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抗核抗体检测受试者核谱及核型特征分析

李毓 张强

引用本文:
Citation:

抗核抗体检测受试者核谱及核型特征分析

    作者简介: 李毓(1979-),男,主管技师
    通讯作者: 张强, bbyxyzq@163.com
  • 基金项目: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908085MH258

  • 中图分类号: R593.2

Analysis of the nuclear spectrum and karyotype charaeteristics of subjects with antinuclear antibody

    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Qiang, bbyxyzq@163.com
  • CLC number: R593.2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抗核抗体(ANA)阳性检出率、核型、ANA谱阳性分布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31名受试者的ANA实验室结果,分析其阳性率、核型及ANA谱阳性分布特征。结果ANA阳性和高滴度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检出率高峰出现在40~60岁人群。不同ANA核型阳性检出率女性均高于男性,不同年龄段的受试者核型以核颗粒型和胞浆颗粒型为主。男性除抗硬皮病70和抗史密斯阳性检出率略高于女性外,女性其他ANA谱阳性检出率均高于男性;女性ANA谱阳性检出率前三位为:抗SS A、抗着丝粒蛋白B和抗双链DNA抗体/抗SS B;不同年龄段ANA谱阳性抗体略有不同,主要以抗SS A和抗史密斯为主。ANA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中检出率分别为36.0%、60.3%、91.7%、100.0%,在感染和健康人群中为29.4%和14.6%;ANA谱方面,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感染和健康人群未见特异性抗体;抗SS A、抗双链DNA抗体和抗核小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有较高阳性检出率,抗核糖核蛋白/抗史密斯、抗SS A、抗SS B和抗PM-Scl在干燥综合征中有较高阳性检出率。结论ANA核型及抗体谱在不同性别、年龄和疾病中有不同的表现,其中感染和健康人群有较高的阳性率,提示临床鉴别诊断时给予重视。
  • 表 1  不同性别及年龄段受试者ANA阳性检出情况[n;百分率(%)]

    分组 n ANA 滴度(1∶100) 滴度(1∶320) 滴度(1∶1 000) 滴度(1∶3 200)
    181 50(27.6) 46(25.4) 1(0.5) 2(1.1) 1(0.5)
    150 77(51.3) 41(27.3) 19(12.7) 16(10.7) 1(0.7)
    < 20岁 7 0(0.0) 0(0.0) 0(0.0) 0(0.0) 0(0.0)
    < 40岁 64 18(28.1) 11(17.2) 3(4.7) 3(4.7) 1(1.6)
    < 60岁 98 50(51.0) 37(37.7) 8(8.2) 5(5.1) 0(0.0)
    ≥60岁 162 59(36.4) 39(24.1) 9(5.5) 10(9.7) 1(0.6)
    下载: 导出CSV

    表 2  不同性别及年龄段受试者核型阳性情况[n;百分率(%)]

    分组 n 核颗粒型 核均质型 核仁型 胞浆颗粒型 着丝点型 核膜型 其他型
    181 41(22.6) 0(0.0) 4(2.2) 13(7.2) 1(0.5) 0(0.0) 2(1.1)
    150 50(33.3) 6(4.0) 5(3.3) 21(14.0) 7(4.7) 1(0.7) 3(2.0)
    < 20岁 7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 40岁 64 15(23.4) 0(0.0) 1(1.6) 2(3.1) 0(0.0) 0(0.0) 1(1.6)
    < 60岁 98 39(39.8) 3(3.1) 3(3.1) 12(12.2) 1(1.0) 0(0.0) 1(1.0)
    ≥60岁 162 37(22.8) 3(1.8) 5(3.1) 20(12.3) 7(4.3) 1(0.6) 3(1.8)
    下载: 导出CSV

    表 3  不同性别及年龄段受试者ANA谱阳性情况[n;百分率(%)]

    分组 n nRNP/Sm Sm SS-A SS-B Scl-70 PM-Scl Jo-1 CENP B PCNA dsDNA AnnA AHA
    181 2(1.1) 3(1.6) 3(1.6) 0(0.0) 1(0.5) 2(1.1) 2(1.1) 2(1.1) 0(0.0) 0(0.0) 0(0.0) 1(0.5)
    150 6(4.0) 2(1.3) 21(14.0) 7(4.7) 0(0.0) 2(1.3) 3(2.0) 8(5.3) 2(1.3) 7(4.7) 5(3.3) 5(3.3)
    < 20岁 7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 40岁 64 4(6.2) 2(3.1) 5(7.8) 1(1.6) 0(0.0) 0(0.0) 0(0.0) 0(0.0) 0(0.0) 3(4.7) 3(4.7) 1(1.6)
    < 60岁 98 4(4.1) 3(3.1) 12(12.2) 4(4.1) 1(1.0) 3(3.1) 2(2.0) 2(2.0) 0(0.0) 2(2.0) 3(3.1) 3(3.1)
    ≥60岁 162 0(0.0) 39(24.1) 7(4.3) 2(1.2) 0(0.0) 1(0.6) 3(1.8) 8(4.9) 2(1.2) 2(1.2) 0(0.0) 2(1.2)
    下载: 导出CSV

    表 4  不同疾病ANA核型及ANA谱阳性情况[n;百分率(%)]

    项目 AS (n=75) RA (n=63) SLE (n=12) SS (n=7) 感染(n=126) 健康人群(n=48)
    ANA 27(36.0) 38(60.3) 11(91.7) 7(100.0) 37(29.4) 7(14.6)
    滴度(1∶100) 27(36.0) 24(38.1) 3(25.0) 2(28.6) 30(23.8) 2(4.2)
    滴度(1∶320) 0(0.0) 10(15.9) 4(33.3) 3(42.8) 3(2.4) 3(6.2)
    滴度(1∶1 000) 0(0.0) 3(4.8) 3(25.0) 2(28.6) 4(3.2) 2(4.2)
    滴度(1∶3 200) 0(0.0) 1(1.6) 1(8.3) 0(0.0) 0(0.0) 0(0.0)
    核颗粒型 21(28.0) 29(46.0) 9(75.0) 5(71.4) 21(16.7) 6(12.5)
    核均质型 0(0.0) 4(6.3) 0(0.0) 0(0.0) 0(0.0) 1(2.1)
    核仁型 2(2.7) 1(1.6) 0(0.0) 0(0.0) 5(4.0) 0(0.0)
    胞浆颗粒型 7(9.3) 5(7.9) 0(0.0) 0(0.0) 19(15.1) 1(2.1)
    着丝点型 0(0.0) 3(4.8) 3(25.0) 0(0.0) 3(2.4) 1(2.1)
    核膜型 0(0.0) 1(1.6) 0(0.0) 0(0.0) 0(0.0) 0(0.0)
    其他型 1(1.3) 2(3.2) 0(0.0) 0(0.0) 1(0.8) 0(0.0)
    nRNP/Sm 1(1.3) 0(0.0) 3(25.0) 3(42.8) 1(0.8) 1(2.1)
    Sm 1(1.3) 0(0.0) 2(16.7) 0(0.0) 2(1.6) 0(0.0)
    SS-A 1(1.3) 2(3.2) 10(83.3) 7(100.0) 5(4.0) 2(4.2)
    SS-B 0(0.0) 0(0.0) 0(0.0) 7(100.0) 0(0.0) 1(2.1)
    Scl-70 1(1.3) 0(0.0) 0(0.0) 0(0.0) 0(0.0) 0(0.0)
    PM-Scl 1(1.3) 2(3.2) 0(0.0) 3(42.8) 0(0.0) 0(0.0)
    Jo-1 1(1.3) 0(0.0) 0(0.0) 0(0.0) 4(3.2) 0(0.0)
    CENP B 0(0.0) 2(3.2) 1(8.3) 0(0.0) 4(3.2) 2(4.2)
    PCNA 0(0.0) 1(1.6) 0(0.0) 0(0.0) 0(0.0) 1(2.1)
    dsDNA 0(0.0) 1(1.6) 7(58.3) 0(0.0) 0(0.0) 0(0.0)
    AnnA 0(0.0) 0(0.0) 7(58.3) 0(0.0) 0(0.0) 0(0.0)
    AHA 1(1.3) 0(0.0) 3(25.0) 0(0.0) 2(1.6) 0(0.0)
    下载: 导出CSV
  • [1] MA WT, CHANG C, GERSHWIN ME, et al. Development of autoantibodies precede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autoimmune diseas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J]. J Autoimmun, 2017, 83(1): 95.
    [2] DAMOISEAUX J, ANDRADE LE, FRITZLER MJ, et al. Autoantibodies 2015: from diagnostic biomarkers toward prediction, prognosis and prevention[J]. Autoimmun Revi, 2015, 14(6): 555. doi: 10.1016/j.autrev.2015.01.017
    [3] PASHNINA IA, KRIVOLAPOVA IM, FEDOTKINA TV, et al. Antinuclear autoantibodies in health: autoimmunity is not a synonym of autoimmune disease[J]. Antibodies(Basel, Switzerland), 2021, 10(1): 9.
    [4] CHAUHAN R, RAINA V, NANDI SP. Prevalence of autoimmune diseases and its challenges in diagnosis[J]. Crit Rev Immunol, 2019, 39(3): 189. doi: 10.1615/CritRevImmunol.2019031798
    [5] 黄燕华, 王伟佳, 马京京. 不同检测技术检测抗核抗体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价值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8, 39(4): 461. doi: 10.3969/j.issn.1673-4130.2018.04.022
    [6] 王健, 周薇, 黄欣琪, 等. 抗核膜抗体阳性患者在送检抗核抗体中的临床意义[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 18(10): 1350. doi: 10.3969/j.issn.1672-9455.2021.10.002
    [7] 王泽筠, 刘义庆, 邵婧, 等. 11 452例抗核抗体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探讨[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20): 2980. doi: 10.3969/j.issn.1672-9455.2017.20.003
    [8] 刘惠源, 扶忠超, 张允奇, 等. 抗核抗体荧光模型与滴度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 2021, 11(7): 169. doi: 10.3969/j.issn.2095-0616.2021.07.046
    [9] 邹红云, 晁亚妮, 白文栋, 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核抗体的表达及临床表现分析[J].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1, 16(5): 591. doi: 10.3969/j.issn.1674-2257.2021.05.010
    [10] 陈水绵, 俞翀曌, 李恩灵, 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自身抗体相关实验室指标分析[J]. 检验医学, 2018, 33(1): 31.
    [11] 黎娇, 郑凤芝, 杨海鹏, 等. 细菌性肺炎患者血清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分析[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20, 27(3): 369.
    [12] 周燕娟, 许姣, 庄志方. COPD稳定期血清抗核抗体与BODE指数、肺功能的相关性[J].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27(5): 455.
    [13] 孙丽丽, 高昕. 血清CRP、PCT及ANA对白血病化疗所致败血症的诊断效能分析[J].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21, 34(4): 233.
    [14] 刘明哲, 郭华林, 冯彦, 等. 过敏者外周血DNA甲基化差异[J]. 法医学杂志, 2021, 37(2): 211.
  • [1] 王细宏 . 改良R显带技术在恶性血液病染色体核型鉴定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2): 154-156.
    [2] 张鼎胡小梅胡爱武 . 男性不育患者266例细胞遗传学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3): 241-242.
    [3] 刘国强李志军 .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92例临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3): 264-266.
    [4] 赵成国许文龙 .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sIL-2R、IL-5、IL-10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 66-68.
    [5] 倪龙根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血液透析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1): 92-94.
    [6] 徐仲阳 . 骶管封闭治疗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1): 63-6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1.019
    [7] 徐赟洁 . 乳腺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防控对策.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10): 1373-137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10.037
    [8] 姜伟蒋庆春王瑾侠 . 解脲脲原体与全子宫切除术术后感染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1): 47-48.
    [9] 丁周志陈信张翠英 .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感染133例临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5, 30(4): 302-304.
    [10] 林特夫黄谷良 . 细菌L型感染的意义和研究进展(一).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2): 111-115.
    [11] 吕杰李凤云唐素兰 . 解脲脲原体垂直感染对新生小鼠出生体重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1): 4-6.
    [12] 程丽徐瑞莲王雅静余良红王莉媛 .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预防感染的护理干预对策.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2): 240-242.
    [13] 陈玮方进 . 目标性监测对普外科手术感染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3): 304-306.
    [14] 赵武陈兰举王亚明 . 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25例临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4): 304-306.
    [15] 韩宝荣 . 幽门螺杆菌感染致消化性溃疡健康指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5): 474-475.
    [16] 黄谷良林特夫 . 细菌L型感染的意义和研究进展(二).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3): 221-225.
    [17] 田静王银娥侯丽 . 循证护理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6): 641-643.
    [18] 马春明李军 . 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临床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12): 1362-1364.
    [19] 陈玮方进 . 临床感染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2): 219-222.
    [20] 吴强汪华学郭普郑胜勇何先弟 . ICU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的病原学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8): 981-984.
  • 加载中
表(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519
  • HTML全文浏览量:  1269
  • PDF下载量:  1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6-18
  • 录用日期:  2021-08-17
  • 刊出日期:  2022-09-15

抗核抗体检测受试者核谱及核型特征分析

    通讯作者: 张强, bbyxyzq@163.com
    作者简介: 李毓(1979-),男,主管技师
  • 1. 安徽省临泉县人民医院 检验科, 236400
  • 2.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检验科, 安徽 蚌埠 233004
基金项目: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908085MH258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抗核抗体(ANA)阳性检出率、核型、ANA谱阳性分布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31名受试者的ANA实验室结果,分析其阳性率、核型及ANA谱阳性分布特征。结果ANA阳性和高滴度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检出率高峰出现在40~60岁人群。不同ANA核型阳性检出率女性均高于男性,不同年龄段的受试者核型以核颗粒型和胞浆颗粒型为主。男性除抗硬皮病70和抗史密斯阳性检出率略高于女性外,女性其他ANA谱阳性检出率均高于男性;女性ANA谱阳性检出率前三位为:抗SS A、抗着丝粒蛋白B和抗双链DNA抗体/抗SS B;不同年龄段ANA谱阳性抗体略有不同,主要以抗SS A和抗史密斯为主。ANA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中检出率分别为36.0%、60.3%、91.7%、100.0%,在感染和健康人群中为29.4%和14.6%;ANA谱方面,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感染和健康人群未见特异性抗体;抗SS A、抗双链DNA抗体和抗核小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有较高阳性检出率,抗核糖核蛋白/抗史密斯、抗SS A、抗SS B和抗PM-Scl在干燥综合征中有较高阳性检出率。结论ANA核型及抗体谱在不同性别、年龄和疾病中有不同的表现,其中感染和健康人群有较高的阳性率,提示临床鉴别诊断时给予重视。

English Abstract

  •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组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并造成组织损伤为特征的疾病,而大多数病因尚不清楚。有证据[1]表明,自身抗体出现比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要早数年,因此,抗核抗体(ANA)可能是疾病进程的中间标志物,也可能是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易感性的信号。ANA由B细胞分泌,并与大分子细胞成分如组蛋白、抗核糖体、DNA结合[2],不同ANA类型和亚型与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例如抗DNA自身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显著相关,而抗核蛋白与系统性硬化病相关。此外,自身抗体类型(IgG、IgA、IgM)根据具体疾病状态而异,虽然ANA通常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被发现,但也在无症状个体中被发现,在健康人群中检出率高达25%[3],提示无症状个体ANA阳性可作为未来自身免疫性疾病发展的预测因子。解决无症状个体ANA阳性可作为疾病发生预测因子这一问题,了解ANA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他疾病(如感染)和健康人群中阳性检出情况十分必要。因此,本研究分析行ANA检测受试者的ANA实验室检测结果。

    • 选择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进行ANA检测的331名受试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1名,女150名;年龄1~92岁;疾病类型:强直性脊柱炎(AS)75例,RA 63例,SLE 12例,干燥综合征(SS)7例,感染126例,健康人群48名。排除标准:恶性肿瘤及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目前正在接受已知能改变ANA滴度的药物病人,药物包括普鲁卡因胺、氯丙嗪、异烟肼、奎宁和磺胺类等药物。依据年龄将病人分为4组: < 20岁组、 < 40岁组、 < 60岁组和≥60岁组。

    • 用不含抗凝剂的真空负压采血管采集血液样本,自然凝固15~20 min后,4 000 r/m离心10 min,以HEp-2细胞为底物,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仪器为EUROBlotMasterⅡ全自动免疫印迹仪、LEICA DM500荧光显微镜及欧蒙原装试剂盒。其中ANA滴度分为1∶ 100、1∶ 320、1∶ 1 000、1∶ 3 200;核型分为核颗粒型、核均质型、核仁型、胞浆颗粒型、着丝点型、核膜型和其他型;ANA谱分为抗核糖核蛋白/抗史密斯(nRNP/Sm)、抗史密斯(Sm)、抗SS A(SS-A)、抗SS B(SS-B)、抗硬皮病70(Scl-70)、抗PM-Scl(PM-Scl)、抗Jo-1(Jo-1)、抗着丝粒蛋白B(CENP B)、抗增殖蛋白(PC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核小体(AnnA)和抗组蛋白(AHA)。根据试剂盒的操作说明,按照临床标准程序检测,结果判读要求为两名经验丰富的专职工作人员共同完成。细胞核显示特异性荧光模型为阳性,细胞核不显示特异性荧光为阴性。抗体滴度样本稀释度方法:将10.1 μL样本加入1 000 μL PBS吐温缓冲液中并充分混匀(即起始稀释度为1∶ 100),在每100 μL的PBS吐温缓冲液中加入11.1 μL前一步的浓缩液,并充分混匀,依次稀释。

    • 331份标本中检出ANA阳性者共127份,检出率为38.4%,其中男性阳性检出率27.6%,女性51.3%。随着滴度的增加,女性ANA阳性检出率下降;男性以低滴度为主,高滴度ANA阳性检出率变化较小;女性各滴度ANA检出率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组阳性检出率高峰出现在 < 60岁组,为51.0%; < 40岁组和 < 60岁组滴度增加阳性检出率下降,≥60岁组滴度(1∶ 1 000)阳性检出率高于滴度(1∶ 320)和滴度(1∶ 3 200)(见表 1)。

      分组 n ANA 滴度(1∶100) 滴度(1∶320) 滴度(1∶1 000) 滴度(1∶3 200)
      181 50(27.6) 46(25.4) 1(0.5) 2(1.1) 1(0.5)
      150 77(51.3) 41(27.3) 19(12.7) 16(10.7) 1(0.7)
      < 20岁 7 0(0.0) 0(0.0) 0(0.0) 0(0.0) 0(0.0)
      < 40岁 64 18(28.1) 11(17.2) 3(4.7) 3(4.7) 1(1.6)
      < 60岁 98 50(51.0) 37(37.7) 8(8.2) 5(5.1) 0(0.0)
      ≥60岁 162 59(36.4) 39(24.1) 9(5.5) 10(9.7) 1(0.6)

      表 1  不同性别及年龄段受试者ANA阳性检出情况[n;百分率(%)]

    • 不同核型阳性检出率女性均高于男性。男性核型阳性检出率前三位为核颗粒型、胞浆颗粒型和核仁型;女性核型阳性检出率前三位为核颗粒型、胞浆颗粒型和着丝点型。不同年龄组均以核颗粒型和胞浆颗粒型为主,略有差异的是第三位, < 40岁组为核仁型, < 60岁组为核均质型和核仁型,≥60岁组为着丝点型(见表 2)。

      分组 n 核颗粒型 核均质型 核仁型 胞浆颗粒型 着丝点型 核膜型 其他型
      181 41(22.6) 0(0.0) 4(2.2) 13(7.2) 1(0.5) 0(0.0) 2(1.1)
      150 50(33.3) 6(4.0) 5(3.3) 21(14.0) 7(4.7) 1(0.7) 3(2.0)
      < 20岁 7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 40岁 64 15(23.4) 0(0.0) 1(1.6) 2(3.1) 0(0.0) 0(0.0) 1(1.6)
      < 60岁 98 39(39.8) 3(3.1) 3(3.1) 12(12.2) 1(1.0) 0(0.0) 1(1.0)
      ≥60岁 162 37(22.8) 3(1.8) 5(3.1) 20(12.3) 7(4.3) 1(0.6) 3(1.8)

      表 2  不同性别及年龄段受试者核型阳性情况[n;百分率(%)]

    • 男性除Scl-70和Sm阳性检出率略高于女性外,女性其他ANA谱阳性检出率均高于男性。女性ANA谱阳性检出率前三位为SS-A、CENP B和dsDNA/SS-B。 < 40岁组ANA谱阳性检出率前三位为SS-A、nRNP/Sm及dsDNA、AnnA; < 60岁组ANA谱阳性检出率前三位为SS-A、nRNP/Sm和SS-B;≥60岁组ANA谱阳性检出率前三位为Sm、CENP B和SS-A(见表 3)。

      分组 n nRNP/Sm Sm SS-A SS-B Scl-70 PM-Scl Jo-1 CENP B PCNA dsDNA AnnA AHA
      181 2(1.1) 3(1.6) 3(1.6) 0(0.0) 1(0.5) 2(1.1) 2(1.1) 2(1.1) 0(0.0) 0(0.0) 0(0.0) 1(0.5)
      150 6(4.0) 2(1.3) 21(14.0) 7(4.7) 0(0.0) 2(1.3) 3(2.0) 8(5.3) 2(1.3) 7(4.7) 5(3.3) 5(3.3)
      < 20岁 7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 40岁 64 4(6.2) 2(3.1) 5(7.8) 1(1.6) 0(0.0) 0(0.0) 0(0.0) 0(0.0) 0(0.0) 3(4.7) 3(4.7) 1(1.6)
      < 60岁 98 4(4.1) 3(3.1) 12(12.2) 4(4.1) 1(1.0) 3(3.1) 2(2.0) 2(2.0) 0(0.0) 2(2.0) 3(3.1) 3(3.1)
      ≥60岁 162 0(0.0) 39(24.1) 7(4.3) 2(1.2) 0(0.0) 1(0.6) 3(1.8) 8(4.9) 2(1.2) 2(1.2) 0(0.0) 2(1.2)

      表 3  不同性别及年龄段受试者ANA谱阳性情况[n;百分率(%)]

    • AS、RA、SLE、SS、感染和健康人群A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6.0%、60.3%、91.7%、100.0%、29.4%和14.6%。AS与感染以低滴度为主,RA、SLE和SS在各滴度均有较高阳性检出率,健康人群在低、中、高滴度中阳性检出率相似。AS、RA、SS和健康人群以核颗粒型ANA核型为主,SLE以核颗粒型和着丝粒型为主。ANA谱方面,AS、RA、感染和健康人群未见特异性抗体,SS-A、dsDNA和AnnA在SLE中有较高阳性检出率,nRNP/Sm、SS-A、SS-B和PM-Scl在SS中有较高阳性检出率,其中SS-A和SS-B为100.0%阳性检出(见表 4)。另外,在阳性标本中,单一阳性核型为100例(78.7%),两种核型同时阳性为27例(21.3%)。ANA谱单一抗体阳性为25例(19.7%),两阳12例(9.4%),三阳6例(4.7%),四阳3例(2.4%),五阳1例(0.8%)。

      项目 AS (n=75) RA (n=63) SLE (n=12) SS (n=7) 感染(n=126) 健康人群(n=48)
      ANA 27(36.0) 38(60.3) 11(91.7) 7(100.0) 37(29.4) 7(14.6)
      滴度(1∶100) 27(36.0) 24(38.1) 3(25.0) 2(28.6) 30(23.8) 2(4.2)
      滴度(1∶320) 0(0.0) 10(15.9) 4(33.3) 3(42.8) 3(2.4) 3(6.2)
      滴度(1∶1 000) 0(0.0) 3(4.8) 3(25.0) 2(28.6) 4(3.2) 2(4.2)
      滴度(1∶3 200) 0(0.0) 1(1.6) 1(8.3) 0(0.0) 0(0.0) 0(0.0)
      核颗粒型 21(28.0) 29(46.0) 9(75.0) 5(71.4) 21(16.7) 6(12.5)
      核均质型 0(0.0) 4(6.3) 0(0.0) 0(0.0) 0(0.0) 1(2.1)
      核仁型 2(2.7) 1(1.6) 0(0.0) 0(0.0) 5(4.0) 0(0.0)
      胞浆颗粒型 7(9.3) 5(7.9) 0(0.0) 0(0.0) 19(15.1) 1(2.1)
      着丝点型 0(0.0) 3(4.8) 3(25.0) 0(0.0) 3(2.4) 1(2.1)
      核膜型 0(0.0) 1(1.6) 0(0.0) 0(0.0) 0(0.0) 0(0.0)
      其他型 1(1.3) 2(3.2) 0(0.0) 0(0.0) 1(0.8) 0(0.0)
      nRNP/Sm 1(1.3) 0(0.0) 3(25.0) 3(42.8) 1(0.8) 1(2.1)
      Sm 1(1.3) 0(0.0) 2(16.7) 0(0.0) 2(1.6) 0(0.0)
      SS-A 1(1.3) 2(3.2) 10(83.3) 7(100.0) 5(4.0) 2(4.2)
      SS-B 0(0.0) 0(0.0) 0(0.0) 7(100.0) 0(0.0) 1(2.1)
      Scl-70 1(1.3) 0(0.0) 0(0.0) 0(0.0) 0(0.0) 0(0.0)
      PM-Scl 1(1.3) 2(3.2) 0(0.0) 3(42.8) 0(0.0) 0(0.0)
      Jo-1 1(1.3) 0(0.0) 0(0.0) 0(0.0) 4(3.2) 0(0.0)
      CENP B 0(0.0) 2(3.2) 1(8.3) 0(0.0) 4(3.2) 2(4.2)
      PCNA 0(0.0) 1(1.6) 0(0.0) 0(0.0) 0(0.0) 1(2.1)
      dsDNA 0(0.0) 1(1.6) 7(58.3) 0(0.0) 0(0.0) 0(0.0)
      AnnA 0(0.0) 0(0.0) 7(58.3) 0(0.0) 0(0.0) 0(0.0)
      AHA 1(1.3) 0(0.0) 3(25.0) 0(0.0) 2(1.6) 0(0.0)

      表 4  不同疾病ANA核型及ANA谱阳性情况[n;百分率(%)]

    • 细胞内抗原自身抗体水平异常是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的标志,间接免疫荧光法是检测ANA最常用的常规方法,ANA现已成为诊断和评价自身免疫性病人预后的可靠生物标志物。早期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器官损伤发生前进行治疗[4],可显著改善疾病临床症状及延缓疾病进展。实验室检测的不断改进,特别是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提高,以及公众和临床医生对ANA和自身免疫结果的认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ANA筛查。对ANA检查结果的分析,以了解ANA分布特征,滴度、核型和抗体谱的表现与疾病的关系,有利于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断、分型及分期等。研究[5]发现ANA阳性率呈递增趋势,这可能是由于现在的生活方式改变,特别是在城市地区,也可能是由于检测灵敏度的提高。现在较为统一的认识,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女性群体中较为高发,本研究结果显示,女性ANA阳性检出率高达51.3%,明显高于男性,与王健等[6]研究结果相似。女性ANA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性激素水平的改变,部分由以前怀孕引起的免疫状态的改变,或者是由于代谢和环境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ANA检出率高峰出现在40~60岁人群,可能与这一年龄段人群女性性激素水平明显变化有关。王泽筠等[7]研究结果显示,自身免疫性疾病病人检出ANA阳性率高峰人群为20~50岁,高达82.27%,与本研究结果差异较大,可能与年龄组划分和研究对象不同有关。

      ANA滴度和核型可以反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严重程度[8],病人进入自发或免疫抑制剂诱导的缓解期,滴度往往逐渐下降。颗粒型核型与疾病活动性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变化没有密切的关系,颗粒型核型更趋向于症状缓解,然而从诊断的角度来看,颗粒型抗核抗体的滴度通常不是关键的,疾病活动性与非颗粒核型的滴度密切相关。因此在评估ANA滴度的意义时,需要区分ANA核型是颗粒型还是非颗粒型[9]。本研究结果显示,颗粒型核型为主要的检出核型,但在SLE病人中可以检出25.0%的着丝粒核型。ANA在AS中有36%的阳性检出率,与陈水绵等[10]结果基本相符。

      ANA阳性也可见于非自身免疫性炎症疾病,包括急性和慢性感染。当ANA试验用于非特异性临床症状(如发烧、关节疼痛、肌痛、疲劳、皮疹或贫血)病人的初始筛查时,感染导致阳性结果的可能性将增加[11]。本研究结果显示,感染病人ANA阳性检出率为29.4%,大部分为低滴度核颗粒型。周燕娟等[12]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ANA阳性率高达33.9%,但与疾病严重程度关联性不高。另外一项研究[13]也表明,白血病化疗感染病人比非感染病人ANA检出率要高,对其可能的解释为:自身免疫是由多种机制介导,包括分子拟态、多克隆T和B细胞反应、交叉反应抗原、新抗原的形成和隔离/隐蔽抗原的释放。自身抗体的形成是分子模拟的结果,所有这些机制都可能有感染直接或间接参与。例如,人类氨基酸序列与细菌或病毒中发现的序列相似,研究[14]表明DNA具有免疫原性,可以引起过敏病人的超敏反应。抗DNA自身抗体作为外来DNA抗原的异常反应而产生,异常的B细胞导致产生交叉反应的自身抗体。感染可以作为环境引物,诱导或促进遗传性易感个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或者刺激机体产生一过性的物质,被ANA试剂盒的抗体所识别。当病人患有感染时,ANA阳性通常是短暂的,这解释了为什么一些ANA阳性病人重复检测后可能显示正常结果。

      当前诊断自身免疫的建议包括检测ANA阳性、实验室检查、详细分析病人的个人和家庭史以及环境/获得性危险因素,因此要考虑感染所致的短暂ANA阳性,建议有必要进行此类病人的ANA结果复查。综上,ANA在特定人群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阳性检出率,此外,感染和健康人群阳性结果也应给予一定的重视。

参考文献 (1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