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病学是一门二级学科,掌握总论部分的神经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内容是学习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及各论的前提和基础。这部分内容既是老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填鸭式教学已不能满足现阶段神经病学本科教学需要[1]。老师如何上好这部分内容的课,如何让这部分内容变得更容易被本科生接受、理解和掌握是神经病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探讨3D微视频教学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
选取蚌埠医学院2018级临床试验班本科生作为观察组,2018级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班本科生作为对照组。2组剔除外省籍和文史类学生后,观察组48人,入学时成绩(561.63±8.80)分;对照组55人,入学时成绩(558.31±11.49)分。2组学生入学成绩有可比性。
-
2组学生均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神经病学》(第八版)为教材,上课进度相同,主讲老师相同。(1)观察组,采用以微视频资源为主的混合式教学,老师授课时结合播放微视频讲述知识点。针对知识点配备3D微视频,如大脑皮层的分区和功能定位、十二对颅神经的传导通路、脑干病损后的综合征、运动感觉神经的传导通路等均制作3D动漫微视频,每个微视频3~4 min。脑干病损后的“一个半综合征”3D动漫的部分截图见图 1。课后将微视频发到微信平台上,供学生巩固复习用。(2)对照组,老师采用传统面对面方式授课。
-
采用阶段性测试评价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能力。课程结束后一周对神经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一章内容进行无记名阶段性测试。测试题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紧扣授课内容,难度适中。测试题均为客观选择题,其中单选题30题,多选题10题,满分100分,测试时间40 min。
-
采用典型病例分析评价学生对医学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对于临床常见的综合征选择典型病例,设计问题。如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病人突发饮水呛咳、眩晕。问题:病人损害部位在哪?可能损害有哪些神经核团?还有可能出现哪些症状?共5个典型病例题,每题20分,满分100分,40 min内完成。
-
采用无记名调查问卷评价课堂效果。调查问卷由本课题组自主设计。调查内容包括课堂兴趣自我评价、课堂注意力自我评价、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自我评价、课堂氛围、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每项0~10分,学生对每项内容打分。学生对教学效果总体评价满分为50分。调查问卷观察组发放48份,回收48分;对照组发放55份,回收55份;2组回收率均为100%。
-
采用t检验。
-
观察组阶段性测试成绩、典型病例分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见表 1)。观察组课堂兴趣自我评价、课堂注意力自我评价、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自我评价、课堂氛围、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教学效果总体评价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见表 2)。
分组 n 阶段性测试成绩 典型病例分析得分 观察组 48 83.48±4.48 75.00±5.15 对照组 55 80.51±5.47 72.16±3.99 t — 2.99 3.14 P — < 0.01 < 0.01 表 1 2组阶段性测试成绩和典型病例分析得分比较(x±s;分)
分组 n 课堂兴趣自我评价 课堂注意力自我评价 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自我评价 课堂氛围 教学方式的满意度 教学效果总体评价 观察组 48 8.48±0.92 7.69±0.88 7.46±0.68 8.10±0.83 8.06±0.91 44.35±2.69 对照组 55 6.80±1.16 7.15±0.89 7.04±0.79 7.60±0.87 7.53±0.88 41.85±2.54 t — 8.05 3.1 2.87 2.99 3.04 4.85 P —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表 2 2组调查问卷结果比较(x±s;分)
-
神经病学总论部分的神经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一章概念多而枯燥,神经解剖路径复杂、空间概念复杂,病损后症状多样。因此,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授课时老师对于概念的讲解难于深入具体化,对于解剖路径的讲解难于清晰立体化,对于病损后症状的讲解难于形象生动化。学生听课时难于理解、接受和记忆,上课时往往兴趣索然、注意力下降,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是一知半解。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有效的授课方法方式。随着数字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微视频教学应运而生,在教学中展现出丰富多样的作用和强大的活力。微视频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将理论知识直观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课堂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3]。微视频教学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4-7]。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阶段性测试成绩和典型病例分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课堂兴趣自我评价、课堂注意力自我评价、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自我评价、课堂氛围、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教学效果总体评价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进一步验证了3D微视频教学的作用,提高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本研究采用的微视频把神经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一章相关知识点用3D动漫形式表现出来,把概念具体化趣味化,把神经解剖路径清晰立体化,把病损后症状形象生动化。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氛围,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例如,视觉通路3D动漫的微视频,把视觉传导动态表现出来,把视觉形成立体化,把不同部位病损对应的视野缺损生动形象化。而教科书上图是平面的抽象的。因而,老师讲授时结合微视频就很容易把内容讲述成具体的、形象生动的知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立刻被提升起来了,学生当时就能理解掌握了该部分内容,甚至课后有学生感慨地说,这样的课堂永生难忘。
综上所述,3D微视频在神经病学总论教学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3D微视频在神经病学总论教学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3D micro-video in the teaching of general neurology
-
摘要:
目的探讨3D微视频在神经病学总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蚌埠医学院2018级临床试验班本科生作为观察组,2018级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班本科生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以3D微视频资源为主的混合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阶段性测试、典型病例分析和调查问卷评价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结果观察组阶段性测试成绩、典型病例分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课堂兴趣自我评价、课堂注意力自我评价、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自我评价、课堂氛围、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教学效果总体评价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 结论3D微视频在神经病学总论教学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3D micro-video in the teaching of general neurology. MethodsUndergraduates from the experimental class of 2018 clinic in Bengbu Medical College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lass 2 of 2018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a blende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3D micro-video resources,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a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Stage test, typical case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effect. ResultsThe stage test scores and typical case analysis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1).The scores of self-evaluation of interest in class, self-evaluation of class attention, self-evaluation of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y of knowledge, class atmosphere, satisfaction with teaching methods, and overall evaluation of teaching effec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1). ConclusionsThe application of 3D micro-video in the teaching of general neurology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effect. -
Key words:
- medical education /
- micro-video /
- blended teaching /
- neurology
-
表 1 2组阶段性测试成绩和典型病例分析得分比较(x±s;分)
分组 n 阶段性测试成绩 典型病例分析得分 观察组 48 83.48±4.48 75.00±5.15 对照组 55 80.51±5.47 72.16±3.99 t — 2.99 3.14 P — < 0.01 < 0.01 表 2 2组调查问卷结果比较(x±s;分)
分组 n 课堂兴趣自我评价 课堂注意力自我评价 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自我评价 课堂氛围 教学方式的满意度 教学效果总体评价 观察组 48 8.48±0.92 7.69±0.88 7.46±0.68 8.10±0.83 8.06±0.91 44.35±2.69 对照组 55 6.80±1.16 7.15±0.89 7.04±0.79 7.60±0.87 7.53±0.88 41.85±2.54 t — 8.05 3.1 2.87 2.99 3.04 4.85 P —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
[1] 杨芬, 张光运, 石进, 等. 四步法临床思维培训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 继续医学教育, 2021, 35(1): 42. [2] 陈伟, 吴丽, 吴菁, 等. 病例视频教学在眩晕疾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9(6): 88. [3] 曹嵩. 微视频教学模式在麻醉实验课教学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 10(26): 43. doi: 10.3969/j.issn.1674-9308.2018.26.019 [4] 孙允芹, 臧建新, 梁宁. 微视频在诊断实验课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 16(4): 274. [5] 朱喆辰, 黄华兴, 罗滨林, 等. 微视频在外科总论实践教学的应用[J]. 电子技术, 2020, 49(5): 106. [6] 袁影, 顾伟, 李伟红, 等. 基于微视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医外军留学生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 19(9): 12. [7] 马淑兰, 冯萌, 蔡俊龙, 等. 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在人体寄生虫学实践教学中的探索和应用[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杂志, 2020, 38(4): 4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