±s;分)

    • 糖尿病病人的自我认知水平与其病情的预后转归有着密切关联,由于医患之间对疾病认知程度的差异,导致护患宣教常存在认知误解,促使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出错误的生活行为[7]。这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控制,更会使病人在长期迁延反复的病情中产生不良的情绪体验,最终导致这类负面情绪持续性累积,诱发抑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8]。所以,重视病人在自我效果层面的管理,需要强化病人的心理认知行为,即一方面需要控制其消极情绪感知,另一方面要从病人的认知形态着手,帮助其内化系统及全面的理论认知,从而使其脱离固有及错误的意识形态,帮助其自觉内化正确及积极的自理行为,最终促进病情的康复[9]。本研究中,我们引入了基于病友同伴支持为导向的互助模式,实则是发动病友的支持力度,由于是同类病人,故而他们之间更有话题交流性,能彼此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上,分析其当前的心境,同时亦能在沟通互助,达到相互学习理论知识,彼此督导日常行为,进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的负面情绪评分较对照组低,这表明基于病友同伴支持为导向的互助模式能减轻其内心的焦虑、抑郁状态。分析导致该结果的原因,与如下几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1)病友间情感互诉,实则是为病人的消极情绪寻求一个宣泄的出口,而对这类负面情绪的接收方亦为糖尿病病人。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糖尿病病友之间的情感默契度较护患之间来得佳,能使病人放松警惕,利于将内心真实的状态向糖尿病病友呈现[11]。而彼此之间相互宣泄不良情绪,能使病人知道仍有其他人跟自己一同站在抗病的统一战线,从而提高其内心的安全感以及自信心。之后,让病人及病友彼此之间相互做好心理安慰工作,能使双方静心重新审视自我,从自我最深处的本我状态出发,站在换位思考的立场上,为对方提供最为有效的情绪疏导策略[12]。在这样的过程中,能有效提高病人人际沟通圈,同时对其社会角色功能的回归亦有所助益。当病人在交流中体会到心理的舒适度后,实则已有效完成心理护理的重要一步,亦为病友之间的后续情感关怀的开展奠定了前提条件[13]。另外,护士要求病人及家属双方共同记录下自己当前的心境感受,能保证双方将愉悦的情绪以文字的形式进行记录,利于正面情绪在神经元细胞中的持续性累积,这对其正面能量的构建帮助较大。(2)病友间的认知宣教,是在传统的健康宣教基础上升级而来的干预举措。传统的护患干预,主要是以护士为主导人,通过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使病人被动地接受相关知识点,但往往干预成效甚微,甚至会引导病人出现歪曲认知的可能。而借助发动病友共同参与宣教,共同学习,能提高双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双方复述的方式,亦能促使双方重新认识知识点,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重新梳理知识点,并以再次回顾的方式,进行知识面的整合。在复述的过程中,实则是双方接收信息,加工信息,再反馈信息的进程,能帮助病人逐步品味知识的内涵,并将其内化成自身潜意识中的一部分,最终可指导具体的临床实践[14]。另外,护士又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特点,从宣教后即刻、入睡前以及次日清晨,让病人与病友之间开展知识点复述,从而保证对相关理论知识点的持续性识记,进而内化成神经元长时记忆的一部分,这对其日后自理行为的提高均有所帮助。在本次调研中,我们亦对比了2组病人的自我效能,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这再次表明基于病友同伴支持为导向的互助模式有助于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水平。

      综上所述,基于病友同伴支持为导向的互助模式,有助于改善糖尿病病人的消极情感特质,且能提高其自我效能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