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0年  35卷  第5期

基础医学
基因扫描技术检测人TCR δ2链CDR3多态性的方法
马飞, 郭术俊, 李柏青
2010, 35(5): 433-436.
摘要:
目的:建立利用基因扫描技术检测和分析人TCR δ2亚家族CDR3多态性的方法。方法:从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或从PBMCs经IL-2或结核杆菌耐热抗原(Mtb-HAg)刺激培养7天的扩增细胞中提取RNA,用RT-PCR方法扩增TCRδ2链基因中CDR3片段,分别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基因扫描观察CDR3长度并分析其多态性。结果: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从三组细胞扩增的RT-PCR产物均显示较宽、模糊的条带,而基因扫描结果显示三组RT-PCR产物均可出现清晰可辨的扫描峰,并发现三组中Mtb-HAg组优势峰CDR3片段,较PBMC组和IL-2组长(P<0.01),后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因扫描分析技术能方便、快速检测和分析人外周血γδT细胞TCRδ2链基因CDR3片段长度的多态性。
泛素C末端水解酶L1活性对皮层神经元中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朱蕾, 龙燕, 鲁雯雯, 徐少锋, 马士平, 王玲, 王晓良
2010, 35(5): 437-440.
摘要:
目的:在细胞水平探讨泛素C末端水解酶L1(UCH-L1)活性抑制对微管相关蛋白tau的磷酸化影响。方法:使用UCH-L1特异性抑制剂LDN-57444处理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后检测UCH-L1酶活性,tau蛋白磷酸化水平采用免疫印记法检测。结果:LDN-57444对UCH-L1酶活性的抑制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关系(P<0.01);伴随UCH-L1酶活性的显著抑制,tau蛋白Ser199、Ser202和Ser396位点磷酸化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而总tau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UCH-L1抑制可诱发神经元过度磷酸化tau蛋白的聚积,UCH-L1活性失调可能参与了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过程。
补肾复方对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影响
董晓蕾, 张群燕, 赵智明, 郭郡浩, 商玮, 蔡辉
2010, 35(5): 440-442.
摘要:
目的:观察补肾复方对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左心室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探讨补肾复方逆转左心室重构的可能机制。方法:造模,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补肾复方大剂量组及补肾复方小剂量组,每组12只。观察5组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及病理形态。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左心室心肌局部AngⅡ水平。结果:模型组LVMI、左心室心肌局部AngⅡ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卡托普利组、补肾复方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除模型组外,余4组心肌病理形态改变类似。结论:补肾复方与卡托普利具有基本一致的延缓压力负荷大鼠左心室重构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减少左心室心肌局部AngⅡ水平有关。
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与胃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
吴海波, 于东红, 唐素兰, 承泽农
2010, 35(5): 443-447.
摘要: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 L-form,Hp-L型)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肠上皮化生、胃不典型增生、胃腺癌标本各40例,以4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作为对照。应用革兰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p-L型的感染情况;应用SP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上述组织的癌基因细胞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的表达,检测Ki-67和p53等的表达情况。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肠腺化生、胃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的Hp-L型阳性率分别为22.5%、40.0%、65.0%和55.0%,除胃癌组外其他病变组Hp-L型阳性率呈逐渐增高趋势。Hp-L型阳性组的skp2mRNA、Ki-67和p53在胃癌组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Hp-L型感染可能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肠上皮化生→胃不典型增生→胃癌这一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而与胃癌的发生相关。其促进胃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可能涉及上调skp2、Ki-67和突变p53的表达。
临床医学
E-钙黏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崔珍, 彭开桂, 沈学明, 江浩, 张亚军, 李红伟, 何斌
2010, 35(5): 448-450.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中E-cad的表达,以30例食管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作对照,并结合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E-cad在76例食管鳞癌中异常表达率59.21%;而在30例癌旁正常黏膜中异常表达率为6.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E-cad的异常表达率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有一定关系(P<0.05~P<0.01)。结论:E-cad在食管鳞癌中呈异常表达,其异常表达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胸膜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
李伟, 黄礼年, 刘超, 高华, 陈余清
2010, 35(5): 451-453.
摘要: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对减少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胸膜增厚、粘连的效果。方法:渗出性胸膜炎患者9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46例。治疗组每次抽胸腔积液(胸液)后注入尿激酶10万u+0.9% NS20ml,对照组仅注射0.9% NS20ml。两组其余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胸液吸收时间、胸穿次数、胸膜粘连发生率、胸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一秒率/用力肺活量(FEV1.0/FVC%)、肺活量和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注药后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以促进胸液吸收,减轻胸膜肥厚、粘连,改善肺功能。
膀胱非尿路上皮性恶性肿瘤15例诊治
杨小淮
2010, 35(5): 453-455.
摘要:
目的:提高膀胱非尿路上皮性恶性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15例膀胱非尿路上皮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行B超、盆腔CT以及膀胱镜检查加活检。采用膀胱全切除术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14例。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膀胱腺癌11例,膀胱鳞癌4例;术后平均存活时间为15.6个月。结论:膀胱非尿路上皮性恶性肿瘤临床少见,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极其重要,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是推荐的首选治疗方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和白介素-10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汤凤英, 马礼坤, 石增刚, 桑更生
2010, 35(5): 456-458.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oluble E-selectin,SES)、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患者94例,分为ACS组39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23例,正常对照组32例,应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SES、IL-10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结果:ACS组血清SES、IL-10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SAP组SES和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ES、IL-10与冠状动脉病变数量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SES和IL-10水平明显增高,提示其与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而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关。
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分析
孙翠玲, 胡文军
2010, 35(5): 459-460.
摘要:
目的:评价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第1天,应用伊立替康150~180mg/m2静脉滴注,90min;氟尿嘧啶500mg静脉推注;亚叶酸钙500mg静脉滴注,2h;氟尿嘧啶1250~1500mg/m2输液泵持续静脉滴注44h,每2周期重复,至少完成2周期。结果:全组共化疗73周期,20例化疗者,19例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6例,疾病稳定5例,进展7例。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迟发性腹泻、恶心、呕吐,无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好,毒副反应可以预防、控制,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两种乳腺癌根治术保留乳房后的局部复发率和美容效果比较
朱玉兰, 高海燕, 许凌云, 钱琦
2010, 35(5): 461-463.
摘要:
目的:探讨保留乳房(保乳)的乳腺癌根治术和保留乳头、皮肤的乳腺癌根治术加Ⅰ期假体置入整形术两种术式对乳腺癌的局部复发率和美容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保乳的乳腺癌根治术组(A组)和保留乳头、皮肤的乳腺癌根治术加Ⅰ期假体置入整形术组(B组)。A组45例,B组35例。术后从乳腺局部复发率和乳房美容效果观察。结果:局部复发率A组2.2%,B组无复发,同侧乳房再次手术A组占31.1%,B组无一例再次手术;美容效果A组优良率高于B组(P<0.05)。但B组治疗费用低,局部复发率低。结论:在两种术式都适合的情况下,建议采用保留乳头、皮肤的乳腺癌根治术加Ⅰ期假体置入整形术,可以减少同侧乳房再次手术的几率。
多西他赛周剂量治疗老年晚期贲门癌28例
张静, 钟春生
2010, 35(5): 463-464.
摘要: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周剂量治疗老年晚期贲门癌临床疗效。方法:28例老年晚期贲门癌患者,予多西他赛35mg/m2,静脉滴注,第1、8、15天给药,每28天为1周期。完成2周期后评价疗效,有效及稳定病例完成4周期。结果:28例均可进行评价,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0例,无变化6例,进展12例,总有效率35.7%,临床获益57.1%,不良反应以Ⅰ~Ⅱ度粒细胞减少、乏力、脱发为主。结论:多西他赛周剂量治疗老年晚期贲门癌疗效较好,患者耐受性也较好。
老年腰椎管狭窄伴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探讨
叶斌, 陈友燕, 李双, 马辉, 许硕贵
2010, 35(5): 465-467.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管狭窄伴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椎管减压加髓核摘除18例,椎管减压加髓核摘除加后路固定18例。结果:随访1.5~5年。椎管减压加髓核摘除优良率83.3%,椎管减压加髓核摘除加后路固定优良率94.4%。结论:老年腰椎管狭窄伴椎间盘突出症有手术条件者尽早手术,有关节突增生应进行固定手术,手术前后行抗骨质疏松治疗。
肺部占位病理诊断的影响因素分析
蒋宗惠, 胡加海, 何广思
2010, 35(5): 467-468.
摘要:
目的:探讨肺部占位病理诊断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肺部占位患者148例资料,按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肺癌组99例和非肿瘤组49例进行分析。结果:年龄>60岁的肺部占位患者中肺癌发病比例高于年龄 ≤ 60岁组(P<0.01),男性肺癌与女性肺癌患者中央型肺部占位与周围型肺部占位肺癌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占位患者中年龄>60岁肺癌发病率最高。
心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病理分析
夏燕, 孟宪良, 封扬
2010, 35(5): 469-471.
摘要:
目的:探讨心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病理诊断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例心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位于左心房后壁,呈3个分叶,长径2.0~4.5cm。镜检见瘤细胞大多为梭形,呈束状排列,可见黏液样基质,薄壁血管丰富,间质见显著慢性炎细胞浸润。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CD68(+),Ki-67(+,>50%),SMA(+,灶性),S-100蛋白(+),CD34(-),desmin(-)。结论:心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易误诊为心房黏液瘤,要依据形态特征及免疫表型方可确诊。本瘤恶性程度高,易复发,预后不佳。
锁定钢板治疗四肢骨折45例
韩冠生, 沈灏, 袁伶俐, 韩俊柱, 李振伟, 刘涛
2010, 35(5): 471-473.
摘要: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在四肢骨折内固定中的运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采用AO微创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stabilization system,LISS)和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 plate,LCP)等治疗四肢骨折45例51处。22例股骨远端与胫骨近端骨折采用LISS固定,其余骨折采用LCP治疗。通过间接复位、微创技术等,于肌层下骨膜外闭合插入,完成锁定钢板的固定。结果:术后干骺端骨折均恢复关节面的高度,骨干骨折无明显旋转和成角畸形。随访1~17个月余,切口无感染和延迟愈合,无骨不连、关节面高度丢失、骨折再移位、成角畸形、螺钉拔出、钢板断裂等并发症。所有骨折均愈合,临床愈合时间8~16周。术后12~16周均能弃拐行走或正常持物,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锁定钢板治疗四肢骨折,具有软组织创伤小、感染率低、骨折愈合快、肢体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激光结合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6例
李培生, 贲大刚, 褚亮, 孙发缔
2010, 35(5): 474-476.
摘要:
目的:评价激光结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方法:用半导体激光进行静脉腔内治疗并结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结果:手术时间单条肢体45~70min;术后住院2~4天;切口2~5个;6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疼痛轻微,不需使用止痛药。曲张静脉处出现血栓样硬结2例,一般在3~6周内逐渐消退;皮下瘀斑2例,1周内消失;并发皮肤灼伤1例,较轻微,1周后治愈;并发隐神经损伤1例,3周内治愈。随访3~6个月,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也无局部复发。结论:利用激光结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美观,近期及中期疗效较好,可以部分替代传统的大隐静脉剥脱术。
无创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在腭咽成型术患者气管导管拔除后呼吸支持的临床应用
李军, 姚颖, 段思源
2010, 35(5): 476-478.
摘要:
目的:探讨无创双相气道正压(biphasic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 apnea syndrone,OSAS)患者腭咽成形术(palatopharyngoplasty,PPP)气管导管拔除后在麻醉苏醒室(post anaesthetic careunit,PACU)呼吸支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OSAS患者PPP气管导管拔除后麻醉苏醒期行BIPAP无创通气,观察其治疗前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和对循环的影响。结果:30例患者均在气管拔管后PACU期间因出现低氧和高碳酸血症进行了BIPAP无创呼吸支持治疗,呼吸支持后30min和1h的SpO2和PetCO2都明显好于呼吸支持前,且对患者循环功能无影响。结论:BIPAP无创通气是OSAS患者PPP术气管导管拔除后PACU期间发生低氧和高碳酸血症有效、可靠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髋臼骨折32例体会
邓英虎, 李胜华, 朱东起, 袁中山, 高翔, 周维永
2010, 35(5): 479-481.
摘要: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手术治疗髋臼骨折32例,采用Kocher-Langenbeck(K-L)入路19例,髂腹股沟入路8例,前后联合入路复位5例,均采用国产重建钢板固定。结果:随访1~48个月,平均18.5个月。根据改良的Merled'Aubigine和Postel髋臼骨折临床结果评分标准,优15例,良10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78.1%。术后股骨头坏死6例,创伤性关节炎5例,坐骨神经损伤2例。结论:早期手术,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和稳定可靠的内固定是提高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
老年患者开胸术后体液平衡管理与术后心肺并发症关系的观察
朱峰, 郝宝泉, 裴少华, 缪华新
2010, 35(5): 482-484.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开胸术后体液平衡管理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意义。方法:对135例老年开胸手术患者,根据术后1~3天液体出入量进行分组,曾出现过液体出入明显正平衡(≥ 800ml)者为Ⅰ组,保持每日负平衡者为Ⅱ组,其他为Ⅲ组,比较三组的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Ⅰ组中9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心肺并发症,其中循环系统并发症5例,呼吸系统并发症8例,导致病死2例;Ⅱ组中有5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心肺并发症,其中循环系统并发症2例,呼吸系统并发症4例,无病死病例;Ⅲ组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心肺并发症15例,其中循环并发症5例,呼吸并发症13例,导致病死1例。三组患者在循环系统并发症总发生率、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呼吸系统并发症、肺部感染、哮喘、低氧血症、肺水肿、呼吸衰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Ⅱ组低氧血症发生率显著减少,且未出现肺水肿及呼吸衰竭病例。结论:老年患者开胸术后早期应避免出现过量正平衡,通过限制性液体管理使正平衡尽早转入负平衡期,有助于减少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非脱垂子宫阴式全子宫切除术35例分析
余爱明
2010, 35(5): 485-486.
摘要:
目的:评价非脱垂子宫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35例阴式子宫切除术为观察组,同期指征相近的35例腹式子宫切除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非脱垂子宫阴式子宫切除术如选择好合适的病例,手术成功率高,较腹式子宫切除术损伤小,术中出血量少,腹腔干扰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早,住院时间短,腹壁无瘢痕,符合微创原则,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性粒细胞在深Ⅱ度烧伤早期创面进行性损伤中的作用
刘金凤, 许瑾, 李勇, 金强, 余勇, 武朱明, 卓丹, 徐东卫, 李方奇, 胡恩赑
2010, 35(5): 487-488.
摘要: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在深Ⅱ度烧伤创面早期进行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分析360例烧伤患者的血常规检查报告中性粒细胞的变化,观察烧伤深Ⅱ度创面的愈合时间。结果:入院时中性粒细胞均高于正常,很快降至正常的创面愈合快,下降慢的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延长。结论:中性粒细胞导致的创面损伤可能烧伤后即发生,入院后应使用抗氧化剂及蛋白酶抑制剂。
表面麻醉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
罗云, 计江东
2010, 35(5): 489-490.
摘要: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进行表面麻醉,对45例53眼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其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结果:49眼术中未感到疼痛或感到轻微疼痛,手术能顺利进行;3眼术中比较疼痛,经加滴1~2次表面麻醉药后仍能顺利完成手术;1眼行人工晶体后房悬吊固定时有痛感而加用筋膜囊下麻醉而完成手术。结论:表面麻醉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确切有效,简单快捷,且并发症较球后麻醉少。但适应证的选择很重要,对手术并发症的处理有时要联合应用其他麻醉方式。
内镜下置放带膜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治疗食管贲门恶性狭窄30例
汤学文
2010, 35(5): 491-493.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下置放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治疗食管贲门恶性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失去手术机会或拒绝手术的晚期食管、贲门恶性狭窄患者,均进行胃镜下放置镍钛记忆合金带膜支架;对狭窄程度严重、胃镜不能通过者,先行Savary探条扩张后,再放置内支架。结果:均成功置入支架,解除狭窄有效率为100%;其中置入一个支架28例,一次性置入2个支架2例。结论:镍钛记忆合金带膜支架置入术是无法手术治疗或拒绝手术的晚期食管、贲门恶性狭窄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对延长患者生存期及提高患者生存期生活质量起到显著作用,手术操作安全、适用。
耳穴埋针治疗胃肠道术后呃逆临床疗效观察
江勇, 王亚国, 李震宇, 徐磊
2010, 35(5): 493-494.
摘要:
目的:观察耳穴埋针治疗胃肠道术后呃逆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65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山莨菪碱常规治疗加用耳穴埋针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山莨菪碱常规治疗,均连续治疗3天,观察5天。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耳穴埋针治疗胃肠道术后呃逆临床疗效显著,且有穴位刺激量轻、能持续刺激等优点。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徐礼霞, 张先林, 文田芳, 许亮红, 王岳松
2010, 35(5): 495-496.
摘要:
目的: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对50例拟诊为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TET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根据CAG结果将患者分成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0例TET阳性32例,其中确诊冠心病者26例,TET阴性中CAG示冠心病者8例。TE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6.47%,特异性为62.50%,总符合率72.00%。TET阳性与CAG阳性间呈正相关关系(P=0.018)。结论:TET简便易行,是一种较理想的冠心病诊断方法,与CAG结合可提高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
纤维支气管镜检在痰菌阴性支气管内膜结核中的诊断价值
王庞, 陈承勇
2010, 35(5): 496-497.
摘要:
目的:探讨痰菌阴性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临床特征及早期确诊手段。方法: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给予活检、刷检。结果:乳白色干酪样物19例,充血水肿7例,瘢痕狭窄6例,糜烂溃疡3例。35例有不同程度的管腔狭窄,刷检证实24例,病理活检确诊9例,病理活检及刷检均阳性8例。结论:支气管镜检查是确诊痰菌阴性支气管内膜结核的重要手段,值得推广。[Keywords in Chinese]支气管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防治体会
侯春光, 童启东
2010, 35(5): 497-499.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胆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1584例LC术中胆道损伤7例进行分析。术中发现5例:右肝管烧灼伤1例,开腹修补穿孔后行T管支架引流;胆总管横断伤2例予以端端吻合T管支架引流;高位胆管损伤1例,左右肝管成型后行胆肠吻合T管支架引流;胆总管缺损较多1例予以胆肠吻合。术后发现2例:术后3天出现腹膜炎1例,剖腹探查发现胆总管横断伤,予以近端引流及腹腔冲洗后引流3个月炎症控制后行胆肠吻合术;术后3天出现黄疸、腹痛1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确诊胆总管完全闭合伤(钛夹把胆总管完全夹闭),术后4周予以胆肠吻合术。结果:7例经相应处理均痊愈出院,随访2年无胆道感染及胆道梗阻症状。结论:严格掌握好手术适应证、规范的手术操作、果断中转开腹是避免LC术胆道损伤的重要措施;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胆道损伤是减轻患者痛苦的唯一补救措施。
儿童结核病13例误诊分析
王爱琴
2010, 35(5): 499-500.
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结核病的误诊原因。方法:综合分析13例患儿结核病误诊的临床资料,找出误诊原因。结果:13例儿童结核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食欲不振、消瘦等。结核菌素试验阳性6例,阴性4例。主要误诊为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淋巴结炎等。结论:儿童结核病误诊主要原因有临床表现不典型,县级综合医院儿科医生缺少对该病的警觉性,缺乏准确的病史和完整的体格检查,对影像学表现认识不够,不重视结核菌素试验的诊断意义。
自体组织“桥”式修补术治疗阴道后壁脱垂效果探讨
屈晓洁, 侯琴
2010, 35(5): 501-502.
摘要:
目的:比较自体组织"桥"式修补术与传统阴道后壁修补术治疗阴道后壁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传统阴道后壁修补术治疗阴道后壁脱垂20例,采用自体组织"桥"式修补术治疗该病20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最高体温、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桥"式修补术组与传统修补术组相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最高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桥"式修补术无一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传统修补术有1例直肠损伤,1例直肠阴道瘘,1例会阴脓肿。结论:自体组织"桥"式修补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且简单易行,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内镜下治疗良恶性食管狭窄49例
张敏, 李明忠
2010, 35(5): 503-504.
摘要:
食管狭窄(stenosis of the esophagus)的内镜下治疗使不少患者避免了手术治疗,也给一些不能手术治疗的患者带来了解决痛苦的方法[1-2]
巨大儿140例产科处理体会
段玉
2010, 35(5): 504-505.
摘要:
近年因营养过剩而致巨大儿(体重 ≥ 4 000 g)的孕妇有逐渐增多的趋势[1-2]
影像医学
副舟骨痛综合征的X线、CT诊断
阚宏, 高之振, 田娜, 马友章
2010, 35(5): 506-508.
摘要:
目的:分析副舟骨痛综合征的X线平片、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28例(32足)经过典型临床表现及X线平片、CT证实的副舟骨痛综合征均摄患足常规正斜位片,其中12例摄双足对比,20例CT冠状位平扫。结果:软组织改变表现局部软组织隆起、肿胀24足;副舟骨改变表现硬化、增生、毛糙19足,囊变9足,碎裂3足;舟骨面硬化、增生、毛糙13足,副舟骨与舟骨融合4足,副舟骨与舟骨间隙增宽3足,舟骨肥大2足。结论:X线平片结合典型临床表现对副舟骨痛综合征可作出正确诊断,CT有重要补充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术前评估的研究
毛坚
2010, 35(5): 508-510.
摘要:
目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股前外侧皮瓣的穿支血管进行检测和定位,并与术中观察到的穿支血管数据进行对比,以评估多普勒超声检测的准确性。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7例大腿前外侧皮瓣进行了术前检测,并于术中观察到的穿支血管的数据进行对比,计算阳性率和阳性预测值。结果:17例股前外侧皮瓣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穿支血管48条,83.0%的穿支血管位于大腿中1/3。除2支外,其余多普勒超声发现的穿支血管均于术中找到;另有4条穿支血管于术中发现而未被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超声多普勒血流检查的阳性率为92.0%,阳性预测值为95.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做术前检查,准确率高,可靠性好,可明确穿支血管的数量并准确定位,皮瓣的解剖和游离更加方便,提高手术效率。
检验医学
孕中期母体血清标志物筛查唐氏综合征价值探讨
高玮, 李俊华, 王倩, 张秀峰, 谢卫芳
2010, 35(5): 510-512.
摘要:
目的:探讨孕中期母体血清标志物对筛查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DS)胎儿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孕中期妇女血清甲胎蛋白(AFP)和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浓度,再根据孕妇年龄、孕周、体重等因素,通过国产DS筛查软件输出中位数值倍数(MOM)计算风险概率。结果:3117例孕中期妇女接受筛查,其中高危177例,高危率5.68%,比用进口软件算出的高危率低。177例高危中有82例接受羊水穿刺细胞学检查,3例确诊DS,95例未接受羊水穿刺细胞学检查,有2例未足月就自发流产;筛查阴性的孕妇中皆没有DS患儿出生。≥ 35岁的孕妇组异常发生率高于35岁以下孕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中期母血清中检测AFP和游离β-hCG二联指标,采用国产DS软件进行风险评估,是目前较为可行、容易被孕妇接受的产前筛查技术。国产软件输出的MOM更适合中国人群,对于降低筛查假阳性率、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有重要作用。
头孢西丁和拉氧头孢纸片扩散法检测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方法比较
茆海丰, 秦岭, 杨晋, 赵勇, 营丽娟
2010, 35(5): 513-516.
摘要:
目的:采用头孢西丁和拉氧头孢30μg纸片扩散法检测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oNS),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分别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头孢西丁(cefoxitin,FOX)和拉氧头孢(moxalactam,MOX)对临床分离的21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的敏感性,并将检测结果与PCR法和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乳胶凝集试验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PCR法和PBP2a乳胶凝集试验检测,214株CoNS检出MRCoNS186株。头孢西丁、拉氧头孢纸片扩散法检测MRCoN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100.0%和87.1%、90.3%。两者总符合率为99.4%。结论:拉氧头孢纸片扩散法用于批量检测MRCoNS与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一样有着很高的敏感性和相似的特异性,两者之间有很好的符合率。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郑岚
2010, 35(5): 516-517.
摘要:
目的:探讨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血涂片经瑞氏染色镜检确认有异型淋巴细胞且比例>0.05的患者76例。结果:39例(51%)检出异型淋巴细胞>0.1;人类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异型淋巴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增高。结论: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高与某些疾病密切相关,不同疾病出现异型淋巴细胞数量有很大的差异性。
预防医学
医学生控烟能力调查分析
梅翠竹, 齐玉龙, 周纯先, 周占伟, 张玉媛, 孔刚, 芈静, 鲁静
2010, 35(5): 518-521.
摘要: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控烟能力,为建立医学生控烟模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横断面调查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进行自我管理式问卷调查,共完成864份有效问卷。结果:调查对象的现在吸烟率为20.3%(175/864),男生高于女生(男生31.7%,女生3.9%)。在不同的专业,男生现在吸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生源地来自于农村的男生现在吸烟率34.6%高于生源地为城市的25.3%。被调查学生对于烟草危害知识缺乏:87.8%的医学生知道吸烟者更易患肺癌,但只有30%~40%的医学生知道吸烟是心脏病、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大约50%的医学生赞同这三种错误说法:尼古丁是引起大多数癌症的化学物质,低焦油、低尼古丁的烟对身体的危害小,过滤嘴可以降低吸烟的危害。调查对象对公共场所禁烟的态度并不积极:只有约1/3的调查对象赞成医院、学校、工作场所、会议室完全禁烟;赞成候车室、饭馆或餐厅、网吧或卡拉OK厅完全禁烟的比例不足20%;对在各类公共场所完全禁止吸烟均赞成的比例仅占调查人群的12.3%(106/864)。结论:医学院校的学生对于烟草危害知识明显缺乏,禁烟态度也不积极,控烟能力薄弱。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相关知识的缺陷会成为执业中的一个问题。医学院校应尽快开展控烟健康教育,发展有效的干预策略以提高其控烟能力。
护理学
护理干预对拔除尿管后排尿效果的观察
孙雪婷, 孙超
2010, 35(5): 522-523.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病人术后留置尿管拔管后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减少拔管后再次导尿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骨科手术后留置尿管患者60例,分观察组30例,拔除尿管后热敷尿道外口;对照组30例,拔除尿管后热敷下腹部。两组术后均定时开放尿管,且均在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管。观察拔管后自行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拔管后第1次排尿时间为(28.6±4.4)min,第1次排尿成功率为93.3%;对照组拔管后第1次排尿时间为(68.3±4.6)min,第1次排尿成功率为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后早期尿管定时开放+拔除尿管后热敷尿道外口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拔管后排尿效果,降低再次导尿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翻身效果观察
许文青, 张艳芳, 葛多云
2010, 35(5): 523-525.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coystectormy,LC)后早期取随意卧位对促进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提高患者舒适度的作用。方法:120例LC患者,随机选60例为观察组,在行LC术后入病房头垫枕头平卧后早期采取随意卧位,即侧卧位、平卧、左右半卧位、低半卧位,患者随意选择。同时随机选60例为对照组,常规术后去枕平卧6~8h后随意体位。观察两组患者的主观舒适度、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结果:观察组主观舒适度、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等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C术后早期随意卧位使患者更舒适,肠蠕动恢复更快,肛门排气时间更早。
后腹腔镜手术43例护理体会
孔令环, 陈晓平, 马艳
2010, 35(5): 525-526.
摘要: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的护理要点。方法:总结43例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经验。结果:43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1~2天下床活动,平均住院8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腹腔镜手术较传统开放式手术具有显著的优越性,积极做好护理工作是手术后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非胃肠减压对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焦文芹
2010, 35(5): 527-528.
摘要: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与非胃肠减压对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不进行胃肠减压,对照组常规行胃肠减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舒适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3%和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鼻咽部的舒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胃肠减压未影响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不增加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能降低呼吸道感染的机会,有助于提高患者舒适度,提高护理质量。
PDCA循环管理在胰岛素泵护理中的运用
陈志敏
2010, 35(5): 528-530.
摘要:
目的: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提高护士使用胰岛素泵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制定各种操作规范,并由护士长全程监督控制,专职护士具体实施。结果:经过1年的实施,护士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提高,故障处理准确率99%。44例患者的血糖基本控制在正常水平,无并发症发生,服务态度满意率100%。结论:PDCA循环管理有助于提高护士业务技能,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监测提供保证,提高了护理质量。
肠扭转14例早期诊治与护理体会
谢卫华
2010, 35(5): 530-531.
摘要:
肠扭转是一种发病率及病死率高的急腹症,病因复杂,多见有手术史,餐后剧烈活动,憩室,系膜冗长及便秘等患者。
综述
食管癌中抑癌基因PTEN研究进展
胡骏, 彭开桂
2010, 35(5): 532-534.
摘要:
食管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恶性度高,5年生存率仅20%左右,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以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异常等有关[1]
激活素、抑制素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陈晓, 王启之
2010, 35(5): 534-536.
摘要:
肿瘤的发生、发展受众多因素调节,是一个多步骤复杂的过程。
人工气道管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现状
段缓, 何先弟
2010, 35(5): 536-538.
摘要: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应用机械通气治疗48 h后和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 h内发生的肺实质感染性炎症。
KCNQ1基因与2型糖尿病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张莉, 石建华, 项平
2010, 35(5): 539-541.
摘要:
2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异质性疾病,其病因十分复杂,通常认为其发病与遗传及环境两大因素密切相关,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弓l起胰岛素抵抗和B细胞功能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