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方美芳
, 王震寰
, 沈龙山
, 单连强
. 胼胝体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参数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1): 34-37.
|
[2] |
常雪莲
, 王小莉
, 方强
, 沈继龙
. 皖北地区脑囊尾蚴病216例临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4): 347-348.
|
[3] |
崔琢
, 沈继龙
. 囊尾蚴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在脑囊尾蚴病诊断中的价值.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3): 301-302.
|
[4] |
沈龙山
, 王震寰
, 张磊
, 张顺花
, 张艳
, 张俊祥
, 刘志军
. 计算机辅助三维定标法在冠、矢状位MRI脑结构定位的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6): 716-719.
|
[5] |
张顺花
, 王震寰
, 张俊祥
, 沈龙山
, 张磊
, 张艳
, 刘志军
. 大脑中央前沟与邻近脑沟毗邻关系的MRI形态学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2): 1063-1066.
|
[6] |
沈龙山
, 王震寰
, 张磊
, 张顺花
, 张艳
, 张俊祥
, 刘志军
. 计算机辅助连续结构追踪技术对大脑中央沟精确定位的方法学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6): 712-715.
|
[7] |
陈刘成
, 王震寰
, 李成
, 隋东莉
, 沈龙山
. 国人大脑顶枕沟横断层MRI解剖学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6): 725-727.
|
[8] |
沈龙山
, 王震寰
, 张磊
, 张顺花
, 张艳
, 张俊祥
, 刘志军
. Rolando裂的三维重建与可视化.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6): 719-722.
|
[9] |
张磊
, 王震寰
, 张艳
. 大脑中央后沟的三维可视化.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2): 109-111,114.
|
[10] |
张顺花
, 王震寰
, 张俊祥
, 沈龙山
, 张磊
, 张艳
, 刘志军
. 大脑中央前沟MRI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4): 325-329.
|
[11] |
季公俊
, 王震寰
, 隋东莉
, 宋永瑞
, 李成
. 正常儿童和青少年胼胝体发育及其性别差异的MRI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8): 764-767.
|
[12] |
张顺花
, 王震寰
, 张俊祥
, 沈龙山
, 张磊
, 张艳
, 刘志军
. 大脑中央前沟的三维重建与可视化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9): 865-868.
|
[13] |
陈刘成
, 王震寰
, 李成
, 沈龙山
, 张俊祥
. 大脑顶枕沟内表面立体定位数据集的构建及其回归平面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11): 1280-1282.
|
[14] |
石祖强
, 王震寰
, 季公俊
, 宋永瑞
. 颞上沟MRI形态学及拐点的立体定位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1): 7-10.
|
[15] |
李成
, 隋东莉
, 曹承亮
, 张浩轩
, 王震寰
. 大脑外侧裂影像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2): 151-154.
|
[16] |
申素珍
, 沈龙山
, 王震寰
. 大脑中央后回前壁三维空间定位及非对称性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4): 425-428.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4.002
|
[17] |
方强
. 猪囊尾蚴病疫苗研究进展.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 31(2): 209-211.
|
[18] |
王雪梅
, 孙新
. 猪囊尾蚴感染与相关细胞因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2): 242-244.
|
[19] |
马宜传
, 孙景秋
. 脑囊虫病18例MRI的诊断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2): 210-212.
|
[20] |
陆伟伟
, 董淮富
. 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早期诊断的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 46(6): 748-75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1.06.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