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低强度激光对比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软组织创面的疗效观察

李丹 蒋邦红 纵成成

引用本文:
Citation:

低强度激光对比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软组织创面的疗效观察

    作者简介: 李丹(1983-), 女, 主治医师
  •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KJ2019A0345

  • 中图分类号: R622

Effect comparison between low-level laser and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in the treatment of wound surface

  • CLC number: R622

  • 摘要: 目的 观察低强度激光对比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创面的疗效。 方法 选取48例皮肤软组织创面病人,随机分为激光组(n=24)及VSD组(n=24)。激光组给予外科换药+低强度激光治疗;VSD组给予VSD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7 d及14 d的创面愈合情况、创面肉芽成熟程度、住院时间、疼痛程度、治疗疗效及病人满意程度。 结果 治疗7 d及14 d 2组间创面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创面肉芽组织成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较VSD组住院时间、治疗7 d及14 d疼痛程度均降低(P < 0.05)。2组病人满意度及治疗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采用低强度激光治疗创面,可以加速创面愈合,较VSD便于操作,易被病人接受,明显减轻病人疼痛,值得临床推广,综合治疗创面。
  • 表 1  2组组治疗7 d、14 d创面愈合情况比较(cm2; x±s)

    分组 n 治疗7 d 治疗14 d
    激光组 24 15.88±3.19 11.46±2.72
    VSD组 24 14.70±2.65 10.04±2.17
    t 1.39 1.81
    P > 0.05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组治疗后肉芽组织成熟度比较(n)

    分组 n Ⅰ度 Ⅱ度 Ⅲ度 Ⅳ度 肉芽成熟 uc P
    激光组 24 3 8 10 3 13 1.33 > 0.05
    VSD组 24 6 10 5 3 8
    合计 48 9 18 15 6 21
    下载: 导出CSV

    表 3  2组住院时间及疼痛程度比较(x±s)

    分组 n 7 d疼痛程度 14 d疼痛程度 住院时间/d
    激光组 24 6.37±0.92 3.92±0.97 17.08±4.79
    VSD组 24 7.12±1.26 4.58±1.10 20.46±5.61
    t 2.36 2.20 2.24
    P < 0.05 < 0.05 < 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4  2组病人满意度比较(n)

    分组 n 不满意 一般 较满意 很满意 总满意度/% uc P
    激光组 24 0 3 15 6 87.5
    VSD组 24 3 8 11 2 54.1 2.69 < 0.01
    合计 48 3 11 26 8 70.8
    下载: 导出CSV

    表 5  2组治疗疗效比较(n)

    分组 n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uc P
    激光组 24 1 9 14 0 100.0
    VSD组 24 0 6 12 6 75.0 2.13 < 0.05
    合计 48 1 15 26 6 87.0
    下载: 导出CSV
  • [1] 诸利梅, 何斐英, 韦小花.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伤感染创面修复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11):2790.
    [2] WANG Z, QU W, LIU T, et al.A two stage protocol with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for the treatment of type C pilon fracture[J].J Foot Ankle Surg, 2016, 55(5):1117. doi: 10.1053/j.jfas.2016.01.047
    [3] HU YH, ZHANG C, WANG HM, et al.The effect of VSD combined with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in treatment of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s[J].Chinese J Aesthet Med, 2019, 28(3):4.
    [4] 刘林霞, 张玉侠.弱激光疗法防治放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 2014, 29(2):92. doi: 10.3870/hlxzz.2014.02.092
    [5] PERCIVAL SL, FRANCOLINI L, DONELLI G.Low-level laser therapy as an antimicrobial and antibiofilm technology and its relevance to wound healing[J].Future Microbiol, 2015, 10(2):255.
    [6] 吴引弟, 刘宏伟.低能量激光治疗慢性创面的研究进展[J].感染、炎症、修复, 2017, 18(3):182. doi: 10.3969/j.issn.1672-8521.2017.03.016
    [7] SANDOVAL O, HERRERA VE, CAMARGO L, et al.Effects of low-level laser therapy and high voltage stimulation on diabetic wound healing[J].Revista Salud UIS, 2014, 46(2):107.
    [8] 李彦红, 张继刚, 徐艳峰, 等.发光二极管630 nm红光和460 nm蓝光照射对日本耳白兔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7, 39(3):301. doi: 10.3881/j.issn.1000-503X.2017.03.001
    [9] 吕小星, 陈绍宗, 李学拥, 等.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创周组织水肿及血管通透性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 2003, 7(3):1244.
    [10] SUN D, JU W, WANG T, et al.Vacuum sealing drainage therapy in the presence of an external fixation device:a case report[J].Medicine, 2016, 95(46):5444. doi: 10.1097/MD.0000000000005444
  • [1] 李旭文宋培军熊竹友裴晓艳 . 超声清创水刀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 47(8): 1007-101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2.08.005
    [2] 刘继松方勇 . 氧化应激和糖尿病创面的延迟愈合.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 35(7): 756-757.
    [3] 刘继松章祥洲徐东卫李方奇卓丹 . 纳米银无菌敷料在小儿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10): 1270-1271.
    [4] 刘继松赵经纬杜娟章祥洲方勇 .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溶痂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7): 849-851.
    [5] 吴晓董言斌刘岳鹏陈兆永何学明 . 烫伤后血浆及水泡液中白细胞介素-6、硫酸乙酰肝素酶变化的临床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2): 181-184.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8.02.012
    [6] 王丽谢兴 .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骨科感染创面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6): 735-736.
    [7] 刘伟源许贤君陈燕图 . 含氧液冲洗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创面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7): 903-905.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6.07.021
    [8] 张奇张莉李旭文熊竹友王怀谷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植皮治疗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伴特殊感染创面.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8(2): 168-170.
    [9] 丁长年徐小春杨绪亮路勇武剑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感染创面的临床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8): 1062-1064.
    [10] 余新颜 .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外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护理体会.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9): 1131-1133.
    [11] 许杰艺 . 颈部巨大甲状腺癌术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疗效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1): 48-5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1.014
    [12] 周平辉张宝玉张敬堂范晓东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肢创伤后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7(2): 164-166.
    [13] 营霞陈淑芳严茹君梅娟娟 . 康复护理在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9): 1297-129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5.09.055
    [14] 王林刘君李天成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深度烧伤病人效果.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 45(2): 223-226.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2.023
    [15] 齐书静 .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对糖尿病足病人神经传导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2): 186-190.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19.02.014
    [16] 朱晓燕魏薇萍管佳慧 .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持续低负压吸引的效果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6(5): 604-605.
    [17] 姚广东王东平王锡蓓 . 创面下内侧蒂臀部深筋膜皮瓣联合皮瓣下持续负压吸引修复骶尾部压疮12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7): 930-931,934.
    [18] 孙凯沈治祥张学春卞万一 . 小切口配合封闭负压吸引治疗乳腺脓肿22例.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9): 1246-1247.
    [19] 谈俊李睿 . 基于中医因素参与的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质量的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 48(9): 1325-1329. doi: 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3.033
    [20] 张刚伍万权 . 双管持续中心负压引流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4): 381-382.
  • 202004013.pdf
  • 加载中
表(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540
  • HTML全文浏览量:  2038
  • PDF下载量:  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10-20
  • 录用日期:  2020-01-16
  • 刊出日期:  2020-04-15

低强度激光对比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软组织创面的疗效观察

    作者简介: 李丹(1983-), 女, 主治医师
  • 1. 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 骨科, 234000
  • 2.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整形外科, 安徽 蚌埠 233004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KJ2019A0345

摘要:  目的 观察低强度激光对比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创面的疗效。 方法 选取48例皮肤软组织创面病人,随机分为激光组(n=24)及VSD组(n=24)。激光组给予外科换药+低强度激光治疗;VSD组给予VSD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7 d及14 d的创面愈合情况、创面肉芽成熟程度、住院时间、疼痛程度、治疗疗效及病人满意程度。 结果 治疗7 d及14 d 2组间创面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创面肉芽组织成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较VSD组住院时间、治疗7 d及14 d疼痛程度均降低(P < 0.05)。2组病人满意度及治疗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采用低强度激光治疗创面,可以加速创面愈合,较VSD便于操作,易被病人接受,明显减轻病人疼痛,值得临床推广,综合治疗创面。

English Abstract

  • 皮肤软组织创面是临床常见病,如不及时有效治疗,易发生细菌感染、局部供血障碍,进一步发展可致组织坏死液化,经久不愈,对病人及其家庭生活均会造成较大影响[1]。目前临床上创面的治疗方案很多,本研究主要观察低强度激光对比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创面的临床疗效,现作报道。

    • 选取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接诊的皮肤软组织创面病人48例,挤压伤14例,交通事故伤9例,机械、利器损伤7例,慢性创面、烧伤创面等其他原因18例。创面部位:四肢18例,手足11例,面部8例,臀部6例,躯干5例。随机分为激光组及VSD组。激光组病人中男13例,女11例,创面面积(20.71±7.63)cm2。VSD组病人中男9例,女15例,创面面积(18.64±7.98)cm2。2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均具有可比性。

    • 2组病人均接受基础治疗:创面给予彻底清创,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给予抗感染、消肿、营养支持治疗。后期创面肉芽组织条件允许时需要进行植皮手术的给予手术。病人出院后随访3个月,调查满意度。

      激光组:清创后给予常规外科无菌换药,每次换药清除表面坏死组织及渗出物,给予低强度激光照射治疗,波长660 nm,距离创面5 cm,每天2次,一次20 min。

      VSD组:清创后VSD应用,按照创面大小裁剪VSD敷料,覆盖创面,缝线间断固定边缘,用半透性无菌薄膜覆盖封闭粘贴至创面周围正常皮肤3 cm防止出现漏气,将负压封闭引流管连接到中心负压吸引装置,压力40~60 kPa,密封接口,0.9%氯化钠溶液1 500 mL作为冲洗液,低速持续冲洗创面,显示管形良好,确保引流管畅通。治疗每5~7 d更换一次VSD装置。

    • (1) 2组7 d、14 d创面愈合情况:比较残余创面面积(采用直角伤口测量尺测量)。(2)2组创面肉芽组织成熟度:Ⅰ度,肉芽生长但面积 < 25%;Ⅱ度,肉芽生长面积25%~50%;Ⅲ度,肉芽生长良好,覆盖创面50%以上,颜色鲜红;Ⅳ度:肉芽生长良好,颜色鲜红,完全覆盖创面。Ⅲ~Ⅳ度视为成熟肉芽。(3)2组住院时间。(4)2组治疗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治疗7 d及14 d疼痛,分数范围0~10分,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5)2组病人满意度:(较满意人数+满意人数)/总人数×100%。(6)2组治疗疗效:无效,治疗后改善不明显,创面面积缩小 < 40%;有效,创面有新肉芽组织,面积缩小40%~75%;显效:创面肉芽及上皮组织生长良好,面积缩小>75%;治愈,创面上皮化。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治愈)/总例数×100%。

    • 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秩和检验。

    • 治疗7 d及14 d 2组间创面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创面肉芽组织成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2)。

      分组 n 治疗7 d 治疗14 d
      激光组 24 15.88±3.19 11.46±2.72
      VSD组 24 14.70±2.65 10.04±2.17
      t 1.39 1.81
      P > 0.05 > 0.05

      表 1  2组组治疗7 d、14 d创面愈合情况比较(cm2; x±s)

      分组 n Ⅰ度 Ⅱ度 Ⅲ度 Ⅳ度 肉芽成熟 uc P
      激光组 24 3 8 10 3 13 1.33 > 0.05
      VSD组 24 6 10 5 3 8
      合计 48 9 18 15 6 21

      表 2  2组治疗后肉芽组织成熟度比较(n)

    • 激光组较VSD组住院时间、治疗7 d及14 d疼痛程度均降低(P < 0.05)(见表 3)。

      分组 n 7 d疼痛程度 14 d疼痛程度 住院时间/d
      激光组 24 6.37±0.92 3.92±0.97 17.08±4.79
      VSD组 24 7.12±1.26 4.58±1.10 20.46±5.61
      t 2.36 2.20 2.24
      P < 0.05 < 0.05 < 0.05

      表 3  2组住院时间及疼痛程度比较(x±s)

    • 2组病人满意度及治疗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4~5)。

      分组 n 不满意 一般 较满意 很满意 总满意度/% uc P
      激光组 24 0 3 15 6 87.5
      VSD组 24 3 8 11 2 54.1 2.69 < 0.01
      合计 48 3 11 26 8 70.8

      表 4  2组病人满意度比较(n)

      分组 n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uc P
      激光组 24 1 9 14 0 100.0
      VSD组 24 0 6 12 6 75.0 2.13 < 0.05
      合计 48 1 15 26 6 87.0

      表 5  2组治疗疗效比较(n)

    • 皮肤软组织创面在临床上非常多见,治疗过程中创面的彻底清创及如何促进创面愈合是治疗此病的关键[2-3]。而创面愈合是由不同组织结构及大量浸润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分为急性炎症反应期、细胞增生期、瘢痕形成期,涉及多种复杂生物学效应。

      低强度激光(low-level laser, LLL)是波长为600~1 000 nm,功率密度为0.001~5.000 W/cm2,照射期间局部组织的温度≤36.5 ℃的电磁波[4]。研究表明LLL通过独特的光生物学作用在创面愈合各个阶段中均发挥作用,可能通过以下机制:(1)直接作用于细胞,通过提高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刺激细胞因子表达、促进胶原合成而促进创面愈合;(2)直接照射皮损处,受伤皮肤的细胞比正常的更敏感,易吸收光子,随后产生一系列的光生物刺激和调节作用,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及成长,并使细胞内糖原含量及核糖核酸增多,成纤维细胞增多,减少毒性物质的堆积,抑制有害微生物的增殖和细菌性生物膜的形成[5],加速伤口愈合;(3)可以激活转录因子,促进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生长因子等分泌,从而促进血管生成、改善微循环及局部营养状况、加速肉芽组织形成[6];(4)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减少炎性物质如5-羟色胺、白细胞介素-6、组胺等释放并加速其吸收扩散,从而有效减低病人疼痛[7-8]

      VSD在慢性溃疡、皮肤软组织缺损及烧伤等形成的创面序贯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VSD通过其独特的装置,为创面愈合提供封闭湿润的微酸、低氧、稳定负压的环境,使组织肿胀快速消退,加快血流循环,调节明胶酶活性,从而改善创面内部微循环,促使细菌毒素排出,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促进新生肉芽组织增生而加快创面愈合[9-10]。通过无菌半渗透性薄膜封闭创面与外界隔绝,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降低创面的细菌感染甚至多重细菌感染的发生率。

      低强度激光与其他创面治疗方法之间比较是否存在优势,还需研究证实。本研究中通过观察对比低强度激光与VSD两种方法治疗创面,发现VSD应用过程中病人需要长时间卧床,依从性较差,而低强度激光获取方便,操作简单,成本低,明显降低病人疼痛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易被病人接受,为创面的治疗提供了更好的选择,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可以作为综合治疗创面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