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HPV多重混合感染的女性病人宫颈病变特征分析

木朝宇 张晓梅 徐珍 姚慧琳 范德胜 刘培明

引用本文:
Citation:

HPV多重混合感染的女性病人宫颈病变特征分析

    作者简介: 木朝宇(1987-), 男, 硕士, 主管检验师
    通讯作者: 姚慧琳, 490085137@qq.com
  • 基金项目:

    蚌埠医学院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2020byzd276

  • 中图分类号: R373

Analysis of cervical lesion characteristics in female patients with HPV multiple-infec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 YAO Hui-lin, 490085137@qq.com ;
  • CLC number: R373

  • 摘要: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多重混合感染女性病人中宫颈病变的发生情况与分布特点,探讨HPV多重混合感染与宫颈病变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在淮北矿工总医院就诊的19~90岁女性病人6 382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 HPV基因亚型采用PCR-DNA反向点杂交法进行HPV基因亚型检测,宫颈刮片通过细胞病理学和阴道镜检查指导的活组织进行检查。统计分析HPV多重感染型别、亚型数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宫颈病变发生与分布情况。结果6 382例病人的HPV阳性率为16.36%,其中HPV多重亚型感染344例,阳性占比32.95%,感染率5.4%。多重混合感染高危亚型构成比的前3位依次为HPV52、HPV16和HPV58型。HPV多重感染以及低级别上皮内病变与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的分布集中于41~50岁年龄段,而CC主要分布于51~60年龄段。HPV多重混合感染以高低危混合型为主,高危混合型次之,最后是低危混合型。高危混合型宫颈病变率为21.31%高于低危混合型的2.94%和高低危混合型的6.39%(P<0.01),低危混合型与高低危混合型严重宫颈病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多重感染基因型(高危混合型)的致病力与宫颈病变(宫颈癌除外)具有相关性。41~50岁以及51~60岁的人群是宫颈病变以及宫颈癌发病的高风险年龄段。
  • 表 1  HPV多重感染亚型频数分布(n=909)

    HPV型别 多重感染频数 构成比/%
    HPV16 62 6.8
    HPV18 25 2.8
    HPV31 26 2.9
    HPV33 29 3.2
    HPV35 20 2.2
    HPV39 31 3.4
    HPV45 1 0.1
    HPV51 43 4.7
    HPV52 106 11.7
    HPV56 42 4.6
    HPV58 54 5.9
    HPV59 20 2.2
    HPV68 26 2.9
    HPV73 4 0.4
    HPV82 12 1.3
    HPV26 5 0.6
    HPV53 54 5.9
    HPV66 24 2.6
    HPV6 15 1.7
    HPV11 13 1.4
    HPV40 76 8.4
    HPV42 34 3.7
    HPV43 17 1.9
    HPV44 70 7.7
    HPV54 42 4.6
    HPV61 29 3.2
    HPV81 26 2.9
    HPV83 3 0.3
    下载: 导出CSV

    表 2  不同年龄段HPV多重感染分布情况[n;构成比(%)]

    年龄/岁 二重感染 三重感染 四重感染 五重感染 六重感染 七重感染 八重感染 合计
    ≤30 22(10.0) 6(8.8) 2(7.1) 1(5.0) 0(0.0) 0(0.0) 0(0.0) 31(9.0)
    31~ 35(15.9) 10(14.7) 5(17.9) 3(15.0) 0(0.0) 0(0.0) 0(0.0) 53(15.4)
    41~ 85(38.6) 26(38.2) 7(25.0) 3(15.0) 2(50.0) 0(0.0) 0(0.0) 123(35.8)
    51~ 62(28.2) 18(26.5) 10(35.7) 4(20.0) 1(25.0) 2(66.7) 0(0.0) 97(28.2)
    ≥61 16(7.3) 8(11.8) 4(14.3) 9(45.0) 1(25.0) 1(33.3) 1(100.0) 40(11.6)
    合计 220(100.0) 68(100.0) 28(100.0) 20(100.0) 4(100.0) 3(100.0) 1(100.0) 344(100.0)
    下载: 导出CSV

    表 3  不同年龄段HPV多重感染的高危亚型及宫颈病变分布情况[n;构成比(%)]

    年龄/岁 多重感染 HR-HPV感染 HR-HPV亚型 HPV-52亚型 HPV-16亚型 HPV-58亚型 LSIL、HSIL及CC
    ≤30 31(9.0) 28(9.0) 55(9.4) 11(10.4) 7(11.3) 2(3.7) 0(0.0)
    31~ 53(15.4) 50(16.1) 101(17.1) 18(17.0) 10(16.1) 8(14.8) 5(12.8)
    41~ 123(35.8) 110(35.4) 189(32.4) 35(33.0) 24(38.7) 17(31.5) 20(51.3)
    51~ 97(28.2) 82(26.5) 145(24.8) 22(20.8) 13(21.0) 19(35.2) 9(23.1)
    ≥61 40(11.6) 40(12.9) 94(16.1) 20(18.9) 8(12.9) 8(14.8) 5(12.8)
    合计 344(100.0) 310(100.0) 584(100.0) 106(100.0) 62(100.0) 54(100.0) 39(100.0)
    下载: 导出CSV

    表 4  不同年龄段HPV多重混合感染类型分布情况(n)

    年龄/岁 高危混合感染 高低危混合感染 低危混合感染
    ≤30 13 15 3
    31~ 26 23 4
    41~ 45 65 13
    51~ 25 58 14
    ≥61 13 27 0
    下载: 导出CSV

    表 5  不同年龄组HPV多重感染LSIL、HSIL及CC分布情况(n)

    年龄/岁 LSIL HSIL CC
    ≤30 0 0 0
    31~ 3 3 0
    41~ 14 5 1
    51~ 3 3 3
    ≥61 2 1 1
    下载: 导出CSV

    表 6  HPV多重感染中的宫颈病变分布[n;构成比(%)]

    病理诊断 二重感染 三重感染 四重及以上感染 合计
    正常 195(18.6) 58(5.6) 52(5.0) 305(88.6)
    LSIL 13(1.2) 8(0.8) 1(0.1) 22(6.4)
    HSIL 9(0.8) 2(0.2) 1(0.1) 12(3.5)
    CC 3(0.3) 0(0.0) 2(0.2) 5(1.5)
    合计 220(100.0) 68(100.0) 56(100.0) 344(100.0)
    下载: 导出CSV

    表 7  HPV 3种混合感染中的宫颈病变分布[n;构成比(%)]

    类型 正常 宫颈病
    LSIL HSIL CC 合计
    高危混合型 96(78.69) 16(13.11) 8(6.56) 2(16.4) 26(21.31)
    低危混合型 33(97.06) 1(2.94) 0(0.00) 0(0.00) 1(2.94)**
    高低危混合型 176(93.61) 5(2.66) 4(2.13) 3(1.60) 12(6.39)**
    合计 305(88.66) 22(6.39) 12(3.49) 5(1.45) 39(11.34)
    χ2 19.05
    P < 0.01
    χ2分割检验:与高危混合型组比较** P<0.01
    下载: 导出CSV
  • [1] TORRE LA, BRAY F, SIEGEL RL,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2[J]. CA Cancer J Clin, 2015, 65(2): 87. doi: 10.3322/caac.21262
    [2] FERLAY J, SOERJOMATARAM I, DIKSHIT R, et 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sources, methods and major patterns in GLOBOCAN 2012[J]. Int J Cancer, 2015, 136(5): E359. doi: 10.1002/ijc.29210
    [3] SHI JF, CANFELL K, LEW JB, et al. The burden of cervical cancer in China: Synthesis of the evidence[J]. Int J Cancer, 2012, 130(3): 641. doi: 10.1002/ijc.26042
    [4] ARBYN M, DE SANJOSE S, SARAIYA M, et al. EUROGIN 2011 roadmap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PV-related disease[J]. Inter J Cancer, 2012, 131(9): 1969. doi: 10.1002/ijc.27650
    [5] LEE SJ, LEE AW, KANG CS, et al. Clinicopath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 L1 capsid protein immunoreactivity in HPV16-positive cervical cytology[J]. Int J Med Sci, 2013, 11(1): 80.
    [6] SCHMITT M, DEPUYDT C, BENOY I, et al. Prevalence and viral load of 51 genital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and three subtypes[J]. Int J Cancer, 2013, 132(10): 2395. doi: 10.1002/ijc.27891
    [7] 黄斌, 李瑞珍, 吴瑞芳, 等. HPV Ll壳蛋白与hTERC基因检测及联合分析对宫颈癌筛查的意义[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39(4): 554. doi: 10.3870/j.issn.1672-0741.2010.04.030
    [8] LHEE MJ, CHA YJ, BAE JM, et al. Diagnostic algorithm to reflect regressive changes of human papilloma virus in tissue biopsies[J]. Yonsei Med J, 2014, 55(2): 331. doi: 10.3349/ymj.2014.55.2.331
    [9] 刘宗花, 张国翔, 刘香环. 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关系的初步研究[J]. 中华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5, 16(5): 436.
    [10] 卢洪胜, 曹学全, 甘梅富, 等.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NOB1的表达及与高危型HPV感染的相关性[J]. 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12): 1958. doi: 10.3969/j.issn.1006-5725.2013.12.025
    [11] 赵红霞, 董艳双, 蔡友治, 等. 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对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官颈癌发生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 2016, 32(8): 1268. doi: 10.3969/j.issn.1006-5725.2016.08.020
    [12] 劳国颖, 张文璎, 刘平, 等. 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型别及多重感染与宫颈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研究[J].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2017, 37(6): 493.
    [13] GARGIULO F, De FRANCESCO MA, SEHREIBER C, et al. Preval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single andmulciple HPV infections in cytologically abnormal cervical samples from Italian women[J]. Virus Res, 2007, 12: 176.
    [14] BASU P, ROYCHOWDHURY S, BAFNA UD, et al. Human papillomavirus genotype distrihution in cervical cancer in India: Results from a multi-center study[J]. 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09, 10(1): 27.
  • [1] 徐露露张琴孙梅 . HPV感染型别及多重感染与女性宫颈病变的关联性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5): 637-64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05.020
    [2] 王晖张长虹 . 不同年龄HPV感染者感染类型与宫颈病变的特征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5): 642-64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5.021
    [3] 张嵘 . 高频电波刀电切术联合-干扰素栓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9): 1067-1068,1071.
    [4] 王琳慧刘筱英丁家柱邢文海 . 安徽省阜阳市妇科门诊2140例宫颈乳头瘤病毒感染流行病学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39(7): 915-91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7.026
    [5] 木朝宇张晓梅范德胜刘培明姚慧琳 . 高危型HPV感染亚型分布及其与宫颈病变和宫颈癌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1): 130-13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01.025
    [6] 金龙妹张晓华肖丽萍张琳琳杨慧宾张蕾 . 116 441例普查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情况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4): 462-46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4.011
    [7] 马贵凤 . 滁州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基因亚型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10): 1395-1398.
    [8] 靳丽杰凌斌 . 子宫颈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16/18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10): 1064-1066.
    [9] 孔评石毛洁王生余 . 6 494例妇科门诊病人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12): 1715-171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12.022
    [10] 靳丽杰申庆文席玉玲承泽农凌斌 . 子宫颈癌淋巴结中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的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4): 403-404.
    [11] 叶国柳王才智杨康李曼王梦格 .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锥切术后病灶残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6): 722-72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6.005
    [12] 王立锋程群仙王文琴徐军 . 冷冻技术在宫颈病变中个性化治疗的应用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7): 892-89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7.014
    [13] 孟凡祥 . 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的检测与分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1): 1475-1476.
    [14] 项媛媛王晴张蓓 . 宫颈高级别病变病人HPV不同亚型分布情况.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10): 1407-1409, 141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10.024
    [15] 刘湛秋何玉许驰胡晓文王丽骆欣敏 . 宫颈细胞学p16INK4a蛋白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4): 479-483.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4.014
    [16] 许驰何玉 . 宫颈癌筛查方法的现状及进展.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11): 1538-1541.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11.041
    [17] 黄丽丽许礼发 . 细胞因子基因型多态性与HPV引起的子宫颈损伤相关性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7): 783-784,787.
    [18] 曹丽雯何玉欧玉荣 .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拮抗因子sFRP1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HPV相关性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12): 1546-155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12.002
    [19] 刘灵燕郭竹英胡传玺耿朝晖梅虹钟政荣 . 上海市宝山区HPV基因分型的特征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3): 384-387.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3.027
    [20] 钟辉刘锦钰龙璐雯 . 人乳头状瘤病毒和EB病毒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7): 765-768.
  • 加载中
表(7)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022
  • HTML全文浏览量:  1211
  • PDF下载量:  1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5-27
  • 录用日期:  2021-10-21
  • 刊出日期:  2022-10-15

HPV多重混合感染的女性病人宫颈病变特征分析

    通讯作者: 姚慧琳, 490085137@qq.com
    作者简介: 木朝宇(1987-), 男, 硕士, 主管检验师
  • 淮北矿工总医院, 蚌埠医学院附属淮北矿工总医院 检验科, 安徽 淮北 235000
基金项目:  蚌埠医学院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2020byzd276

摘要: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多重混合感染女性病人中宫颈病变的发生情况与分布特点,探讨HPV多重混合感染与宫颈病变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在淮北矿工总医院就诊的19~90岁女性病人6 382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 HPV基因亚型采用PCR-DNA反向点杂交法进行HPV基因亚型检测,宫颈刮片通过细胞病理学和阴道镜检查指导的活组织进行检查。统计分析HPV多重感染型别、亚型数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宫颈病变发生与分布情况。结果6 382例病人的HPV阳性率为16.36%,其中HPV多重亚型感染344例,阳性占比32.95%,感染率5.4%。多重混合感染高危亚型构成比的前3位依次为HPV52、HPV16和HPV58型。HPV多重感染以及低级别上皮内病变与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的分布集中于41~50岁年龄段,而CC主要分布于51~60年龄段。HPV多重混合感染以高低危混合型为主,高危混合型次之,最后是低危混合型。高危混合型宫颈病变率为21.31%高于低危混合型的2.94%和高低危混合型的6.39%(P<0.01),低危混合型与高低危混合型严重宫颈病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多重感染基因型(高危混合型)的致病力与宫颈病变(宫颈癌除外)具有相关性。41~50岁以及51~60岁的人群是宫颈病变以及宫颈癌发病的高风险年龄段。

English Abstract

  •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 CC)是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之一,由于宫颈筛查在中国尚未广泛实施,2012年CC的发病率为每10万人62例,其中约50%导致CC相关死亡(每10万人30例)[1]。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占新CC病例的11.9%,每年死亡率为11.1%[2]。流行病学评估在无干预的情况下,中国新发CC的发生率从2010年至2050年可能会增加40%~50%[3]

    人乳头瘤病毒(HPV)属于高度异质性的DNA病毒,可引起皮肤和黏膜上皮内细胞内瘤变。HPV可根据其与癌前病变的关联性分为高危型(high-risk, HR)和低危型(low-risk, LR),而依据病毒不同的感染状态又可分为单一亚型的感染和多重亚型的混合感染(包括二重感染、三重感染以及更多亚型感染),其中临床上多重感染以二重感染最为常见。临床上不同HPV亚型的致病性不同, 有报道[4]指出HPV高危型持续或反复感染是CC以及癌前病变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此外, HPV亚型之间外壳蛋白差异性较大, 产生的抗体基本不具备交叉保护作用, 因此易出现多种亚型混合感染以及反复感染[4]。而对于HPV多重亚型混合感染是否促进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 目前尚且存在争议。LEE等[5]报道HPV单一亚型感染可提高CC的患病风险至19.9倍,而HPV多重亚型混合感染可使该风险上升到31.8倍。此外,也有报道[6]显示在CC的高危年轻群体中, HPV多亚型混合感染率明显高于单一亚型的感染, HPV持续感染的病人感染其他亚型的可能性亦较大。但也有文献[7]报道, 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提高, 多亚型混合感染率趋于降低, 且宫颈鳞癌倾向于HR-HPV单一感染。

    本研究通过分析HPV多重亚型混合感染的不同年龄段女性病人中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的分布, 探讨HPV多重亚型混合感染在CC和癌前病变发生的影响, 为临床宫颈癌的防治提供风险预测和指导。

    • 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淮北矿工总医院妇科就诊、筛查和体检并接受HPV分型检测的女性6 382例,年龄19~90岁,中位年龄46.01岁。根据HPV检测结果,仅有1种亚型感染者定义为单一感染,而2种及以上亚型混合感染者定义为多重混合感染。HPV多重混合感染包括高危混合型、高低危混合型以及低危混合型3种类型,并根据液基细胞学(TCT)和阴道镜下病理组织活检结果进行分组。

    • HPV核酸扩增分型检测试剂盒、核酸分子快速杂交仪,均为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配套仪器和试剂;核酸扩增仪为美国ABI7500 PCR仪。

    • 宫颈样本由妇科医生通过细胞刷获得,并将采集的宫颈上皮脱落细胞标本置于样本保存液中,4 ℃冰箱储存备用。

    • 将样品混合加入带有1 mL细胞保存溶液的1.5 mL离心管中,以12 000 r/min离心3 min,除去上清液,向沉淀物加入1 mL 0.9%氯化钠溶液后涡旋混匀,以12 000 r/min离心3 min,再次除去上清液,并将100 μL变性试剂(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加入到沉淀中并涡旋混匀。然后,将样品在100 ℃温育10 min,并以12 000 r/min离心3 min,收集上清液并使用NanoDrop 2000分光光度计测量DNA浓度,所得核酸用于实验或于-20 ℃中保存待用。

    • PCR循环条件反应条件为95 ℃、15 min,95 ℃、40 s,55 ℃、40 s,72 ℃、40 s,40个循环; 72 ℃、7 min,4 ℃维持,即可得到扩增的PCR产物。然后,将扩增的产物纯化,变性并杂交。核酸分子杂交及HPV基因分型的显色结果判定分析等过程均参考试剂盒说明书。试剂盒检测的亚型中包括15种高危亚型(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73和82)、三种可能高危亚型(26、53和66)以及10种低危亚型(6、11、40、42、43、44、54、61、81和83)。

    • TCT包括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细胞(NILM)、无确定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和不能排除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H)、低级别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癌(SCC)、不典型腺上皮细胞(AGC)、腺原位癌(AIS)。宫颈组织病理活检包括宫颈慢性炎症、LSIL、HSI和浸润性癌(ICC)等。本研究中TCT和宫颈组织病理检查数据由本院病理科提供。

    • 采用χ2检验。

    • 本研究中6 382例样本基因分型检测显示HPV感染率为16.4%(1 044/6 382),其中HPV单一感染阳性占比67.0%(700/1 044),感染率为11.0%(700/6 382);而多重混合感染阳性占比33.0%(344/1 044),感染率为5.4%(344/6 382)。此外,344例多重混合感染样本中,HR-HPV和LR-HPV基因型的频数分别为310和222。多重混合感染以二重感染为主(220例, 63.9%),其次是三重感染(68例, 19.8%)、四重感染(28例, 8.1%)、五重感染(20例, 5.8%)等,最高多达八重感染。多亚型混合感染随着混合种类的增加,感染的占比逐渐降低。在多亚型混合感染病例中,高低危混合型感染占比最高54.65%(188/344),其次为高危亚型混合感染35.47%(122/344),而低危混合型最低9.88%(34/344),三者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17,P<0.01)。

    • 本研究中,HPV 28种亚型均被检出,排前5位的亚型依次为HPV52 11.7%、HPV40 8.4%、HPV44 7.7%、HPV16 6.8%、HPV58和HPV53 5.9%。其中高危亚型流行的前3名依次为HPV52、HPV16、HPV58型,低危亚型流行的前3名依次为HPV40、HPV44、HPV54型。HPV52感染频次与其他各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16感染频次与其他各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HPV型别 多重感染频数 构成比/%
      HPV16 62 6.8
      HPV18 25 2.8
      HPV31 26 2.9
      HPV33 29 3.2
      HPV35 20 2.2
      HPV39 31 3.4
      HPV45 1 0.1
      HPV51 43 4.7
      HPV52 106 11.7
      HPV56 42 4.6
      HPV58 54 5.9
      HPV59 20 2.2
      HPV68 26 2.9
      HPV73 4 0.4
      HPV82 12 1.3
      HPV26 5 0.6
      HPV53 54 5.9
      HPV66 24 2.6
      HPV6 15 1.7
      HPV11 13 1.4
      HPV40 76 8.4
      HPV42 34 3.7
      HPV43 17 1.9
      HPV44 70 7.7
      HPV54 42 4.6
      HPV61 29 3.2
      HPV81 26 2.9
      HPV83 3 0.3

      表 1  HPV多重感染亚型频数分布(n=909)

    • 不同年龄段妇女人群HPV多重感染构成比位次前3的年龄段依次为41~50岁年龄段占35.8%、51~60岁年龄段占28.2%和31~40岁年龄段占15.4%。随着年龄的增加,感染频次波动上升(χ2=18.34,P<0.01)(见表 2)。41~50岁是HPV多重感染例数和HR亚型频数分布最多的年龄段,位次前3的亚型依次是HPV52占18.2%、HPV16占10.6%、HPV58占9.2%;不同于HPV52、16亚型(41~50岁),HPV58亚型分布最多的是51~60岁的年龄组;HPV多重感染病人中宫颈病变的分布也主要集中在41~50岁年龄段,其次是51~60岁年龄段。但不同年龄组中宫颈病变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7,P>0.05)(见表 3)。多重混合感染中,除31~40岁年龄组外,其余年龄段均以高低危混合型感染为主,高危混合型次之,而低危混合型最少。除≥61岁年龄组外,其余年龄组3种混合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20,P>0.05)(见表 4)。LSIL与HSIL分布随年龄段增大而增加,在41~50岁达到最高,随后降低;而CC分布则在51~60岁年龄段达到最高,随后呈下降趋势,41~50岁与51~60岁年龄段低级别宫颈病变(LSIL)与严重宫颈病变(HSIL+CC)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0,P>0.05)(见表 5)。

      年龄/岁 二重感染 三重感染 四重感染 五重感染 六重感染 七重感染 八重感染 合计
      ≤30 22(10.0) 6(8.8) 2(7.1) 1(5.0) 0(0.0) 0(0.0) 0(0.0) 31(9.0)
      31~ 35(15.9) 10(14.7) 5(17.9) 3(15.0) 0(0.0) 0(0.0) 0(0.0) 53(15.4)
      41~ 85(38.6) 26(38.2) 7(25.0) 3(15.0) 2(50.0) 0(0.0) 0(0.0) 123(35.8)
      51~ 62(28.2) 18(26.5) 10(35.7) 4(20.0) 1(25.0) 2(66.7) 0(0.0) 97(28.2)
      ≥61 16(7.3) 8(11.8) 4(14.3) 9(45.0) 1(25.0) 1(33.3) 1(100.0) 40(11.6)
      合计 220(100.0) 68(100.0) 28(100.0) 20(100.0) 4(100.0) 3(100.0) 1(100.0) 344(100.0)

      表 2  不同年龄段HPV多重感染分布情况[n;构成比(%)]

      年龄/岁 多重感染 HR-HPV感染 HR-HPV亚型 HPV-52亚型 HPV-16亚型 HPV-58亚型 LSIL、HSIL及CC
      ≤30 31(9.0) 28(9.0) 55(9.4) 11(10.4) 7(11.3) 2(3.7) 0(0.0)
      31~ 53(15.4) 50(16.1) 101(17.1) 18(17.0) 10(16.1) 8(14.8) 5(12.8)
      41~ 123(35.8) 110(35.4) 189(32.4) 35(33.0) 24(38.7) 17(31.5) 20(51.3)
      51~ 97(28.2) 82(26.5) 145(24.8) 22(20.8) 13(21.0) 19(35.2) 9(23.1)
      ≥61 40(11.6) 40(12.9) 94(16.1) 20(18.9) 8(12.9) 8(14.8) 5(12.8)
      合计 344(100.0) 310(100.0) 584(100.0) 106(100.0) 62(100.0) 54(100.0) 39(100.0)

      表 3  不同年龄段HPV多重感染的高危亚型及宫颈病变分布情况[n;构成比(%)]

      年龄/岁 高危混合感染 高低危混合感染 低危混合感染
      ≤30 13 15 3
      31~ 26 23 4
      41~ 45 65 13
      51~ 25 58 14
      ≥61 13 27 0

      表 4  不同年龄段HPV多重混合感染类型分布情况(n)

      年龄/岁 LSIL HSIL CC
      ≤30 0 0 0
      31~ 3 3 0
      41~ 14 5 1
      51~ 3 3 3
      ≥61 2 1 1

      表 5  不同年龄组HPV多重感染LSIL、HSIL及CC分布情况(n)

    • 344例HPV多重混合感染行TCT和阴道镜下病理组织活检结果显示,正常组305例,LISL组22例,HSIL组12例以及CC组5例(见表 6)。344例多重混合感染中高危混合型122例、高低危混合型188例、低危混合型34例。高危混合型宫颈病变率为21.31%高于低危混合型的2.94%和高低危混合型的6.39%(P<0.01),低危混合型与高低危混合型严重宫颈病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7)。此外,39例宫颈病变病人HPV多重感染的高危亚型分布结果:LSIL组分布有13种高危亚型,感染频次较高的亚型依次为HPV52、HPV31、HPV56、HPV33;HSIL组分布有11种高危亚型,感染频次较高的亚型依次为HPV33、HPV16及HPV82;CC组分布有10种亚型,感染频次较高的亚型依次为HPV58、HPV16、HPV39、HPV52、HPV53和HPV66。

      病理诊断 二重感染 三重感染 四重及以上感染 合计
      正常 195(18.6) 58(5.6) 52(5.0) 305(88.6)
      LSIL 13(1.2) 8(0.8) 1(0.1) 22(6.4)
      HSIL 9(0.8) 2(0.2) 1(0.1) 12(3.5)
      CC 3(0.3) 0(0.0) 2(0.2) 5(1.5)
      合计 220(100.0) 68(100.0) 56(100.0) 344(100.0)

      表 6  HPV多重感染中的宫颈病变分布[n;构成比(%)]

      类型 正常 宫颈病
      LSIL HSIL CC 合计
      高危混合型 96(78.69) 16(13.11) 8(6.56) 2(16.4) 26(21.31)
      低危混合型 33(97.06) 1(2.94) 0(0.00) 0(0.00) 1(2.94)**
      高低危混合型 176(93.61) 5(2.66) 4(2.13) 3(1.60) 12(6.39)**
      合计 305(88.66) 22(6.39) 12(3.49) 5(1.45) 39(11.34)
      χ2 19.05
      P < 0.01
      χ2分割检验:与高危混合型组比较** P<0.01

      表 7  HPV 3种混合感染中的宫颈病变分布[n;构成比(%)]

    • HPV多重感染表明机体免疫机制清除病毒不力,预示病情进展,而HPV绝大部分会在半年时间内通过自身免疫清除感染, 大部分宫颈病变会在2年的时间内消退[8]。近年来,有研究[9]报道HPV多亚型混合感染与不同程度的宫颈病变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严重性升高,多亚型混合感染率呈上升现象(宫颈癌除外)。亦有文献[7]表明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多亚型混合感染率趋于下降,且SCC的倾向于单一HR-HPV感染。此外,卢洪胜等[10]认为HPV多亚型感染可能会对病毒的致病力产生影响, 并最终影响到CC病程的进展和严重性。而赵红霞等[11]认为HPV多亚型感染与CC的发生没有显著相关性,HPV亚型数目与宫颈病变是否发生无显著关联性,可能存在与病变后的病情进展和癌病程度相关性。同样,也有研究[12]提示HPV亚型数目与宫颈病变是否发生以及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没有显著关联性,而HPV基因型的致病能力与宫颈病变、宫颈病变后进展以及癌病程度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亦显示,344例HPV多亚型感染阳性病人中,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多亚型混合感染占比呈下降趋势,且随着HPV多重感染亚型数增加,LSIL、HSIL及CC组的多重感染占比也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说明,HPV多重感染与不同程度的宫颈病变无明显的相关性,与上述文献[12]研究结果相似。

      CC的发病年龄各国报道不一。在多数国家的女性人群中,宫颈浸润癌发病率在20岁以前很低, 20~29岁开始增长。我国女性CC发病率<25岁处于较低水平, 25~40岁呈持续大幅度上升。据统计,我国城市妇女宫颈癌发病率在45岁达到顶峰后缓慢下降, 农村妇女宫颈癌发病在55岁左右出现峰值[12]。本研究结果亦显示, 41~50岁是HPV多重感染例数、HR亚型频数以及宫颈病变的分布最多的年龄段。LSIL与HSIL分布随年龄段增大而增加,在41~50岁达到最高,随后降低;而CC分布则在51~60岁年龄段达到最高,随后呈下降趋势。提示41~50岁是宫颈病变的高风险年龄段,而51~60岁是宫颈癌发病的危险年龄段。

      HR-HPV持续感染是诱发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重要因素,HR-HPV持续性感染会进展为CC[4]。有研究[13]表明HR-HPV与HR-HPV混合感染引起高级别内瘤变的危险性比高危单一亚型感染要高3倍;另有报道[14]显示HR-HPV混合型感染时致癌风险增加,高低危混合型以及低危型混合感染时,增加宫颈LSIL的发病风险。本研究中HPV多重混合感染包括高危混合型122例(正常组96例、宫颈病变组26例)、高低危混合型188例(正常组176例、宫颈病变组12例)以及低危混合型34例(正常组33例、宫颈病变组1例)。高危混合型与高低危混合型宫颈病变(LSIL、HSI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混合型与高低危混合型严重宫颈病变(HSIL+C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本研究中39例宫颈病变病人HPV多重感染的高危亚型在不同宫颈病变组中的分布显示感染频次HPV52亚型在LSIL中最高,HPV33、HPV16在HSIL中分布较高,而HPV58在CC中分布最高,但各高危亚型在不同等级宫颈病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HPV多亚型混合感染与宫颈病变无明显的相关性,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升高,多亚型混合感染率趋于下降。HPV感染亚型数目与宫颈病变是否发生以及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也无显著关联性,而HPV基因型的致病能力与宫颈病变、宫颈病变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此外,年龄因素如41~50岁是宫颈病变的高风险年龄段,而51~60岁是CC发病的危险年龄段。考虑到本研究对象范围的有限性,地域性差异以及HPV检测方法学等因素的影响,有待进一步加大研究范围及样本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