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形势下急救医学教学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迫切需要提升学生科研能力、急救实践技能、健康意识等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1]。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指引下,现代医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健康意识、科研创新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沟通能力等,但在实际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来实行、如何实行,仍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我们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整合教学模式(将急救医学、医学统计学、科研思路等相关知识融合于教学之中),并将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对比,评价整合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效果,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
以我院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培训学员50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名,女22名。将50名学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名。观察组男13名,女12名,年龄21~32岁;对照组学男15名,女10名,年龄21~30岁。2组学员性别、年龄均有可比性。
-
2组学员由教学经验丰富的相同老师(讲师及以上职称)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内容包括:急救技术(包括心肺脑复苏术、清创缝合术、洗胃术、气管插管术、留置鼻胃管术)。观察组采用整合教学法,仅理论教学部分整合,在讲授急救技术的过程将统计学部分内容(如统计学方法等)、临床研究设计原则和方法等科研思路融合于整个教学之中,同时强调健康意识。该教学方法为教学改革的一部分,具有可行性,能促进课程间的衔接,拓宽知识范围。整合教学第一步介绍科研思路训练内容[2],第二步介绍统计学相关知识,第三步讲授急救知识。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改变过去以“老师”为中心单一的授课模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
授课后采取相同的考核标准对2组学生在模拟人上进行技能考核,包括急救技能评价(见表 1)、心肺脑复苏考核、病例分析考核。
技能 20分 20分 10分 40分 10分 清创缝合术 适应证 术前准备 麻醉 操作 清创后处理 洗胃术 适应证 禁忌证 术前准备 操作 注意事项 气管插管术 适应证 术前准备 注意事项 操作 并发症 留置鼻胃管术 适应证 禁忌证 注意事项 操作 并发症 表 1 急救技能评价指标
心肺脑复苏评价标准:(1)心肺脑复苏判断5分,包括生命体征判断3分、环境判断2分;(2)呼救2分,安置体位选择3分;(3)胸外按压标准40分,包括术者体位5分,按压/通气10分,胸外按压部位选择10分,按压频率5分,按压深度5分,放松时掌根不能离开按压部位5分;(4)开放气道并建立人工呼吸30分,包括颈椎的保护5分,清除口腔异物5分,开放气道10分, 人工呼吸10分;(5)心肺脑复苏效果评价10分;(6)心肺脑复苏后与家属沟通情况10分。
病例分析能力评价标准:(1)文辞通顺正确、结构清晰20分;(2)涵盖病例主要内容20分;(3)正确提出初步诊断及依据20分;(4)正确提出鉴别诊断及依据20分;(5)正确提出治疗措施20分。
-
向学员发放纸质问卷进行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健康意识、急救技能、科研创新能力、沟通能力、问题解决与分析能力、知识掌握程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等方面,每项评分1~5分。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问卷回收率100.0%,有效率100.0%。
-
采用t检验。
-
观察组学员清创缝合术、洗胃术、气管插管术、留置鼻胃管术、心肺脑复苏术、病例分析能力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见表 2)。
分组 清创缝合术 洗胃术 气管插管术 留置鼻胃管术 心肺脑复苏术 病例分析能力 观察组 92.58±2.66 86.70±2.89 94.82±3.06 91.37±2.74 95.54±3.18 96.25±1.56 对照组 70.25±2.76 72.80±2.65 73.25±2.07 75.26±3.31 77.23±2.36 76.38±1.87 t 29.13 17.72 29.19 18.75 23.12 40.80 P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表 2 2组临床技能考核结果比较(ni=25;x±s;分)
-
观察组学员健康意识、急救技能、科研创新能力、沟通能力、问题解决与分析能力、知识掌握程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方面教学效果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见表 3)。
分组 健康意识 急救技能 沟通能力 科研创新能力 问题解决与分析能力 知识掌握程度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观察组 4.63±0.52 4.27±0.65 4.46±0.52 4.57±0.34 4.73±1.84 4.59±1.25 4.71±1.37 4.80±1.29 对照组 3.12±0.26 3.18±0.32 3.51±0.79 3.09±0.68 3.13±1.29 3.36±0.87 3.55±1.25 3.62±1.13 t 12.99 7.52 5.02 9.73 3.56 3.26 3.13 3.44 P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表 3 2组教学效果满意度评分比较(ni=25;x±s;分)
-
随着“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3],要求医生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技能,而且要有良好的科研能力、健康意识、沟通能力等,这些都迫切需要深化教学改革,把教学改革作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策略[4],同样,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求积极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学员的急救技能,不断增强医生科研能力、健康意识、沟通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等,因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提高我国急救医学教育水平,拓宽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加适合新时代中国社会需要的新型急救医学人才至为重要。
医务人员要牢记“疾病救治,重在预防”理念,提高应用医学统计学和相关科研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怎么实行,以何种模式来实行仍没有统一模式。大多数院校在急救专业、医学统计专业等方面学时偏少,无法有效地满足培养医生疾病防控一体化的理念[5]。统计学专业讲授统计学知识,临床医学技能强调疾病诊治等,如何将它们有机地融合从而提高科研能力值得我们深思,如何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人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6]。笔者教学团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7-9],提出整合型急诊医学教学模式,采取跨专业整合以及学科间的融合以提升教学效果[10]。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采取整合教学模式,住院医师在病例分析能力和常用急救技能考核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科研能力、沟通能力、知识掌握程度等情况方面的得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教学满意度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整合型教学模式能提高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效果,提高住院医师科研思维能力,有助于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培养体系的建立,同时亦为其他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可靠依据。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足,如怎样整合,用什么方法整合,没有完善的评价系统,缺乏统一的教学体系等,这些问题均值得我们深思。将多学科相关专业知识融入医学教育之中可能是将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
整合医学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medical teaching mode in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emergency medical residents
-
摘要:
目的探讨整合医学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教学效果。 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员5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整合教学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比较2组学员临床技能考核结果和教学效果满意度评价。 结果观察组学员清创缝合术、洗胃术、气管插管术、留置鼻胃管术、心肺脑复苏术、病例分析能力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学员健康意识、急救技能、科研创新能力、沟通能力、问题解决与分析能力、知识掌握程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方面教学效果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 结论在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采用整合医学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员的科研创新能力、急救技能、知识掌握程度、沟通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teaching effects of integrated medical teaching mode in the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emergency medical residents. MethodsFifty trainees from the standardized training base for emergency medical residents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25 trainees in each group.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was us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method was us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was carried out by the combination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practical skill assessment.The clinical skill examination results and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of teaching effect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scores of debridement and suture, gastric lavage,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nasogastric tube intubation, 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and case analysis ability of the traine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1).The satisfaction scores of teaching effect in health awareness, first aid skill,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communication ability, problem solving and analyzing ability, knowledge mastery, stimulating learning interest and improving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of the traine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1). ConclusionsThe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medical teaching mode in the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emergency medical residents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trainee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first aid skill, knowledge mastery,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
Key words:
- medical education /
- emergency medicine /
- teaching mode /
- teaching reform
-
表 1 急救技能评价指标
技能 20分 20分 10分 40分 10分 清创缝合术 适应证 术前准备 麻醉 操作 清创后处理 洗胃术 适应证 禁忌证 术前准备 操作 注意事项 气管插管术 适应证 术前准备 注意事项 操作 并发症 留置鼻胃管术 适应证 禁忌证 注意事项 操作 并发症 表 2 2组临床技能考核结果比较(ni=25;x±s;分)
分组 清创缝合术 洗胃术 气管插管术 留置鼻胃管术 心肺脑复苏术 病例分析能力 观察组 92.58±2.66 86.70±2.89 94.82±3.06 91.37±2.74 95.54±3.18 96.25±1.56 对照组 70.25±2.76 72.80±2.65 73.25±2.07 75.26±3.31 77.23±2.36 76.38±1.87 t 29.13 17.72 29.19 18.75 23.12 40.80 P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表 3 2组教学效果满意度评分比较(ni=25;x±s;分)
分组 健康意识 急救技能 沟通能力 科研创新能力 问题解决与分析能力 知识掌握程度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观察组 4.63±0.52 4.27±0.65 4.46±0.52 4.57±0.34 4.73±1.84 4.59±1.25 4.71±1.37 4.80±1.29 对照组 3.12±0.26 3.18±0.32 3.51±0.79 3.09±0.68 3.13±1.29 3.36±0.87 3.55±1.25 3.62±1.13 t 12.99 7.52 5.02 9.73 3.56 3.26 3.13 3.44 P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
[1] 王晶, 曾志嵘. 我国医学课程整合的发展及主要问题分析[J]. 医学与社会, 2015, 28(4): 93. [2] ANKNERR, GABBAY U, LEIBOVICI L,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a competency-based medical education approach in public health and epidemiology training of medical students[J]. Isr J Health Policy Res, 2018, 7(1): 13. doi: 10.1186/s13584-017-0194-8 [3] 曾强. 创新引领学科健康筑梦中国——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十三五"规划及展望[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7, 11(6): 485. doi: 10.3760/cma.j.issn.1674-0815.2017.06.002 [4] 许世华. 地方性医科院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与实践[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5, 37(2): 312. doi: 10.3969/j.issn.1001-5817.2015.02.061 [5] 叶洋, 王铁英, 李君荣, 等. 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 思路与出路[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17): 133. doi: 10.3969/j.issn.1674-9324.2018.17.056 [6] 白云霞, 马勇, 乌兰, 等.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医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J].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0, 36(12): 122. [7] 邱兆磊, 王振杰, 吴晓飞, 等. 问题式教学法在急诊科全科医师培养中的应用[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6, 4(12): 670. [8] 邱兆磊, 王振杰, 程峰, 等. 推进急诊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 40(17): 2198. doi: 10.3969/j.issn.1002-1256.2019.17.036 [9] 王振杰, 何先弟, 崔虎, 等. 精准医学时代PBL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 42(5): 685. [10] 孔璐, 秦琼, 王雅梅. 整合医学问题导向模式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 医学教育管理, 2020, 6(1):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