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在子宫颈癌组织和外周血表达的意义

郑宏波 汪学龙

引用本文:
Citation: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在子宫颈癌组织和外周血表达的意义

    作者简介: 郑宏波(1968-),男,副主任技师.
  •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资助项目(2005kj048zd)

  • 中图分类号: R737.33

Expression of high risk type human papillomavirus in the tissues and peripheral blood of cervical carcinomas

  • CLC number: R737.33

  • 摘要: 目的: 分别检测子宫颈癌组织和外周血标本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型,18型),探讨HPV感染与子宫颈癌的关联性以及在肿瘤微转移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和逆转录PCR (RT-PCR)技术检测24份子宫颈癌组织及其治疗前后48份外周血标本,慢性子宫颈炎组织及其外周血标本各20份。结果: 24份子宫颈癌组织(Ⅰ~Ⅱb期)中HPVDNA 16型阳性率为66.7%,HPV DNA 18型阳性率为29.2%,两型均阳性的阳性率为8.3%;48份外周血标本HPV mRNA 16型阳性率为2.1%;20份慢性子宫颈炎组织HPV DNA 16型阳性率为15.0%,HPV18型为阴性,其外周血均为阴性。子宫颈癌HPV DNA 16型组与慢性子宫颈炎HPV DNA 16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5)。结论: 高危型HPV感染与子宫颈癌发生高度相关。外周血HPV检出率低,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 [1] 钟辉刘锦钰龙璐雯 . 人乳头状瘤病毒和EB病毒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7): 765-768.
    [2] 史红徐爱娣赵文霞朱向宇崔芳朱剑虹方士华 .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1): 1428-1430.
    [3] 汪承虎 . 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检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2): 178-180.
    [4] 夏雪梅赵福友陈余清李殿明 . 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Lunx mRNA检测及其对微转移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4): 355-357,360.
    [5] 李群唐兆前郭苏阳 . 子宫颈锥切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Ⅰa1期子宫颈癌99例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 25-28.
    [6] 孙宇黄关宏王忠明 . nm23基因抑制肿瘤转移的机制及其与子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12): 1318-1320.
    [7] 靳丽杰凌斌 . 子宫颈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16/18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10): 1064-1066.
    [8] 汪青王文福 . VEGF-C表达与子宫颈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探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3): 225-228.
    [9] 万俊余宁珠崔满华 . p16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子宫颈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3): 220-222.
    [10] 王超徐振山Markovic OMarkovic N宋礼华 . 子宫颈酸性磷酸酶在子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10): 1159-1161.
    [11] 杨波郭苏阳李胜泽 . 术前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与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8): 904-907.
    [12] 刘健李胜泽崔艳艳 . 子宫颈微偏离腺癌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7): 573-576.
    [13] 靳丽杰申庆文席玉玲承泽农凌斌 . 子宫颈癌淋巴结中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的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33(4): 403-404.
    [14] 郭苏阳颜士杰李群李胜泽 . 缺氧诱导因子-1和碳酸酐酶-9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2): 142-145.
    [15] 钟辉刘锦钰 . p63和Ki-67蛋白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8): 850-853.
    [16] 木朝宇张晓梅徐珍范德胜刘培明姚慧琳 . 淮北市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及其亚型分布特点.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11): 1576-157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11.024
    [17] 周毅惠马少平凌利 .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LEEP术后切缘阳性的处理及预后.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10): 925-926.
    [18] 王祖义汪国文刘学刚唐震史向前李小军刘以尧段贵新周晓贡会源 . 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癌胚抗原mRNA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2): 100-102.
    [19] 梁翠微龚五星杜均祥彭东旭 . 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分子微转移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7): 709-711.
    [20] 平慧汪渊梅传忠夏俊陈治文承泽农李胜泽石莹朱光能 . occludin在人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12): 1407-141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383
  • HTML全文浏览量:  426
  • PDF下载量:  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7-06-08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在子宫颈癌组织和外周血表达的意义

    作者简介: 郑宏波(1968-),男,副主任技师.
  • 1. 安徽医科大学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230032;
  • 2.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中心实验室, 233004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资助项目(2005kj048zd)

摘要: 目的: 分别检测子宫颈癌组织和外周血标本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型,18型),探讨HPV感染与子宫颈癌的关联性以及在肿瘤微转移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和逆转录PCR (RT-PCR)技术检测24份子宫颈癌组织及其治疗前后48份外周血标本,慢性子宫颈炎组织及其外周血标本各20份。结果: 24份子宫颈癌组织(Ⅰ~Ⅱb期)中HPVDNA 16型阳性率为66.7%,HPV DNA 18型阳性率为29.2%,两型均阳性的阳性率为8.3%;48份外周血标本HPV mRNA 16型阳性率为2.1%;20份慢性子宫颈炎组织HPV DNA 16型阳性率为15.0%,HPV18型为阴性,其外周血均为阴性。子宫颈癌HPV DNA 16型组与慢性子宫颈炎HPV DNA 16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5)。结论: 高危型HPV感染与子宫颈癌发生高度相关。外周血HPV检出率低,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English Abstract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