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8年  33卷  第5期

基础医学
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荧光素标记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学探讨
金齐力, 姜丽娜, 姚春艳, 闵宏林, 李柏青
2008, 33(5): 505-508.
摘要: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荧光素标记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的方法。方法:用不同浓度荧光素(FITC)标记Mtb,流式细胞术检测FITC对Mtb的标记率。健康人外周全血与FITC标记Mtb(FITC-Mtb)于37℃共孵育10~120 min,溶解红细胞,洗涤后加台盼蓝淬灭未吞噬的FITC-Mtb的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FITC阳性单核细胞的数值,计算单核细胞对Mtb的吞噬率。FITC-Mtb与佛波醇酯(PMA)激活分化的THP-1细胞以10:1的比例共孵育1~6 h,或以1:1~100:1的比例孵育1 h和2 h,用同样的方法检测吞噬率。结果:FITC(50μg/ml)与Mtb作用2 h的标记率达92%。人单核细胞对FITC-Mtb的吞噬率从10 min的34.68%增加至120 min的79.90%。THP-1细胞对FITC-Mtb的吞噬率从1 h的30%增加至6 h的81%。FITC-Mtb与THP-1细胞以100:1比例孵育1 h,吞噬率达平台(81%);以50:1的比例孵育2 h,吞噬率达平台(82%)。未加台盼蓝淬灭时,单核细胞在10 min和120 min对FITC-Mtb的吞噬率与加台盼蓝淬灭相比,分别增加29%和6%;而未加台盼蓝淬灭时,THP-1细胞在1 h和6 h对FITC-Mtb的吞噬率与加台盼蓝淬灭相比分别增加1%和7%。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单核巨噬细胞吞噬FITC标记Mtb是测定单核巨噬细胞对Mtb吞噬活性的简便、快速和重复性好的方法。
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
张社红, 项平
2008, 33(5): 509-511,631.
摘要: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二次贴壁法体外扩增培养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观测细胞增殖能力;免疫化学检测细胞CD133、CD34、Flk1、CD31的表达;三维培养细胞并观察其体外成血管能力。结果:细胞培养第4天集落样生长,呈圆形或梭形;第10天细胞长满瓶底,呈鹅卵石样外观。原代血管内皮祖细胞CD133、CD34、Flk1均表达阳性;第2代细胞CD34、CD31、Flk1均表达阳性,CD133表达阴性。三维培养第2代血管内皮祖细胞在胶原内有"出芽式"生长现象及管腔样结构形成。结论:体外扩增法可以从骨髓中分离培养出内皮祖细胞,三维培养发现其具有体外成血管能力。
抑癌基因DPC4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宋文庆, 陶仪声, 张洪福, 承泽农
2008, 33(5): 512-514,632.
摘要:
目的:探讨DPC4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74例食管癌组织抑癌基因DPC4与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DPC4在癌旁正常食管黏膜和食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和40.8%(P<0.005),食管腺癌中DPC4的阳性率高于食管鳞癌(P<0.05)。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DPC4的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组DPC4阳性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5);而VEGF在癌旁正常食管黏膜和食管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3%和43.1%(P<0.05);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其阳性表达率呈明显上升,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5)。DPC4和VEGF两者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01)。结论:DPC4的低表达是食管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DPC4的低表达可能与促进食管癌血管的生成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claudin-1、claudin-4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其意义
牛多山, 葛霞
2008, 33(5): 515-517,632.
摘要:
目的:探讨claudin-1、claudin-4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其子宫内膜癌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laudin-1、claudin-4在52例子宫内膜癌、24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19例增生期子宫内膜的表达,并与病理参数作相关分析。结果: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claudin-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5%、66.7%、63.5%,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claudin-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8%、70.8%、90.4%,呈增高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claudin-1表达与癌组织分级、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有否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类型均无关;claudin-4表达与癌组织肌层浸润深度有关,与以上其他病理参数无关。结论:claudin-1低表达、claudin-4高表达可能对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两者在子宫内膜癌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临床医学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的死亡原因分析
吴华清, 严激
2008, 33(5): 518-520.
摘要: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原因。方法:53例NYHA心功能Ⅲ~Ⅳ级的药物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均成功置入CRT系统,术后常规应用标准抗心力衰竭药物。随访1~80个月,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结果。结果:7例死亡,其中5例为心源性死亡,2例为非心源性死亡。心源性死亡主要是心功能恶化和心律失常所致。心功能恶化与基础心脏病和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有关。结论:CRT患者的死亡有多种类型,其中心源性死亡与基础心脏疾病和术后房颤的发生有关。
肺隔离症10例诊治分析
刘以尧, 刘学刚, 唐震, 史向前, 王祖义, 李小军, 汪国文
2008, 33(5): 520-521.
摘要: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10例术前均误诊,术中探查而明确诊断;术中无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治疗后均痊愈。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术中探查发现下胸腔粘连闭锁、隔离肺组织粉红色(无黑斑)、下肺韧带处触及异常搏动血管,是正确诊断和治疗肺隔离症的关键。
原发性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黄礼年, 李伟, 刘超, 陈余清, 夏雪梅, 高华, 齐学远
2008, 33(5): 522-524.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淀粉样变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例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采用微波、泼尼松及马法兰治疗。结果: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和咯血,经纤支镜活检标本刚果红染色阳性。1例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1例要求至外地治疗。结论:原发性支气管肺淀粉样变临床少见,诊断依靠病理活检,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
高血压性脑出血昼夜发生率分析
王斌
2008, 33(5): 524-525.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时间的规律性,做好其预防工作。方法:按每6 h为一时间段,统计12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发病时间,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各个时间段的发病情况。结果:昼夜发生高峰时间为上午6时至中午12时。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明显的昼夜趋势,高危时间段在上午。
氟比洛芬酯对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及镇痛作用的观察
陈启旭, 王宏, 文公堂, 周菊, 沙磊
2008, 33(5): 526-528.
摘要: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及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120例ASAⅠ~Ⅱ级全麻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F组)、吗啡组(M组)和对照组(C组),在手术关闭腹膜前,F组给予每例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M组每例静脉注射吗啡4 mg,C组不给药。分别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术后8 h内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评分,术后2、4、6、8 h内因疼痛需要另外追加镇痛药患者总数。结果:F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恢复室停留时间均短于M组(P<0.01),清醒时间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拔管时间和恢复室停留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口述评分法(VRS)评分术后2 h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6和8 h,F组和M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C组(P<0.01),而F组和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4、6和8 h,各组要求使用镇痛药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应用氟比洛芬酯能提供全麻苏醒期间有效的镇痛作用,减少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影响苏醒过程。
食管裂孔疝的内镜诊断价值
汪建超, 许建明
2008, 33(5): 529-531.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对食管裂孔疝(hiatus hernia,HH)的诊断价值及鉴别方法。方法:分析112例HH患者的内镜特点、X线造影检查结果与内镜诊断的符合率及HH并发食管炎的百分率。结果:HH的主要内镜特征是齿状线上移,下方可见疝囊,食管裂孔压迹松弛、宽大。食管炎并发率高。结论:内镜对HH的诊断具有直观、清晰、方便的特点,是HH的有效检查方法。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
高春明, 李家斌, 程君, 赵守松
2008, 33(5): 531-532.
摘要: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9月~2006年6月,收集临床分离产ESBLs大肠埃希菌63株,采用琼脂平皿稀释法进行MIC测定。结果: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普遍敏感,对哌拉西林和喹诺酮类耐药率分别为98.41%和90.48%,对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耐药率依次为34.92%、36.51%、44.45%、55.56%、82.54%和84.13%。结论:我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明显。
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30例临床分析
桑道乾, 韦道祥, 殷亮, 汪文英, 李敏, 吴国林
2008, 33(5): 533-534.
摘要: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14天为1个疗程。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和28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ational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观察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14天和28天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14天PT、APTT和F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有效、安全。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4例临床观察
韩啸
2008, 33(5): 535-537.
摘要: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择Ⅲb期、Ⅳ期NSCLC癌患者34例(Karnofsky评分≥ 60分,预计生存期≥ 3个月),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第2天。21天为1周期,连用2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34例均可评价疗效,部分缓解(PR)8例,稳定(SD)19例,进展(PD)7例,总有效率(CR+PR)为23.5%。主要毒副反应为外周神经炎和骨髓抑制。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NSCLC癌有效,毒副反应可耐受,尤适于老年耐药患者。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腹腔实质性脏器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刘士会, 陈虎, 吕良峰
2008, 33(5): 537-539.
摘要: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腹腔实质性脏器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5例,在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4例胰腺癌和1例转移性肝癌在开腹术中超声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随访1~1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10例均顺利完成粒子植入,技术成功率100%;5例术前有疼痛病史,术后临床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术后2个月CT观察肿瘤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有效率达90%。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腹腔实质性脏器恶性肿瘤能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椎间盘镜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5例
夏新华, 武伟, 吴胜祥
2008, 33(5): 540-542.
摘要: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治疗椎间盘突出症95例。结果:全部病例经4个月~3年的随访,按Nakai分级评为优71例,良15例,可9例,优良率90.5%。结论:应用椎间盘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满意。
呼气末正压通气对机械通气患者中心静脉压的影响
刘丽
2008, 33(5): 542-543.
摘要: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时不同水平的呼气末正压通气(postive end-exp iratory pressure,PEEP)对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pressure,CVP)的影响。方法:监测10例实施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在不同水平PEEP(0~14 cmH2O)时的CVP,分析CVP与PEEP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水平PEEP时CVP有统计学意义(P<0.01);CVP与PEEP呈显著正相关(r=0.989)。结论:CVP随PEEP的上调而增加。
子宫不同部位富于细胞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王夷黎, 房惠琼, 李启明, 张芸, 毛荣军
2008, 33(5): 544-546.
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不同部位富于细胞平滑肌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2000~2005年收治的平滑肌瘤作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部位富于细胞平滑肌瘤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发病年龄。结果:1 538例平滑肌瘤中,富于细胞平滑肌瘤283例,肌壁间、黏膜下、浆膜下的富于细胞平滑肌瘤的发生率分别为16.09%、30.69%和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富于细胞平滑肌瘤的中位年龄41岁,而普通平滑肌瘤的中位年龄47岁;随访两组的预后无明显不同。结论:富于细胞平滑肌瘤以黏膜下的发病率最高,均为良性,预后好。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27例诊断与治疗分析
叶晓林
2008, 33(5): 546-547.
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7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临床资料。结果:药物治疗3例,1例随诊治疗中,2例诊刮结果为良性病变。手术治疗17例,随诊患者均无复发。外地患者4例未随诊。结论:通过普查筛选,检查出癌前病变及早期内膜癌,使多数患者在早期得到及时诊断、治疗,以预防其向内膜癌过渡。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控制性降压对胃黏膜内pH值的影响
张静, 詹春光, 陈永亮
2008, 33(5): 548-551.
摘要: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控制性降压对胃黏膜内pH值的影响。方法:择期椎体骨折内固定术、脊柱侧弯矫形术、髋关节置换术等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麻醉和降压)10例和对照组(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用于麻醉,硝普钠降压)10例。观察比较两组于降压前(T0)、降压稳定即刻(T1)、降压10 min(T2)、降压30 min(T3)、降压1 h(T4)、停降压后10 min(T5)、停降压后30 min(T6)6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胃黏膜内二氧化碳分压(PgCO2)、动脉血气,并推算出胃pH值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PgCO2值T2、T3、T4明显高于T0、T1时点(P<0.01);pH值T3、T4明显低于T0、T1(P<0.01),PgCO2在降压1 h时由降压前的(T0)46.5 mmHg升至70.8 mmHg。停降压后30 min(T6)回升至正常。对照组PgCO2值,在T2、T3、T4、T5较T0升高(P<0.01);pH值T2、T3、T4、T5明显低于T0时点(P<0.01),PgCO2由降压前(T0)47 mmHg升至79mmHg(T4),停止降压30 min(T6)恢复正常。观察组PgCO2在T2、T3、T4时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H值在T3和T5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控制性降压可以引起一过性胃肠道微循环障碍,但较传统的控制性降压药硝普钠对胃肠道微循环影响小,且停药后10 min恢复正常。
直肠闭式修补加直肠黏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直肠前突20例临床分析
李广永, 韩伟
2008, 33(5): 551-552.
摘要:
目的:探讨直肠闭式修补加直肠黏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直肠前突的疗效。方法:对20例直肠前突患者采用经直肠修补加直肠黏膜下消痔灵硬化剂注射。结果:直肠前突20例,治愈18例,显效2例,有效率100%。术后随访1~24个月,无明显后遗症及复发。结论:经直肠闭式修补加直肠黏膜下硬化剂注射方法治疗直肠前突安全、有效。
危重患者的肠道营养支持应用分析
卢博
2008, 33(5): 553-554.
摘要:
目的:观察肠道营养支持对ICU危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ICU危重患者50例,随机分为肠道营养组25例和肠外营养组25例,分别给予相同热量和氮量的肠内或肠外营养制剂。两组患者均于营养支持前与营养支持第9天检测血清白蛋白、前蛋白、血红蛋白及上臂肌围和三头肌皮皱厚度。结果:肠道营养支持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增高(P<0.01);两组对比肠道营养支持后患者的血清前蛋白和白蛋白均高于肠外营养支持后(P<0.01),而血红蛋白、上臂肌围和三头肌皮皱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肠外营养支持相比,肠道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
子宫全切三种术式临床疗效分析
高莉
2008, 33(5): 555-556.
摘要:
目的:探讨3种不同途径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子宫全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经腹子宫全切术78例,阴式子宫全切术56例,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51例,比较患者术中、术后情况。结果:3种术式手术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传统经腹子宫全切术组均显著高于阴式子宫全切术组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组(P<0.01)。结论:3种手术方式各有优势,在选择术式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状况、疾病因素、术者经验、医院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术式。
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2例疗效分析
徐高伟, 崔海勇, 董斌
2008, 33(5): 557-559.
摘要: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随访,随访结果采用Kerr百分制评分系统评定疗效。结果:随访12~24个月,术后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Kerr评定优12例,良16例,差3例,极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个较好的方法,切开复位能有效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和跟骨的外形、力线。
宫腔镜联合B超在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时应用分析
唐桂娥
2008, 33(5): 559-560.
摘要: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在宫内节育器(IUD)取出困难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5例常规取IUD困难患者,采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准确定位后经阴道或经腹取IUD。结果: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发现位置正常49例,部分嵌顿41例,断裂残留28例,扭曲变形6例,腹腔内1例。除腹腔内1例经腹取出外,其余124例全部经阴道一次成功取出。结论:宫腔镜联合B超能够正确指导取器方法,提高成功率和安全性。
食管癌根治术中硬膜外注入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朱国连
2008, 33(5): 561-562.
摘要:
目的:观察在相同气静麻醉深度下,食管癌根治术中硬膜外注入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对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54例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1%利多卡因组(B组)、2%利多卡因组(C组),每组18例。全麻诱导后,硬膜外以7 ml/h维持。记录术前基础值、麻醉平面出现后、术中血压(BP)、心率(HR)。结果:手术开始后,A组BP升高,HR加快(P<0.01);C组BP过度降低,HR减慢(P<0.01);B组BP、HR保持相对较稳定状态(P>0.05)。结论:全麻复合低浓度局麻药是较适用且较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四肢主干动脉损伤诊治体会
裴根仓, 倪良宏, 郭劲松, 唐军建, 王长春
2008, 33(5): 563-564.
摘要:
目的:探讨四肢主干动脉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四肢主干动脉损伤患者分别采用直接动脉修补、动脉结扎、端端吻合、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人工血管移植、术中取栓及合并静脉损伤修复等。结果:截肢3例,获得随访12例,随访时间3个月~5年,11例多普勒超声证实损伤血管血流通畅,下肢血供不足1例,下肢肌肉挛缩1例。结论:早期正确诊断和提高对血管损伤的认识是提高肢体救治存活和避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Fogarty导管常规取栓和早期筋膜切开可以提高治愈率。
心房颤动150例临床分析
谭树宣, 程颖谯, 王莉华
2008, 33(5): 565-566.
摘要:
目的:了解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病因分布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50例住院的房颤患者的病因、房颤类型、动脉栓塞并发症、治疗及预后。结果:房颤病因以冠心病位居首位,高血压次之。31例阵发性房颤用胺碘酮转复窦性心律及维持窦性心律安全有效。44例持续性房颤和75例永久性房颤心室率控制较满意。结论:冠心病、高血压是房颤的主要病因,关注房颤的病因,对预防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胃肠喂养联合部分静脉营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
查会芳, 王翠萍
2008, 33(5): 567-568.
摘要:
目的:探讨早产儿胃肠喂养联合部分静脉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4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胃肠喂养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部分静脉营养,对照组静脉滴注5%~10%葡萄糖注射液和电解质,对两组进行有关指标监测。结果:应用静脉营养前后早产儿血生化、血糖与输注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生体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体重增长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早产儿生后早期可耐受少量部分静脉营养,同时配合经口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血生化、血糖无影响,能缩短住院天数和促进体重增长。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黏膜肥大细胞与IL-2、IFN-γ的表达及意义
左戎, 王巧民
2008, 33(5): 569-571,632.
摘要:
目的:光镜、电镜下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黏膜肥大细胞(MC)的改变及其与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γ)表达的关系,探讨其在IBS病理生理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经结肠镜钳取10名正常人和30例感染后IBS患者的乙状结肠黏膜标本,应用特殊组织化学染色法(甲苯胺蓝改良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对MC和IL-2、IFN-γ进行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计算每10个高倍视野下染色阳性表达细胞的平均数。再取其中12例采用石蜡连续切片及原位包埋法透射电镜观察MC的形态变化及其相邻组织结构。并应用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IBS患者乙状结肠MC明显增多(P<0.05),大量MC表现为活跃的脱颗粒状态。同时IL-2、IFN-γ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活动期IBS患者MC传递了免疫反应信息,可能是免疫机制和神经机制的中间环节;IL-2、IFN-γ(属于Th1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强,可导致内脏高敏化;感染并非导致IBS患者肠黏膜MC改变的惟一原因。
鼻周带蒂皮瓣修复外鼻肿瘤切除后缺损16例
张明洁, 蒋成义, 李慧
2008, 33(5): 571-572.
摘要:
目的:观察鼻周带蒂皮瓣修复外鼻肿瘤切除后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6例外鼻肿瘤手术切除致外鼻部分组织缺损患者采用鼻周带蒂的鼻唇沟皮瓣或额部皮瓣修复。结果:16例中15例均Ⅰ期愈合,另1例出现局部渗液,经清洁换药、红外线照射后亦愈合良好。结论:鼻周带蒂皮瓣修复外鼻部分组织缺损,方法简便,术后外鼻外型满意,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失败后的手术治疗
刘戈, 刘学刚, 唐震, 史向前, 王祖义, 刘以尧, 李小军
2008, 33(5): 573-575.
摘要: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失败的原因及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23例先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放置封堵器失败,4例介入治疗后封堵器移位。该27例在介入治疗失败后当日至3周内在体外循环下行封堵器取出术和(或)先心病纠治术。结果:手术效果满意,27例均未出现重要器官功能损害,心功能恢复至Ⅰ级。结论:先心病的介入治疗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封堵器移位是先心病介入治疗后较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应紧急手术以避免病情恶化危及生命。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葛敬芳
2008, 33(5): 575-576.
摘要: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5例,对照组53例。两组均予抗感染、止咳化痰、补液、吸氧及压缩雾化吸入沙丁胺醇等治疗,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加入压缩雾化吸入,每天2次;对照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0.2~0.4 mg·kg-1·d-1,每天1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压缩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可靠,为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首选方法。
手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70例分析
谢晔玲, 施如霞, 鞠华妹
2008, 33(5): 577-580.
摘要:
目的:评价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效果。方法:PFD 70例,25例行阴式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传统组),45例行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及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重建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排气时间、保留尿管时间、术后病率及疗效等情况。结果:重建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排气时间、保留尿管时间、术后病率分别是(95.4±20.5)min、(133.2±17.7)ml、(24.5±6.5)min、(34.6±9.4)min及2.22%;传统组分别为(155.7±18.6)min、(305.2±44.7)ml、(46.6±5.8)min、(118.9±8.5)min及12.0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建组及传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78%和76.00%,重建组明显优于传统组(P<0.01)。结论: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及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治疗PFD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疗效好,复发率低,技术易掌握,值得推广。
微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30例分析
徐照阳, 何海峰, 吴凯
2008, 33(5): 580-581.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膀胱结石的效果。方法:BPH合并膀胱结石30例,对结石直径<1.0 cm用电切环直接钩出8例(Ⅰ组),大力碎石钳机械碎石12例(Ⅱ组),体外震波碎石(ESWL)10例(Ⅲ组)。如碎石成功后,行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切除前列腺。Ⅲ组ESWL前先行TUVP术。结果:Ⅰ组方法全部取出结石;Ⅱ组发生膀胱损伤3例,穿孔1例改行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其余病例取出结石后行TUVP术;Ⅲ组1次碎石成功4例,2次以上6例,其中1例碎石4次。结论:BPH并膀胱结石采用电切环钩出、大力碎石钳机械碎石或ESWL效果均满意,适宜在基层医院中广泛开展。
手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31例
牛春曦
2008, 33(5): 582-584.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疗效。方法:对31例OSAHS儿童行腺样体摘除和扁桃体摘除,治疗后随访。结果:31例经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28例疗效明显。结论:手术切除扁桃体和腺样体是治疗儿童OSAHS的首选方法。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低强度华法林与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脑栓塞的对比研究
徐洪武, 何林生
2008, 33(5): 584-585.
摘要:
目的:观察低强度华法林与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脑栓塞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共197例分为3组,口服华法林治疗者按抗凝强度国际化标准比率(INR)分为标准强度组(2.1~3.0)和低强度组(1.6~2.0),另外一组每天予以阿司匹林200 mg口服。每位患者随访2年,观察3组脑栓塞及出血、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标准抗凝组、低抗凝组和阿司匹林组的脑栓塞年发生率分别为0.70%、1.39%和7.41%,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出血不良反应的年发生率分别为3.52%、l.39%和3.70%,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严重出血;消化道不良反应分别为0、0和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低强度华法林在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栓塞的发生与标准剂量华法林相当;较常规低剂量阿司匹林效果佳,且安全性相当,无消化道不良反应。建议临床应用低强度华法林抗凝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栓塞的发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展至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殷勤
2008, 33(5): 586-587.
摘要: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a attach,TIA)发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16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16例患者中75例发生脑梗死,其中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30例中16例发生脑梗死,颈内动脉系统TIA 177例中56例发生脑梗死,两个系统脑梗死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8%的脑梗死发生在TIA后1个月内,5例死于脑梗死。TIA发作持续>30 min、24 h内>3次发作以及首次发作后>24 h或发作>5次开始治疗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增高(P<0.01)。发生脑梗死的TIA患者血压、血糖、血胆固醇均增高(P<0.05~P<0.01)。结论:患者TIA持续久、次数多、未及时治疗,尤其伴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者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较高。
子宫背带式缝合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应用
徐雁, 年丽
2008, 33(5): 588-589.
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疗效。方法:对各种原因引起剖宫产术术中出血11例均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结果:9例有效,2例无效,有效率82%。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是抢救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术中出血。
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麻醉处理26例体会
彭晓东, 杨大烜
2008, 33(5): 589-590.
摘要: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麻醉处理经验。方法:26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05~0.1 mg/kg、依托咪酯0.1~0.3 mg/kg、哌库溴铵0.1 mg/kg、芬太尼5~10μg/kg,麻醉维持用芬太尼、哌库溴铵间断静脉注射,并以异氟烷0.5%~1.5%吸入、丙泊酚0.5~2.0μg/ml静脉靶控输注维持麻醉深度,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术中、术后给予适量心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循环功能。结果:麻醉诱导后3 min、转机前和术毕血压均低于麻醉前(P<0.05~P<0.01),而对心率均无明显影响(P>0.05)。开放主动脉后自动复跳16例,自动复跳率61.5%。全组均安全转至重症监护治疗病房。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是在围术期尽量保护各种代偿机制,以维持有效的心输出量,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术中、术后给予适量心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循环功能。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及早期干预在新生儿脑损伤性疾病的临床应用分析
肖长水, 陈彩密
2008, 33(5): 591-592.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指导治疗新生儿脑损伤性疾病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30例无任何脑损伤疾病患儿为正常组;患有可能导致脑损伤疾病患儿30例为干预组,予干预治疗;另患有可能导致脑损伤疾病患儿30例为非干预组,不予干预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3组NBNA评分和治疗后干预组与非干预组NBNA评分的变化及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正常组与干预组和非干预组NB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的NB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干预组后遗症发生率较非干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NBNA可以作为指导新生儿脑损伤性疾病治疗的依据之一,早期干预治疗可以减轻患儿脑损伤程度。
显微外科治疗小儿脊髓脊膜膨出22例分析
韩易, 张少军, 李健, 孙辉
2008, 33(5): 593-594.
摘要: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脊膜膨出的疗效。方法:对22例早期在显微镜下行椎管扩大探查、神经分离松解、脊膜加固修补的手术疗效及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后随访3个月~4年,术前无功能障碍13例,术后未见症状明显加重;术前伴双下肢运动障碍3例,配合矫形手术好转1例;术前伴大小便功能障碍6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77.3%,22.7%无明显改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症状亦无继续加重。结论:小儿脊髓脊膜膨出的治疗要尽早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可修补缺损,解除脊髓栓系,保护神经组织结构和功能完整。
阴道镜筛查子宫颈病变210例图像分析
周金凤
2008, 33(5): 594-595,631.
摘要: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醋酸白试验和碘试验定点活检筛查子宫颈病变,评价阴道镜图像下对子宫颈疾病尤其对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阴道镜下图像特点,对有阴道镜检查指征的1 350例患者中的210例进行定位取活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经病理确诊为慢性子宫颈炎136例,CIN 40例,子宫颈癌34例,阴道镜图像分别表现为子宫颈炎以上皮缺失为主;CIN 1醋白上皮较薄呈云雾状,CIN 2~3为致密而厚的醋白上皮加碘试验阳性,子宫颈癌与CIN 3相似且图像复杂。结论:阴道镜检查能准确发现子宫病变,提高子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是子宫颈癌筛查方便、安全、准确、可靠的方法。
特大胎儿170例临床分析
周杜娟, 尤慧娟
2008, 33(5): 596-597.
摘要:
目的:了解≥ 4 500 g特大胎儿的产前诊断、分娩方式以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70例≥ 4 500 g的特大胎儿发生率以及特点、相关因素、产前预测方法、对母胎的影响及预后。结果: ≥ 4 500 g的特大胎儿发生率1.35%,与年龄、孕周、产次、孕妇体重、糖尿病、产前充分休息、新生儿性别等相关。产前体重预测:特大胎儿中双顶径+股骨长≥ 17.7 cm者85.88%,准确性较高。特大胎儿对母儿易造成手术产率增加、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产伤甚至肩难产等,新生儿中度、重度窒息以及产伤主要分布在阴道分娩组。结论:加强产前检查与干预,减少特大胎儿的发生,把双顶径+股骨长≥ 17.7 cm作为产前诊断特大胎儿可靠性指标。对特大胎儿一经确诊,应行选择性剖宫产终止妊娠,从而降低母婴损伤。
脑苷肌肽联合葛根素治疗脑梗死52例临床分析
杜秀兰, 方其超
2008, 33(5): 598-598.
摘要:
脑苷肌肽是以神经节苷脂和小分子多肽为主要成分的复方制剂,在临床上具有修复受损神经、促进神经再生、恢复神经生理功能的作用。葛根素是中药葛根的重要成分,在临床上能改善高黏血症和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并有广泛的受体阻滞作用。
检验医学
老年人梅毒筛查阳性与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法及蛋白质印迹法复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王凤超, 朱安友, 葛鑫, 胡建国, 柏平
2008, 33(5): 599-601.
摘要:
目的:比较老年人梅毒筛查阳性与确认指标之间的关系,分析各检测指标在老年梅毒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甲苯胺红试验作为梅毒筛查,对老年人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检测,两种方法均为阳性者用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法(FTA-ABS)检测及蛋白质印迹法(WB)确认,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筛查梅毒的76例老年人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检测有72例阳性,阳性符合率94.7%;两种方法均为阳性的72例标本经FTA-ABS及WB检测确证阳性71例,阳性符合率98.6%;并且FTA-ABS检测与WB检测结果一致。结论:为了提高老年人梅毒的检出率及正确性,对梅毒筛查阳性标本,应用TPPA进行确证,有疑义者用FTA-ABS或WB进行进一步检测确证。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常见药敏分析
杨月华
2008, 33(5): 601-602.
摘要:
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及其常见药物敏感情况,指导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法: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血细菌培养阳性及药敏监测结果分析,药敏试验用M-H法,并按NCCCS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结果:血细菌培养阳性61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主要病原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6株(26.2%),金黄色葡萄球菌占7株(11.4%),大肠埃希菌5株(8.1%),肺炎克雷伯菌4株(6.5%);细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头孢唑啉耐药性高,亚胺培南、头孢匹罗、头孢哌酮/舒巴坦、万古霉素最敏感。结论:重视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检测,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可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血铅检测实验条件规范化的探索
马东礼, 黄宝兴, 陈虹宇, 王荣君
2008, 33(5): 603-604.
摘要:
目的:建立规范化的血铅检测实验条件。方法:血铅浓度的检测采用钨舟无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按照NCCLS及卫生部血铅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不精密度、不准确度、方法检测线、定量检测线、可报告范围、交叉污染率等性能评价。结果:血铅含量与吸光度值的相关系数r=0.999 9(t=103.06,P<0.01),不精密度、不准确度、方法检测线、定量检测线符合要求,血铅浓度在<298μg/L的范围内可准确报告定量结果,平均交叉污染率为0.378%~0.394%。结论:建立的实验条件稳定、可重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表型和基因型分析
吴祥林, 沈继龙, 徐元宏
2008, 33(5): 605-608.
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率及耐药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用K-B法检测117株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用酶抑制剂增强实验纸片法检测产ESBLs菌株,用PCR法检测相关耐药基因,用DNA序列分析确认基因亚型。结果:117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 49株,阳性率41.9%。产ESBLs菌株对青霉素类和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耐药率100%,对第三代头孢菌素中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耐药率>95%,对酶抑制剂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20%,未检测到亚胺培南耐药株。非产ESBLs菌株耐药率明显低于产ESBLs菌株。49株产ESBLs菌株PCR均扩增到CTX-M型耐药基因,44株扩增到TEM型基因,未扩增到其他基因型。DNA序列分析证实为CTX-M-14亚型、CTX-M-3亚型和广谱酶TEM-1亚型基因。结论:大肠埃希菌产ESBLs较高,耐药显著;耐药基因以CTX-M-14亚型为主,其次为CTX-M-3亚型,尚未检出其他ESBLs基因。TEM-1亚型广谱内酰胺酶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普遍存在。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IL-17和淋巴细胞CD45RO表达的临床意义
谭有为, 胡守锋, 史兵伟
2008, 33(5): 608-609.
摘要: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中白细胞介素(IL-17)和CD4+、CD8+ T细胞表达CD45RO抗原的水平,探讨其在RA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和双色流式细胞技术分析92例RA患者血中IL-17水平和CD4+、CD8+ T细胞表达CD45RO抗原阳性率。结果:IL-17在RA患者血清中出现明显的升高(P<0.05),血浆中CD4+CD45RO+、CD8+CD45RO+ T淋巴细胞阳性率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D45RO+ T细胞参与了RA发病,这些细胞在RA炎症部位大量聚集,促使IL-17的大量分泌,导致疾病的发生。
护理医学
暖箱中新生儿体温测量方法比较
戴明红, 蔡娟, 徐兵, 邢彩英, 张耀柱, 刘继秀
2008, 33(5): 610-611.
摘要:
目的:比较暖箱中新生儿不同部位皮肤温度之间的差别,从而找出简便可行的暖箱中新生儿体温测量方法。方法:对置暖箱中42例新生儿,在同一时间内进行腋温、背温、腰温、臀温、肛温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暖箱中新生儿腰温均明显高于腋温、臀温和肛温(P<0.01),而背温亦高于腋温和臀温(P<0.05)。结论:暖箱中新生儿测试腰温简便、安全,可取代背温测量,值得推广应用。
新式剖宫产563例术后护理体会
陈伟华
2008, 33(5): 611-612.
摘要:
对需要剖宫产的孕妇,采用何种方式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创伤,减轻疼痛,促进产妇术后康复,提高母乳喂养率是医护人员一直探讨的问题[1]。新式剖宫术由于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对肠管刺激小,胃肠功能恢复快,能及时进食,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现就其护理体会作一报道。
营养泵在人工气道患者肠道营养中的护理体会
杨梅
2008, 33(5): 613-615.
摘要:
目的:探讨营养泵修复人工气道患者肠道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4例应用肠道营养的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组法分为使用营养泵组和非使用营养泵组,并对两组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前后其转铁蛋白改变不明显,而前白蛋白在营养支持前后,使用营养泵组中有明显改善(P<0.01),同时使用营养泵组在预防腹泻和反流等并发症方面均少于非营养泵组(P<0.01)。结论:营养泵持续泵入法安全、有效,其有力于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足40例护理体会
罗红, 陆春红
2008, 33(5): 615-616.
摘要:
目的:总结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方法:对40例糖尿病足患者在积极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下肢循环、营养支持及其他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局部创面清创、换药,采用胰岛素加敏感抗生素进行湿敷,根据创面的面积、程度,决定局部换药次数,进行处理及卫生宣教。结果:1例因溃疡面积大、血糖控制不理想而最终截肢,2例进行带血管蒂植皮,2周断蒂后痊愈,其余病例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及时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全身及局部创面的处理能取得满意疗效。
初诊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70例分析
任启芳, 郑家芳, 施冠华, 史菲菲, 刘华, 金怀芝
2008, 33(5): 617-618.
摘要: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初诊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初诊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运用健康教育路径。观察两组患者自我管理及治疗依从性,同时采用焦虑、抑郁量表(SAS、SDS)对两组进行心理状况比较。结果:出院时观察组在主动监测血糖、胰岛素治疗依从性、饮食控制、自律运动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SDS得分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健康教育路径能增进初诊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减轻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
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的护理体会
苗凤云
2008, 33(5): 619-620.
摘要:
目的:保证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质量,提高筛查阳性率。方法:对出生72 h至1周内的新生儿,应用无菌技术采集足跟末梢血,将血滴于标准滤纸上,采集2~3个直径>8 mm的血斑,把滤纸干血片送至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通过实验室筛查出某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结果:2003~2006年共收取采血标本30 181例,一次性采血标本合格率99.6%。结论: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的正确采集至关重要,必须规范并不断提高采血技术才能保证筛查的质量。
介入联合手术取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0例护理体会
孙友芳, 亓晓燕, 倪红霞
2008, 33(5): 620-622.
摘要:
目的:探讨介入联合手术取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50例介入联合手术取栓护理经验,制定详细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未发生肺动脉栓塞、下腔静脉滤器并发症、溶栓并发症及出血倾向。结论:介入联合手术取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微创,针对性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术前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
王文
2008, 33(5): 622-623.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手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对100例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手术前由指定护士对其进行与术后疼痛有关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性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结果:观察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疼痛感明显减轻(P<0.05~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术后镇痛效果,有效缓解外科手术后疼痛。
小儿川崎病38例健康教育分析
李莉, 杨丽君, 刘丽, 陈娟娟
2008, 33(5): 623-625.
摘要:
目的:探讨川崎病小儿的健康教育。方法:对38例川崎病的患儿及家长根据疾病的不同临床表现、家长的文化程度及接受能力,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法和内容。结果:通过健康教育,38例川崎病小儿的家长对川崎病的相关知识有所提高,能够重视服药,正确护理,按时复查随访。结论:对川崎病患儿家长进行有关该病的护理及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患儿早日恢复健康及防止病情复发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短篇报道
周期性肢动症1例
谢康, 张成斌
2008, 33(5): 625-625.
摘要:
周期性肢动症通常发生于下肢,故也称周期性腿动症,或夜间肌阵挛。男性多见,各年龄均可发病,但随年龄增加而增多,60岁以上老年人约有1/3患本病[1]
综述
酸感受离子通道研究近况
邵兰, 项红兵
2008, 33(5): 626-628.
摘要:
酸感受离子通道(acid sensing ion channel,ASICs)又称H+-非电压门控性阳离子通道(H+-gated cation channel),是一类配体门控性离子通道,ASICs属于ENaC(eithelial sodium channels)/DEG(degenerins)通道家族[1],现已被证明广泛地存在于中枢和外周感觉神经系统。
胃食管反流病内镜治疗进展
贾启海
2008, 33(5): 629-630.
摘要:
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伴食管pH的改变,内镜检查可见食管黏膜糜烂等。若仅有症状或食管pH改变,内镜检查阴性,则称为内镜阴性GERD或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GE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