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0年  35卷  第3期

基础医学
三氧化二砷对黑素瘤B16细胞黏附和迁移的影响
杨同怀, 陈治文, 夏俊, 王惠
2010, 35(3): 217-220.
摘要:
目的:了解三氧化二砷(As2O3)对黑素瘤B16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评价As2O3抗肿瘤侵袭和转移能力。方法:用Transwell侵袭转移模型评价As2O3抗黑素瘤B16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作用。MTT法检测B16细胞的黏附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B16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44的表达情况。结果:As2O3可显著抑制B16细胞的迁移和黏附能力(P<0.05~P<0.01),降低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44的表达(P<0.01)。结论:As2O3具有抗黑素瘤B16细胞侵袭和转移作用,降低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44的表达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解脲脲原体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研究
马丽娜, 吕杰, 李凤云, 刘辉
2010, 35(3): 220-222.
摘要:
目的:研究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能否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凋亡,并探讨其凋亡机制。方法:UU感染HUVEC 2、4、8、12 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并检测UU感染HUVEC 8 h后TNF-α、caspase-3及caspase-8产生量,同时检测加入TNF-α抗体、caspase-3和caspase-8抑制剂后的细胞凋亡率。结果:UU可以诱导HUVEC发生凋亡,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8 h后TNF-α、caspase-3、caspase-8的产生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加入TNF-α抗体、caspase-3和caspase-8抑制剂后凋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UU可以诱导HUVEC凋亡,并存在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其凋亡机制可能是通过TNF-α介导的caspase-8及caspase-3激活的外源性死亡因子受体途径。
主动脉旁反搏装置在急性心力衰竭动物中的应用研究
施超, 张杰民, 王玉璇, 刘晓程
2010, 35(3): 223-225.
摘要:
目的:通过急性心力衰竭动物实验验证主动脉旁反搏装置(paraaortic counterpu lsation device,PACD)辅助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健康成年绵羊8只为研究对象,体重(44.9±2.5) kg,雌雄不限。自行设计并制作PACD,通过一无瓣膜的人工血管使血囊和降主动脉相连。气囊连接至IABP控制台,通过充、放气提供反搏动力。结扎前降支和(或)回旋支分支建立急性心力衰竭模型。应用生理记录仪、连续心排量仪等连续采集反搏前后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心力衰竭动物反搏前后各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估PACD的循环辅助效果。结果:PACD辅助后,心输出量及平均动脉压分别增加了6.29%和2.04%。主动脉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下降了3.67%、8.39%。左颈动脉流量和冠状动脉左主干流量分别增加了8.12%和13.88%(P<0.01)。辅助舒张压扩大峰值为(97.25±13.67) mmHg,高于辅助前(P<0.01)。结论:在急性心力衰竭动物中,PACD降低了左心室后负荷,增加了心、脑血液灌注,是一种有效的心脏反搏辅助装置。
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与胃癌BGC-823细胞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
魏军, 于东红
2010, 35(3): 226-229.
摘要: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 L-form,Hp-L型)感染对胃癌BGC-823细胞浸润、转移能力的影响,探讨Hp-L型在胃癌发展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将Hp-L型与胃癌BGC-823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培养24 h,并设置空白对照组,进行Transwell小室细胞侵袭实验,观察胃癌BGC-823细胞的侵袭能力。应用Western-blotting实验测定胃癌BGC-823细胞中ezrin的表达情况。结果:随胃癌BGC-823细胞与细菌共培养细菌含量增大,穿透重建基底膜的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5~P<0.01),胃癌BGC-823细胞中ezrin表达量逐渐增加(P<0.01)。结论:Hp-L型感染增强了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胃癌细胞的ezrin表达量增加有关。
临床医学
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后暴露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代应辉, 尚平, 周琦, 刘应凌
2010, 35(3): 229-230.
摘要: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义眼座植入术后暴露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9例HA植入术后发生义眼座暴露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不同的原因予以相应的治疗方法,其中5例应用羊膜修补。结果:9例义眼座暴露均愈合良好,未再复发。结论: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后暴露的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恰当的处理如羊膜移植等可以使之恢复。
caspase-3、Ki-67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韩锋, 李庆文, 张青川, 张家俊
2010, 35(3): 231-234.
摘要:
目的:探讨凋亡同胱氨酸蛋白-3(caspase-3)、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s,BTCC)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级、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5例BTCC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caspase-3和Ki-67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两者在膀胱癌组织和非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表达水平与BTCC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caspase-3在正常膀胱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0.0%,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7.3%,两者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随膀胱癌的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正常膀胱黏膜中没有发现阳性表达病例,在膀胱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i-67的阳性表达率随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和临床分期的增高表现出上升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spase-3参与了BTCC的发生过程,可以作为评价BTCC侵袭性的一个指标。Ki-67的阳性表达率增高与BTCC的发生、发展可能有一定关系。
唐氏综合征发生与母亲年龄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廖亚平, 鲍明升, 李忠文, 吴涛, 唐宝定
2010, 35(3): 234-235.
摘要:
目的:探讨唐氏综合征(Downs'syndrom,DS)发生与母亲年龄和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对DS患儿母亲年龄及其接触环境因素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45例患儿中出生时母亲年龄<35岁者126例(86.90%),其母亲均不同程度接触过不同种类的物理、化学因素。结论:DS患儿的母亲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其发病与接触有害的环境因素有关。应加大优生优育环境因素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扩大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年龄和地域范围。
改良阴股沟皮瓣阴道成形术5例
钱景瑜, 张莉, 周平辉, 葛树星, 李旭文, 王怀谷
2010, 35(3): 236-238.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阴股沟皮瓣阴道再造的方法。方法:将传统阴股沟皮瓣进行修剪远端1/2皮下脂肪,保留真皮下血管网,以形成薄型改良的阴股沟皮瓣。结果:5例皮瓣均Ⅰ期成活,皮瓣色泽正常,外形满意,不臃肿,供区瘢痕不明显。随访6个月至1年,再造阴道壁光滑柔软,均可容纳2指,深度10~12 cm。结论:应用改良薄型阴股沟皮瓣进行阴道再造,在保证皮瓣血运的同时,还具有皮瓣较薄、外形满意、阴道腔隙加大、不易向外移位的优点。
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32例
张家俊, 李庆文, 韩锋, 陈志军, 王成勇
2010, 35(3): 238-239.
摘要: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reteropelvic junction,UPJ)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32例均采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术中置双J管引流,术后6~8周拔除双J管,3~6个月复查。结果:32例手术均获成功,排泄性尿路造影检查肾盂积水好转,狭窄解除,吻合口通畅。随访6个月,未出现吻合口再狭窄、肾积水加重等并发症。结论: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是治疗UPJ狭窄的有效方法,使用有引流作用的支架管可减少术后再狭窄的发生。
心脏不停跳连续缝合法行二尖瓣置换术97例分析
张雷, 刘学刚, 刘戈, 李新亚, 王康武, 唐震, 王祖义
2010, 35(3): 240-242.
摘要: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连续缝合行二尖瓣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97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采用连续缝合方法进行人工机械二尖瓣置换术。术中仅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主动脉,在心脏缓慢空跳下,采用右心房-房间隔切口径路,加强左、右心吸引,保持术野清晰,用一根2-0 Prolene双头针带小垫片的缝线连续缝合行二尖瓣置换。同期合并手术有:三尖瓣环De Vega环缩术29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5例。结果:术后瓣周漏1例,再次手术修补成功,其余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气栓、血栓、卡瓣等发生,均治愈出院,随访2~24个月,效果满意。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连续缝合法行二尖瓣置换术,缩短手术时间,采用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减少手术并发症,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综合治疗牙隐裂92例分析
许卫星
2010, 35(3): 242-243.
摘要:
目的:评价综合治疗牙隐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2颗牙隐裂进行综合治疗,包括调、带环固定、根管治疗、填充及全冠修复等序列,随访1~3年,观察患者的自我感觉和体征。结果:牙隐裂92颗,成功84颗,成功率91.30%,失败病例多因治疗时机选择不当。结论:综合治疗是牙隐裂保守治疗较理想的方法,可以尽可能保存牙体组织。
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多因素分析
谢康, 崔煜, 沈龙山, 赵宏
2010, 35(3): 244-245.
摘要:
目的:调查并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临床因素。方法: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178例,出现血肿扩大者41例为研究组,未出现血肿扩大的137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出现呕吐症状、CT密度不均、长期酗酒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糖尿病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现呕吐症状、血肿密度不均、长期酗酒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有一定关系。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大规模复明行动中应用体会
邹杰
2010, 35(3): 246-248.
摘要:
目的:探讨在大规模复明行动中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及体会。方法:对496例(496眼)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天裸眼视力达0.3以上者440眼,术后7天裸眼视力达0.3以上者464眼。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简便、有效、经济、安全,适合在大规模复明行动中应用。
峰值鼻呼吸流量在鼻腔手术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李佩忠, 邱明玲
2010, 35(3): 248-249.
摘要:
目的:观察鼻中隔矫正术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峰值鼻呼吸流量的影响,以确定峰值鼻呼吸流量在慢性鼻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微型峰值鼻呼吸流量仪分别测定行鼻中隔矫正术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的峰值鼻呼吸流量。结果:正常成人的峰值鼻呼吸流量基本保持稳定,4周前后测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中隔矫正术明显改善患者峰值鼻呼吸流量,手术后4周增加到近正常范围,和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亦显著增加患者峰值鼻呼吸流量,手术后4周和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正常成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矫正术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可以显著增加患者的峰值鼻呼吸流量,改善患者的鼻通气功能。
顺铂联合香菇多糖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
张静, 钟春生, 李露, 张伟
2010, 35(3): 250-251.
摘要:
目的:观察香菇多糖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胸腔放置引流管放净胸腔积液。观察组胸腔内交替注入顺铂40 mg及香菇多糖4 mg;对照组胸腔内注入顺铂60 mg;3~7天胸腔用药1次,最多4次为1疗程,1个月后观察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观察组胃肠毒副作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香菇多糖与顺铂联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可提高疗效,减轻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HLA-B27阳性与阴性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的临床比较
杨积保, 张慧群, 刘智, 李志军
2010, 35(3): 252-254.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阳性与阴性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ndifferentiated spondyloarthropathy,uSpA)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方法:根据血清HLA-B27是否阳性将120例uSpA患者分为两组,阳性组78例,阴性组42例。分析HLA-B27阳性组与阴性组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对部分患者进行3年以上随访观察,了解其病情变化。结果:HLA-B27阳性组患者发病年龄显著早于HLA-B27阴性组(P<0.05);发热、消瘦、疲倦等全身症状表现HLA-B27阳性组显著多于HLA-B27阴性组,且较严重(P<0.05);实验室检查中血沉以HLA-B27阳性组显著为高(P<0.05);骶髂关节X线表现亦以HLA-B27阳性组显著为高(P<0.05)。而两组性别及外周关节炎等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HLA-B27阳性组3年后发展为强直性脊柱炎者显著多于HLA-B27阴性组(P<0.05)。结论:HLA-B27阳性组uSpA患者发病年龄较早,临床症状较重,更有可能发展为强直性脊柱炎。Back
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65例临床分析
李社会
2010, 35(3): 254-256.
摘要: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探索该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65例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患者,采用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冲击和脱水、抗病毒等治疗。结果:病毒性脑炎多发生在病程第2~4天,其主要临床表现依次为皮疹、发热、嗜睡、肢体抖动、呕吐等,2例出院时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多发生在3岁以下患儿,神经系统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和治疗病毒性脑炎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延误诊治可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余勇, 赵慧, 许瑾, 李勇, 武朱明, 章祥洲, 袁振奋
2010, 35(3): 257-259.
摘要: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踝部、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踝部、足部软组织缺损16例,其中低旋转点7例,皮瓣切取范围5 cm×7 cm至18 cm×14 cm,蒂长5~16 cm。结果:14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清创换药后创面游离植皮愈合;术后随访14例,皮瓣外观、质地、弹性佳,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血供可靠,成功率高,操作简单,不损伤主要血管,且降低旋转,能修复足中端远端创伤,是修复小腿下段、踝、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女性不孕症子宫颈糜烂与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的检测分析
钟明, 王艳, 白芳, 王德录
2010, 35(3): 260-262.
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颈糜烂在女性不孕症与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沙眼衣原体(chlamydi trachomatis,CT)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检测169例不孕症妇女UU、CT,其中61例子宫颈糜烂作为观察组,108例子宫颈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女性不孕症子宫颈糜烂组感染率为65.57%,子宫颈正常组中感染率为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U总感染率为69.82%,CT总感染率为3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女性生殖道UU感染是女性不孕症的主要感染因素。
腹腔镜在慢性盆腔痛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徐福霞, 沙玉成
2010, 35(3): 262-263.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慢性盆腔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6例CPP患者行腹腔镜检查,并同时给予相应治疗。结果:腹腔镜检查盆腔病变有子宫内膜异位症58例,慢性盆腔炎36例,盆腔粘连13例,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9例,其他病变7例,镜下未见盆腔器官异常者3例。结论:CPP病因复杂,临床确诊困难,腹腔镜基本上可以明确CPP的病因,并能同时进行治疗,为CPP诊治的首选手段。
肺癌328例医院感染分析
赵茹
2010, 35(3): 264-266.
摘要: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对328例肺癌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8例肺癌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63例,96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9.21%,例次感染率为29.27%。同期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为4.26%。且感染多发于肺癌中晚期,严重营养不良、合并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等为重要易感因素。共送检标本142份,检出病原菌96株,其中,G-杆菌63株,G+球菌24株,真菌9株。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首,其次为消化道。结论:肺癌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易感因素诸多,主要感染部位是下呼吸道,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细菌耐药率明显升高。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医院感染和耐药性发生。
CD44v6和PTEN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刘显河, 周文生
2010, 35(3): 266-268.
摘要:
目的:探讨CD44v6和PTEN基因在肾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肾细胞癌、20例癌旁肾组织、10例正常肾组织中PTEN、CD44v6的表达,并结合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肾癌中CD44v6和PTE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7%和66.7%。肾细胞癌分级、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与CD44v6高表达和PTEN低表达均有一定关系(P<0.05~P<0.01);CD44v6表达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CD44v6高表达和PTEN低表达,对判断肾细胞癌恶性程度、预测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持续负压引流与橡皮片加压包扎在腮腺手术中的对比观察
马新亮, 朱守莉, 韩立显
2010, 35(3): 269-270.
摘要:
目的:通过持续负压引流与橡皮片引流绷带十字加压包扎法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观察持续负压引流术是否优于橡皮片引流绷带十字加压包扎法。方法:51例腮腺手术患者随机分成持续负压引流组(A组)26例,橡皮片引流绷带十字加压包扎组(B组)25例,通过临床观察主客观评价标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组均较B组具有自觉疼痛轻、痛苦小、进食影响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P<0.01)。结论:腮腺手术中持续负压引流术优于传统的橡皮片引流绷带十字加压包扎法。
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17例临床分析
郭鹏, 强泽好, 沈大友, 石秀全, 王功勋
2010, 35(3): 271-272.
摘要:
目的:探讨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外科手术疗效。方法:手术治疗17例,脾切除10例,单纯脾修补5例,脾动脉结扎+脾部分切除2例。结果:治愈16例,病死1例。结论:对于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应提高警惕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明确诊断,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保脾治疗亦应受到重视。
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并发症防治
刁秀竹, 陈薇
2010, 35(3): 273-275.
摘要: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主要并发症及治疗效果。方法:对31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手术要点、穿刺方法、主要并发症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19例内瘘主要在非优势侧前臂行端-端吻合、采用"扣状和绳梯式穿刺法"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是血栓(26%),主要有吻合口血栓(19.7%)、穿刺部位附壁血栓(6.3%),其次是血管通路狭窄发生率(10.3%)(包括吻合口、静脉解剖本身存在的狭窄、穿刺部位狭窄);第三位是血管瘤,发生率3.8%(主要发生在吻合口及穿刺部位)。319例中234例使用3年以上。结论:造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失功的三个原因,依次是血栓、狭窄、血管瘤。手术治疗仍然是纠正血管通路并发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有限切开重建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23例
刘杰, 刘山虎, 陆鸣
2010, 35(3): 275-276.
摘要: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重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3例股骨转子下骨折行有限切开重建钉内固定。结果:随访6~24个月,23例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患肢功能优良率95.6%(22/23)。结论:有限切开重建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疗效好,患肢功能恢复满意。
拉米呋啶和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周怀德
2010, 35(3): 277-278.
摘要:
目的:观察拉米呋啶(lamivudine,LAM)和阿德福韦酯(adcfovirdipivoxil,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及病毒复制指标HBV DNA的变化,以判断两者的抗病毒疗效。方法:70例CHB患者分为LAM组37例,应用LAM100 mg/d口服,ADV组33例,应用ADV10 mg/d口服,两组同时应用甘草酸二铵、门冬氨酸钾镁等基本药物,治疗前未用过免疫调节治疗。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第4、12、24及48周末查肝功能ALT、AST及HBV DNA定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改善基本相同,从第4周末到第48周末两组HBVDNA变化基本相同(P>0.05)。结论:LAM在改善肝功能、抗病毒方面早期较ADV快,48周时基本相似。
高龄低位直肠癌保肛局部扩大切除21例治疗体会
钱金权, 蔡梅, 朱琳
2010, 35(3): 278-279.
摘要:
目的:探讨75岁及以上伴有合并症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21例患者积极治疗合并症后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经肛门、阴道、骶尾入路,在肿瘤基底部注射氟尿嘧啶0.75 g+顺铂20 mg+丝裂霉素6 mg,使肿瘤基底部及周边隆起水肿,距肿块边缘至少1 cm连同直肠全层及肠周脂肪结缔组织一并完整切除。其中经肛门径路3例,经阴道径路7例,经骶尾径路11例。结果:切缘阳性1例,阴性20例。吻合口瘘4例,21例2个月内大便可完全自主控制。术后存活1、3、5年分别为21例、15例和10例。结论:高龄低位直肠癌经局部扩大切除术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明显提高。
第一跖骨近端截骨治疗中、重度拇外翻23例
岑建平, 孙长惠, 张振庆
2010, 35(3): 280-281.
摘要:
拇外翻是足部常见病,患者因足部畸形、拇囊炎或足底胼胝形成伴疼痛,临床治疗较为复杂,缓解疼痛和美观是患者求医的根本要求,但往往临床难以达到理想状态;对于中、重度拇外翻患者常需手术治疗。1998-2007年,我院采用第1跖骨近端张开式截骨结合其他手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23例(28足),疗效满意,现作报道。
右心室心肌梗死32例心电图分析及其对临床价值
赵映, 张清华, 方效民, 蒋知新
2010, 35(3): 281-282.
摘要:
单纯右心室心肌梗死(RVMI)相对少见,且常伴有下壁、前壁和后壁等其他不同部位的心肌梗死,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ARVI)又与左心室急性心肌梗死在治疗上差异很大,故早期RVMI的诊断对降低心肌梗死(MI)发病率意义重大。在发病早期,仔细分析心电图,捕捉某些异常心电图改变不失为早期诊断RVMI的简单、实用且具有较高敏感性及特异性的方法。
轮状病毒肠炎致心肌酶谱异常96例分析
黄胜芳
2010, 35(3): 282-283.
摘要:
轮状病毒肠炎多见于6~24个月的婴幼儿,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展快,病情较重,且往往集中发病。近年来轮状病毒引起的肠道外感染逐渐受到重视,每年发展中国家约有87万人死于该病,心肌损害是死亡原因之一[1]
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
韩继顺, 贾道全
2010, 35(3): 283-284.
摘要:
埃索美拉唑是奥美拉唑的S一异构体,其抑酸时间长于同剂量的奥美拉唑,在目前酸相关性疾病的治疗中,埃索美拉唑的I临床疗效优于奥美拉唑[1]。本研究旨在观察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及与夜间酸突破(NAB)的关系。
早期子宫瘢痕妊娠5例临床分析
范建灵, 张宁芝, 肖红, 梅莉, 苏果
2010, 35(3): 284-285.
摘要:
子宫峡部瘢痕妊娠临床少见,但由于近年来剖宫产率日益上升,本病发病率逐渐增加。由于对本病认识不足,临床上易误诊、漏诊,有时因阴道大出血不止,需及时切除子宫,导致年轻女性丧失生育功能,影响其生活质量[1]
医学教育
流行病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芈静, 孟灿, 梅翠竹, 程先进, 贾贤杰, 周纯先
2010, 35(3): 286-288.
摘要:
目的:探讨流行病学教学方法,以顺应社会对流行病学人才的需要,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公共卫生人才。方法:采用培养学生兴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完善流行病学教学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动手能力。结果: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流行病学教学改革,提高了流行病学教学质量。结论:通过一系列流行病学教学改革措施,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并能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同时对学生的科研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膀胱肿瘤的课堂教学改革
张青川
2010, 35(3): 288-289.
摘要: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膀胱肿瘤的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方法:结合大纲和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精选典型膀胱肿瘤病例进行讲解;增加图片和视频的比例,提高多媒体课件质量;增加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结果:突出了膀胱肿瘤的学习重点,有效利用了课堂学习的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的意识得到增强。结论:通过膀胱肿瘤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的授课质量得到改善,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实现了膀胱肿瘤的教学目标。
影像医学
三维适形放疗照射野在模拟机下的摄片验证实践
胡中友, 卢宏, 郎琦志, 汪德明, 盛泽平, 李同文
2010, 35(3): 290-292.
摘要:
目的:提供一种实用且简易的验证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计划照射野精度的方法。方法:应用模拟定位机对204例3DCRT计划的适形野进行摄片,将适形野扫描到LANTIS系统,与计划系统给出的照射野验证比较,评估其与计划适形野的吻合性及误差原因。结果:头颈部肿瘤的适形野吻合性较好,XY两方向误差都在5 mm以内,胸腹部肿瘤适形野与计划野的偏差最大达12 mm。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投资少,实用性强,特别适合地市级医院应用3DCRT治疗技术的放疗部门。模拟机验证同时能观察病灶和周围危及器官的受照情况。
经子宫动脉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27例
金涛, 江谋应, 徐万里, 王金林
2010, 35(3): 292-294.
摘要:
目的: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对27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进行子宫动脉造影,经导管向患侧子宫动脉内灌注甲氨蝶呤(1例加注氟尿嘧啶),并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术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盆腔包块情况及腹腔积液吸收情况。结果:27例子宫动脉插管均成功,26例治愈,1例无效,治愈率96.3%,无并发症发生。其中4例术后3~10个月分别获得宫内妊娠并生育健康婴儿。结论:经子宫动脉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创伤小,治愈率高,能有效预防控制腹腔内出血,保留输卵管的完整性,是保留生育能力而治愈输卵管妊娠的有效方法。
下肢静脉流速模型的磁共振血管成像研究
张维升, 邹松, 刘爱连, 刘丹, 宋清伟, 郎志谨
2010, 35(3): 295-297.
摘要: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血管流速模型的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为临床工作提供合理可靠的依据。方法:分析血管模型不同流速与MRA信号改变的关系。结果:液体流速为0.4 mm/s时,静止与流动液体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肉眼尚无法分辨;液体流速为1.2 mm/s时,肉眼可明显分辨二者信号差别。结论:液体流速对MRA影像有影响;下肢血管MRA在临床应用方面是方便可行的。
护理学
低分子肝素钙两种皮下注射法比较
胡云芝, 倪红霞, 韩梅
2010, 35(3): 297-298.
摘要: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不同注射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将38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89例和改进治疗组194例,比较两组皮下出血率。结果:常规治疗组和改进治疗组皮下出血率分别为66.14%和12.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改进治疗组的皮下注射法可以降低低分子肝素钙皮下出血发生率。
改进家属健康教育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朱素芹
2010, 35(3): 298-301.
摘要:
目的:探讨改进家属健康教育方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健康宣教。对照组家属仅作手术相关知识宣教,观察组家属则给予合作性分阶段的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髋部骨折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术后髋关节的Harris评分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的63.33%(P<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除情绪功能评分外,余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髋关节的Harris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家属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水平、配合程度及患者的康复锻炼能力,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舒适护理在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化疗中的应用
刘春梅
2010, 35(3): 301-303.
摘要: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用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150例置管前护理、置管中体贴细心、置管后护理及随访几方面实施心理、生理舒适的新型护理模式。结果:150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达99%。结论: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对接受置管充满信心,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安全感,愉快接受置管。
脑卒中患者胃管留置方法的探索
周艳玲
2010, 35(3): 303-305.
摘要:
目的:探索脑卒中患者胃管留置的方法。方法:将7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插入胃管;观察组采用喂水法、快速置管法、侧位拉舌法、端坐位法插入胃管,观察两组插管前后心率、收缩压的变化;呕吐、咳嗽发生情况;一次性插管成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插管前后心率、收缩压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呕吐、咳嗽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宜采用新方法插管,不但可减轻插管对机体的影响,而且能提高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
自制喂乳器在唇裂患儿术后喂养护理中的应用
康怀英, 江淮芝, 黄培英
2010, 35(3): 305-306.
摘要:
目的:探讨唇裂修复术后采用自制喂乳器滴注喂养对切口愈合的作用。方法:比较唇裂术后采用自制喂乳器滴注喂养护理组和常规喂养护理组切口的继发出血和继发畸形情况。结果:自制喂乳器滴注喂养护理组切口愈合明显优于常规喂养护理组(P<0.01),前者的继发出血低于后者(P<0.01)。结论:唇裂术后采用自制喂乳器滴注喂养护理较常规喂养护理能明显促进切口愈合,减少并发症。
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黄丽霞, 吴秋霞, 张秋娟, 张添招
2010, 35(3): 307-308.
摘要: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将社区内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护理干预措施,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压进行监测与比较。结果:观察组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提高高血压患者降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
穆清华, 张永萍
2010, 35(3): 308-310.
摘要: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健康教育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入院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随机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事先制定的健康教育路径进行教育、观察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治疗依从性有无差异。结果:运用系统的健康教育路径,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治疗依从性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健康教育路径有利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知信行的改变,改善医院形象,提高医院的社会地位。
综述
KAI-1/CD82与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
徐洪波, 江浩
2010, 35(3): 310-312.
摘要:
KAI-1基因是1995年美国国立环境健康研究院Dong等[1]采用人特异的Alu元素-PCR方法,从人前列腺癌中发现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最初只被认为是前列腺癌转移的特异性抑制因子,但随后的研究者们应用RT-PCR、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发现其他恶性肿瘤也存在KAI-1基因失活[2]。本文对KAI-1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结构、功能、抑制肿瘤转移的可能机制及其与各种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骨髓基质细胞治疗颅脑外伤的研究进展
王永志, 冯东福
2010, 35(3): 313-315.
摘要:
干细胞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是近年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使用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颅脑外伤也取得一定进展[1]。但由于其潜在的致瘤危险及伦理学限制,目前尚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阿司匹林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
张乃菊, 祝晓光
2010, 35(3): 316-317.
摘要:
人们认识最早且研究最多的是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现已证实,在脑、肾、肠、肝、肺和皮肤等器官组织都存在IR损伤现象。阿司匹林(aspirin/acetylsalicylic acid,ASA)是一种有广泛药理作用和多个作用位点的非甾体消炎药,传统上作为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药物和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一种药物。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年峰, 彭开桂
2010, 35(3): 318-321.
摘要:
癌症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癌细胞的转移往往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因此对癌转移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能够为癌症预后与治疗提供很好的分子标记和治疗方法。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深入,肿瘤转移抑制基因(metastasis suppressor genes,M SG)是近年来认识和提出的一类与肿瘤有关的基因。
心肺复苏方法进展
徐辉, 万双青, 陆春红
2010, 35(3): 321-323.
摘要: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急救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指南2000 [1]充分体现了心肺复苏抢救及其护理的发展需要,揭示了当前临时医学中心肺复苏抢救护理的新动态[2]
个案报道
先天性子宫颈闭锁合并阴道上段闭锁1例
谢志红, 肖红
2010, 35(3): 324-325.
摘要:
患者19岁,周期性下腹痛2年半,腹痛时伴极少量"月经"4个月,1991年11月3日入院。患者2年半前开始每月1次下腹隐痛,每次持续2~3天,4个月前开始随周期性下腹痛伴淋漓状阴道出血。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2例误诊分析
丁银满, 王正权, 杨先俊, 陶沙, 张仁涛
2010, 35(3): 325-325.
摘要:
例1,女,24岁。体检发现左肾占位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