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应用

虞春宜

引用本文:
Citation: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 虞春宜(1978-), 女, 硕士, 主治医师
  • 中图分类号: R543.5

Application of non-invasive detection of atherosclerosis in healthy physical examination

  • CLC number: R543.5

  • 摘要: 目的探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技术在健康体检人群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健康体检者240例,分为20~40岁组(A组)80例,>40~60岁组(B组)120例,>60岁组(C组)40例。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及脉压指数(PPI),对相关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与B组的PWV、ABI和P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A组与C组的PWV和P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B组与C组的PWV、P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可用于动脉硬化早期的筛查及诊断,对动脉硬化性疾病的防治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在健康体检人群中推广。
  • 表 1  不同年龄段组健康体检者一般资料比较(x±s)

    分组 n BMI/(kg/m2) 酗酒史 吸烟史
    A 80 42 38 23.14±1.86 6 20
    B 120 68 52 23.56±1.78 10 31
    C 40 21 19 23.88±2.00 3 8
    合计 240 131 109 19 59
    F 0.42 2.41 0.06 0.56
    P >0.05 >0.05 >0.05 >0.05
    MS组内 3.402
       △示χ2
    下载: 导出CSV

    表 2  不同年龄段组PWV比较(x±s)

    分组 PWV/(m/s)
    <10 10~12 >12
    n 测量值 n 测量值 n 测量值
    A组 48 12.54±1.08 23 14.1±0.53 9 17.0±1.05
    B组 62 13.02±1.06* 41 15.38±0.85** 17 18.0±1.09*
    C组 18 15.14±1.42△△** 8 17.87±1.26△△** 14 20.1±1.75△△**
    F 35.75 61.55 31.10
    P <0.01 <0.01 <0.01
    MS组内 1.261 0.670 0.950
      q检验:与A组比较*P<0.05,**P<0.01;与B组比较△△P<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3  合并基础疾病者与正常对照组PWV比较(x±s)

    分组 PWV/(m/s)
    <10 10~12 >12
    n 测量值 n 测量值 n 测量值
    高血压病组 12 14.38±1.62** 24 15.60±1.48**△ 7 18.50±2.38
    高脂血症组 31 14.18±1.49** 30 15.55±0.57**△ 8 17.14±1.85
    糖尿病组 7 15.10±1.20** 8 16.50±1.09** 3 20.20±2.04
    正常对照组 78 12.81±1.01 22 14.68±0.35 10 16.97±1.06
    F 17.59 8.55 3.25
    P <0.01 <0.01 <0.05
    MS组内 1.473 0.884 3.183
      q检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糖尿病组比较△P<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4  不同年龄组ABI比较(x±s)

    分组 ABI
    0.9~1.4 <0.9
    n 测量值 n 测量值
    A组 72 1.02±0.07 8 0.89±0.15
    B组 110 1.18±0.10** 10 0.80±0.12
    C组 26 1.25±0.16△△** 14 0.76±0.05*
    F 74.89 3.920
    P <0.01 <0.05
    MS组内 0.010 0.011
      q检验:与A组比较*P<0.05, **P<0.01;与B组比较△△P<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5  不同年龄组ABI<0.9时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比较

    分组 n 下肢血管彩超斑块形成/例 Hc P
    A组 8 5 0.13 >0.05
    B组 10 7
    C组 14 9
    合计 32 21
    下载: 导出CSV

    表 6  不同年龄段组PPI比较(x±s)

    分组 n PPI F P MS组内
    A组 80 0.35±0.05
    B组 120 0.42±0.04** 183.26 <0.01 0.002
    C组 40 0.50±0.02△△**
      q检验:与A组比较**P<0.01;与B组比较△△P<0.01
    下载: 导出CSV
  • [1] 刘香.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 2014, 2(10):118.
    [2] 谢桥涛.踝臂指数与冠心病相关性分析[J].中外医疗, 2013, 3(22):67. doi: 10.3969/j.issn.1674-0742.2013.22.036
    [3] 张莹, 李楠.baPWV和ABI对冠心病早期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工程, 2012, 20(11)32.
    [4] 孙卫华, 张晓梅, 李晓丽, 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反应蛋白与动脉硬化关系[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35):320.
    [5] 李喜梅, 王瑜, 傅丽玲, 等.无创式动脉硬化检测仪评估动脉硬化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3, 16(2):194. doi: 10.3969/J.issn.1672-6790.2013.02.032
    [6] 潘军强, 张殿新, 吕颖, 等.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3, 44(1):35.
    [7] 张旭, 孙振学, 邸茹杰, 等.踝臂指数评价冠心病患者外周动脉疾病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 2012, 32(23):3290.
    [8] 李英伟.踝臂指数对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预测价值[J].社区医学杂志, 2013, 11(11):24.
  • [1] 金齐力李曦光韩玮玮韦莉 . 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6): 792-79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6.031
    [2] 边广珠秦静陈玮张雪玲 . 皖北地区10750名健康体检人群的健康状况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8): 990-992.
    [3] 丁瑜陈岭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检测指标与肾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0): 1303-1305.
    [4] 谢怀珍李玲张琛袁媛徐姗姗计承侠崔虎 . 2013年蚌埠市某区903名中小学教师健康体检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12): 1688-1690.
    [5] 胡萍 . 某医学院校2010-2015年新生体检结果调查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9): 1242-124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7.09.027
    [6] 赵莹莹赵婵娜毛艳梅吴倩但懿琳潘海峰 . 蚌埠市龙子湖区7 271例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结果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3): 380-38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3.029
    [7] 刘刚 . 冠状动脉硬化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胆红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5): 614-615.
    [8] 余立权高涌余朝文聂中林孙勇 . 外科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82例体会.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1): 42-44.
    [9] 林振丹薛冰王蕊 .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5): 490-492.
    [10] 陈文实张锋李仁柱 . 益气活血汤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8): 677-679.
    [11] 李娟 . 蚌埠市直机关职工眼底动脉硬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12): 1430-1431.
    [12] 焦旸 . 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20例护理体会.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2): 226-228.
    [13] 陈文实刘继松张锋桑更生 . 益气活血汤治疗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1): 1446-1448.
    [14] 董敏段然谢红峰黄燕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治疗62例护理体会.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12): 1727-1729.
    [15] 董少军马锐吴承志 . 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3): 209-211.
    [16] 亓晓燕孙友芳 . 血管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5例护理体会.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 69-71.
    [17] 陈世远余朝文聂中林 . 血管腔内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7): 684-686.
    [18] 汪琼金国玺裴晓艳于磊汪丽胡红艳吴凤 . 内脏脂肪面积、血清胱抑素C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8): 1000-100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8.003
    [19] 葛靓周志明庞洪波李雪芹金炜费世早 . 瑞舒伐他汀改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脂与神经功能的临床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11): 1528-1530,1533.
    [20] 李晶晶祖磊薛鹏程 . TR3受体激动剂6-mercaptopurine对糖尿病ApoE-/-小鼠NF-κB p65/CylinD1通路影响及其与抗动脉硬化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9): 1137-1142.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9.001
  • 加载中
表(6)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564
  • HTML全文浏览量:  2960
  • PDF下载量:  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6-10-22
  • 录用日期:  2017-05-23
  • 刊出日期:  2019-03-15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 虞春宜(1978-), 女, 硕士, 主治医师
  • 1.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443003
  • 2. 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心电图室, 443003

摘要: 目的探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技术在健康体检人群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健康体检者240例,分为20~40岁组(A组)80例,>40~60岁组(B组)120例,>60岁组(C组)40例。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及脉压指数(PPI),对相关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与B组的PWV、ABI和P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A组与C组的PWV和P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B组与C组的PWV、P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可用于动脉硬化早期的筛查及诊断,对动脉硬化性疾病的防治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在健康体检人群中推广。

English Abstract

  • 动脉硬化的过程中, 其弹性的改变早于结构的改变,而动脉硬化的进展常较缓慢,早期几乎没有症状,只有发展至终末期才会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如猝死、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都是动脉硬化的终末结局。因此,对动脉硬化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并积极干预,能极大地降低恶性事件的发生率[1]。本研究将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用于健康体检人群, 分析了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 ABI)和脉压指数(Pulse pressure index, PPI)等指标,探讨其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临床意义。

    • 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240例,其中男131例,女109例;年龄20~75岁。合并高血压46例,高脂血症32例,糖尿病20例。将20~40岁者80例作为A组,男42例,女38例;>40~60岁者120例作为B组,男68例,女52例;>60岁者40例作为C组,男21例,女19例。3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酗酒史和吸烟史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 1)。

      分组 n BMI/(kg/m2) 酗酒史 吸烟史
      A 80 42 38 23.14±1.86 6 20
      B 120 68 52 23.56±1.78 10 31
      C 40 21 19 23.88±2.00 3 8
      合计 240 131 109 19 59
      F 0.42 2.41 0.06 0.56
      P >0.05 >0.05 >0.05 >0.05
      MS组内 3.402
         △示χ2

      表 1  不同年龄段组健康体检者一般资料比较(x±s)

    • 使用日本生产欧姆龙BP-203RPEⅢ型全自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仪。嘱受检者排尿后取仰卧位,全身放松,平静呼吸,休息10 min,输入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再将血压感应袖带固定于双上臂、双踝关节上部,心电图感应夹放置于双手腕内侧,心音感应器放置于胸骨左缘第四肋间。检测前应排除以下情况:受检者有动脉瘤;心律不齐发病率高时;末梢循环不畅、显著低血压、低体温。检测完毕后仪器会自动显示受检者心电图、心音图、四肢收缩压、舒张压、脉压、PWV及ABI。连续记录16个PWV测量值后,排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取左右两侧平均值。PWV=脉搏传导距离(cm)/脉搏传导时间(s),正常为<10 m/s;10~12 m/s提示动脉弹性降低;>12 m/s提示动脉弹性明显降低。

    • ABI是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收缩压最高值与两上臂收缩压的最高值之比。采用测量PWV时同步测量的上臂和踝部收缩压的最高值。正常为0.9~1.4;ABI<0.9提示有动脉阻塞可能[2]

    • 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时同步测得的脉压值与收缩压值相比,即为PPI。

    • 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χ2检验及秩和检验。

    • A组动脉硬化检出32例(40%);B组动脉硬化检出58例(48.33%);C组动脉硬化检出22例(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8,P>0.05)。B组和C组PWV<10 m/s、10~12 m/s和>12 m/s时PWV均高于A组(P<0.05~P<0.01),而C组PWV均明显高于B组(P<0.01)(见表 2)。

      分组 PWV/(m/s)
      <10 10~12 >12
      n 测量值 n 测量值 n 测量值
      A组 48 12.54±1.08 23 14.1±0.53 9 17.0±1.05
      B组 62 13.02±1.06* 41 15.38±0.85** 17 18.0±1.09*
      C组 18 15.14±1.42△△** 8 17.87±1.26△△** 14 20.1±1.75△△**
      F 35.75 61.55 31.10
      P <0.01 <0.01 <0.01
      MS组内 1.261 0.670 0.950
        q检验:与A组比较*P<0.05,**P<0.01;与B组比较△△P<0.01

      表 2  不同年龄段组PWV比较(x±s)

    • 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组PWV<10 m/s和10~12 m/s时PWV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合并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组PWV 10~12 m/s及合并高脂血症组PWV>12 m/s时PWV均低于合并糖尿病组(P<0.05)(见表 3)。

      分组 PWV/(m/s)
      <10 10~12 >12
      n 测量值 n 测量值 n 测量值
      高血压病组 12 14.38±1.62** 24 15.60±1.48**△ 7 18.50±2.38
      高脂血症组 31 14.18±1.49** 30 15.55±0.57**△ 8 17.14±1.85
      糖尿病组 7 15.10±1.20** 8 16.50±1.09** 3 20.20±2.04
      正常对照组 78 12.81±1.01 22 14.68±0.35 10 16.97±1.06
      F 17.59 8.55 3.25
      P <0.01 <0.01 <0.05
      MS组内 1.473 0.884 3.183
        q检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糖尿病组比较△P<0.05

      表 3  合并基础疾病者与正常对照组PWV比较(x±s)

    • A组ABI为0.9~1.4时其ABI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1),而B组ABI亦显著低于C组(P<0.01);C组ABI<0.9时其ABI低于A组(P<0.05)(见表 4)。

      分组 ABI
      0.9~1.4 <0.9
      n 测量值 n 测量值
      A组 72 1.02±0.07 8 0.89±0.15
      B组 110 1.18±0.10** 10 0.80±0.12
      C组 26 1.25±0.16△△** 14 0.76±0.05*
      F 74.89 3.920
      P <0.01 <0.05
      MS组内 0.010 0.011
        q检验:与A组比较*P<0.05, **P<0.01;与B组比较△△P<0.01

      表 4  不同年龄组ABI比较(x±s)

    • 3组下肢血管彩超斑块形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5)。

      分组 n 下肢血管彩超斑块形成/例 Hc P
      A组 8 5 0.13 >0.05
      B组 10 7
      C组 14 9
      合计 32 21

      表 5  不同年龄组ABI<0.9时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比较

    • A组PPI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1),而B组PPI亦显著低于C组(P<0.01)(见表 6)。

      分组 n PPI F P MS组内
      A组 80 0.35±0.05
      B组 120 0.42±0.04** 183.26 <0.01 0.002
      C组 40 0.50±0.02△△**
        q检验:与A组比较**P<0.01;与B组比较△△P<0.01

      表 6  不同年龄段组PPI比较(x±s)

    •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早期是可逆的,如何发现早期病变,并采取相应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降低该类患者致残率及病死率的关键,并能极大改善其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动脉弹性的改变早于动脉结构的改变,如果对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发现动脉弹性改变,并进行严密监控和早期干预,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3]。本研究通过对20岁以上健康体检的240例受检者的无创动脉硬化监测结果进行观察,发现有46.67%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40岁以上动脉硬化发生率已显著上升,在进入老年期前有多于1/3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控制和积极治疗各种危险因素一段时间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部分消退。因此, 早期发现动脉硬化,并在其发展成为不可逆性的终末期之前,进行积极干预治疗,对于改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

      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糖尿病是目前已知的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研究中240例受检者合并高血压病的有43例,其中31例发生动脉硬化(72.09%),与无高血压病者PW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报道[4]高血压病患者患动脉粥样硬化概率较正常值高3~4倍基本一致;合并糖尿病的有18例,其中11例发生动脉硬化(占61.11%),与无糖尿病者PW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文献报道的[5]糖尿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率较正常值2倍更高,考虑与多数人因无症状而未检测过血糖有关;合并高脂血症的有69例,其中38例有动脉硬化(占55.07%),与无高脂血症者PW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WV与血压、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PWV增高提示动脉系统弹性减退、硬度增高,且升高水平与动脉僵硬度呈正比[4]。本研究中发现,A组与B组PW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PW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PW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ABI是目前用于评估动脉硬化及外周动脉疾病的最佳无创性指标,主要用于评估动脉硬化引起的下肢动脉阻塞和官腔狭窄程度[6]。有报道当ABI<0.9时其对于诊断外周动脉疾病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99%,也被用于预测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尤其是预测成年人心血管危险事件的筛选实验[7]。本研究中A组ABI为0.9~1.4时其ABI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1),而B组ABI亦显著低于C组(P<0.01);C组ABI<0.9时其ABI低于A组(P<0.05)。240例健康体检者中有32例(13.33%)ABI<0.9,进一步进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其中21例(65.63%)存在动脉粥样斑块。

      脉压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大动脉弹性和外周血管压力反射波。动脉弹性取决于动脉官腔内径的大小和管壁硬度或可扩张性,是反应动脉舒张功能的主要指标。然而脉压的影响因素多,因此采用PPI来评价动脉硬化程度更准确[8]。本研究中,A组与B组P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C组P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P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以上结果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年龄越大,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越高。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在健康体检人群的临床意义在于动脉硬化早期的筛查及诊断,这项检查不仅能为早期筛查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提供理论依据,更可作为临床干预治疗后评估疗效的指标。通过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可以在早期检测出正常人群中虽无临床症状但有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患者,并能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对动脉硬化性疾病的防治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在健康体检人群中推广。

参考文献 (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