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1年  36卷  第2期

基础医学
远距缺血后处理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于影, 胡杰, 姜翠荣, 李正红, 高琴
2011, 36(2): 109-111,116.
摘要:
目的:探讨远距缺血后处理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和远距缺血后处理组。实验过程中监测心电图Ⅱ导联指标,再灌注结束后分别测定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活性以及心肌梗死面积。应用RT-PCR技术检测心肌组织中Bax和Bcl-2 mRNA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远距缺血后处理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评分明显降低(P < 0.01),LDH及CK活性降低(P < 0.01),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减小(P < 0.05),大鼠心肌组织中Bcl-2/Bax比值升高(P < 0.05)。结论:远距缺血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细胞凋亡有关。
海昆肾喜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保护及对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于浩天, 李杨
2011, 36(2): 112-116.
摘要:
目的:探讨海昆肾喜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造模组采用空腹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血糖高低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海昆小剂量组和海昆大剂量组,给药12周。第4、8、12周末收集大鼠24h尿量并检测尿蛋白量。12周末处死大鼠,取血并分离血清检测肌酐(Scr)、尿素氮(BUN)和甘油三酯(TG);取肾脏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Mallory染色及六胺银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肾组织MCP-1及mRNA的表达。结果:海昆肾喜能够减少糖尿病大鼠的蛋白尿,增加体重,降低Scr和BUN,改善肾功能,调节TG,改善脂代谢紊乱,并且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细胞内的MCP-1及其mRNA在细胞质内的表达(P < 0.01)。结论:海昆肾喜可能抑制MCP-1及mRNA的过表达,进而减缓DN的病程进展。
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核因子-κB活化的影响
周继红, 章尧
2011, 36(2): 117-120.
摘要: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细胞凋亡及核因子-κB (NF-κB)活化的影响,以探讨Hcy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Hcy与ECV-304细胞体外共培养不同时间,PI单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内Bcl-2的表达及NF-κB的细胞内定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核NF-κB的表达。结果:Hcy可诱导细胞凋亡,凋亡指数随Hcy浓度增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10.0 mmol/L Hcy作用24 h后Bcl-2表达阳性细胞的均数显著低于1.0、5.0 mmol/L组和对照组(P < 0.01);随Hcy浓度的升高,NF-κB由细胞质转位至细胞核,5 mmol/L Hcy作用0.5、1、2 h,NF-κB的核内表达率分别为(16.76±2.55)%、(12.91±1.38)%、(14.15±1.74)%。结论:Hcy可下调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而诱导细胞凋亡,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Hcy可活化NF-κB,且呈现剂量依赖性。
新生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原代培养与鉴定
周礼华, 徐淑秀, 江城梅
2011, 36(2): 121-123.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较为理想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取新生5~7天SD大鼠,分离小脑皮质,胰酶消化后差速贴壁,种植在预先涂有左旋多聚赖氨酸的培养板内,第3天加入阿糖胞苷纯化神经元;采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免疫细胞荧光技术鉴定神经元。结果:细胞存活率达(98±1.07)%;24 h内基本贴壁;第3天细胞突起增多、变长;培养6~8天,细胞突起交织成网,形成典型的神经细胞网络;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鉴定神经元细胞占90%左右。结论:实验获取神经元纯度较高,是小脑颗粒神经元体外培养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高迁移率族蛋白-1与家兔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关系
王慧峰, 何先弟
2011, 36(2): 124-126,129.
摘要:
目的:通过动态观测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含量的变化,探讨HMGB-1与迟发性脑病发生的相关性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普通级健康家兔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组(模型组)和正丁酸钠预处理组(干预组),每组各8只。家兔腹腔连续间隔注射高纯CO气体制备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模型,造模结束后1、3、6、12、24 h及3、7、14、21天各时间点分别耳缘静脉采血检测HMGB-1含量。结果:血浆HMGB-1含量,在造模结束3 h,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6 h至21天,模型组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干预组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造模结束6 h至21天,染毒家兔(模型组与干预组)最终形成迟发性脑病组较未形成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早期血浆HMGB-1含量与迟发性脑病的发生呈高度相关,且HMGB-1在迟发性脑病的形成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慢性应激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及其对心率和血压的影响
徐艳秋, 王洪巨
2011, 36(2): 127-129.
摘要:
目的:观察慢性应激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以及其对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2组。对照组10只不给予任何刺激,实验组30只参照Katz方法制作慢性应激模型。采用ELISA测定每只大鼠血清TNF-α、IL-6的水平,并记录血压和心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旷场活动性降低(P < 0.01),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增高(P < 0.05),血压增高、心率加快(P < 0.01)。结论:慢性应激影响大鼠的情感行为,可以升高大鼠血清TNF-α、IL-6水平,并影响血压、心率。
临床医学
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远端肺血管的病理形态学变化
王康武, 刘学刚, 刘戈, 张雷, 唐震, 王祖义, 刘以尧, 李小军
2011, 36(2): 130-132.
摘要:
目的:观察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远端肺细小动脉的病理学形态变化特点。方法:对28例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研究组)及28例同年龄非心源性且对心脏及肺血管发育无直接影响疾病开胸手术的患者(对照组),于开胸后取右肺中叶小块肺组织约1 cm×1 cm×1 cm,Weihgt弹性纤维+Van Gieson染色,光学显微镜连接生物医学图像分析,选择直径≤ 100 μm、断面较圆整的5支肺细小动脉测量外径、内径,取平均值后计算平均中膜厚度百分比(mMTPA),并计算肺细小动脉的血管总面积(外弹力板以内)、血管腔面积(内膜表面以内)、血管壁面积(外弹力板与内膜表面之间)、血管壁面积/血管总面积(WA/TA)、血管腔面积/血管总面积(EA/TA)、单位面积肺细小动脉数目(APSC)。结果:研究组肺细小动脉外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且肺细小动脉内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肺细小动脉mMTPA、WA/TA和APS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肺细小动脉中膜変薄、管腔扩张、APSC减少。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乙酰肝素酶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王锐, 刘会春
2011, 36(2): 133-136.
摘要:
目的:观察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和乙酰肝素酶(Hpa)在原发性胆囊癌的表达,并探讨它们在原发性胆囊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染色法检测50例原发性胆囊癌组织、20例胆囊腺瘤组织和2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标本中Ep-CAM和Hpa的表达情况。结果:Ep-CAM胆囊癌组阳性率高于胆囊炎组(P < 0.05);Hpa胆囊癌组与胆囊腺瘤及慢性胆囊炎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Ep-CAM、Hpa阳性率与Nevin分期均有一定关系(P < 0.05和P < 0.01)。Ep-CAM过表达与非过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个月、24个月。结论:Ep-CAM和Hpa表达可能在胆囊癌的发生及疾病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作为判断胆囊癌转移的有用指标。Ep-CAM可能是胆囊癌重要的预后指标之一。
腔内激光闭合术结合高位结扎和点状抽剥治疗大隐静脉曲张
贲大刚, 李培生, 张杰, 孙发娣
2011, 36(2): 137-138,141.
摘要:
目的:观察腔内激光闭合术结合高位结扎和点状抽剥治疗单纯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对采用腔内激光闭合术结合高位结扎和点状抽剥治疗的8例(11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手术效果均满意,近期临床症状消失;随访1~7个月,无复发及下肢肿胀。2肢有胫前皮肤烧灼伤,1肢皮下淤斑。结论: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高位结扎和点状抽剥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是安全可靠的微创治疗方法。
乳腺原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章再军, 周倩, 吴慧
2011, 36(2): 139-141.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及病理形态学特点、组织发生、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形态学观察对2例乳腺原发性DLBCL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2例均发生于左乳房,发病年龄分别为46及42岁,肿块境界清楚,组织学为肿瘤细胞弥漫浸润,核圆形或不规则形,部分瘤细胞核明显大,伴凋亡现象及小灶性坏死,部分区见小淋巴细胞散在。结论:原发于乳腺的DLBCL是一种罕见结外起源的DLBCL,形态及发生机制与其他部位的DLBCL类似,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大体标本及镜下形态学观察有助于与乳腺癌、肉瘤的鉴别。
氟比洛芬对心肺转流室间隔缺损患儿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张颖, 顾尔伟
2011, 36(2): 142-144.
摘要: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flurbiprofen axetil,FA)对心肺转流(CPB)心内手术患儿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在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患儿,随机均分为FA组(F组)和对照组(C组)。F组在麻醉后切皮前15 min给予FA1 mg/kg,C组用等容量脂肪乳剂代替。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10 min (基础值,T1)、主动脉开放10 min (T2)、CPB结束后30 min (T3)、4 h (T4)、24 h (T5)、48 h (T6)测定血浆TNF-α、IL-6水平。记录呼吸机辅助时间、围术期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等。结果:与T1相比,2组患者T3和T5时点TNF-α血浆水平均增高(P < 0.05~P < 0.01),F组在T3时点血浆浓度低于C组(P < 0.01)。与T1比较,C组在T2~6时点IL-6水平增高(P < 0.05~P < 0.01),F组在T2、T3和T6时点均较C组降低(P < 0.01)。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围术期多巴胺使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毕ICU留住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FA可抑制CPB期间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的生成和释放,有助于患儿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促进患儿早期康复。
睾丸扭转13例早期诊治分析
周先明, 李庆文, 陈志军, 张家俊, 汪胜
2011, 36(2): 145-146,149.
摘要:
目的:探讨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13例睾丸扭转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提示患侧睾丸血流明显减少2例、血流消失11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13例患者经手术探查均为睾丸扭转,左侧10例,右侧3例;术中见扭转睾丸坏死11例、给予切除;见睾丸色泽转润2例,给予保留复位。结论: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甚为重要,冰帽外敷可能是挽救扭转睾丸坏死的方法之一,及早手术探查是保留扭转睾丸的关键。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25例
朱东起, 王欣, 高翔, 邓英虎, 李胜华
2011, 36(2): 147-149.
摘要:
目的:观察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治疗不同部位肢体组织缺损25例,其中单纯应用21例,与游离腓骨移植组合应用1例,与拇再造同时应用3例。25例中14例带股前外侧神经终支与受区神经吻合。结果:25例共25块移植皮瓣中,23例未发生危象,完全成活;2例出现血管危象,皮瓣坏死;1例手掌部及2例足背部皮瓣修复术后外形欠满意做修薄手术。术后经6~24个月随访,14例吻合带神经皮瓣感觉不同程度恢复,S2 5例,S36例,S4 3例。23例功能及外形恢复满意。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存活率高,外形美观,特别适合有美容要求的年轻患者,是修复肢体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脾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1例及文献复习
贾静, 石新兰, 张宁, 李玉广, 崔铁莉, 李振强
2011, 36(2): 150-152,155.
摘要:
目的:探讨脾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及病理形态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石蜡切片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对1例脾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男性,30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疲乏、发热、左上腹痛、中度脾肿大伴脾破裂,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检查发现脾内占位。病理检查见癌组织位于脾脏自发性破裂口的周围实质(局限于红髓)及脾门软组织内,癌细胞排列成实性、梁状、腺样、假菊形团样结构,间质纤维组织分隔瘤细胞团;细胞中等大小,形态相对一致,胞质嗜酸性,核居中,圆形或卵圆形,核仁清楚,病理性核分裂象少见,脾门淋巴结及血管可见癌累犯。免疫组织化学示癌细胞CD56(2+~3+),Syn (1+),CgA、CK (±)。结论:脾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甚罕见,形态与发生于其他器官的神经内分泌癌类似,免疫组织化学有助诊断。
3种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韩俊柱, 尹宗生, 耿春辉, 刘涛
2011, 36(2): 153-155.
摘要:
目的:观察比较锁定加压钢板(LCP)、髋动力钢板(DHS)及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LCP、DHS及PFN内固定治疗并获随访的80例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3种方法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功能改善方面的差异。结果:3种方法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LCP组功能优良率优于DHS组,但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3种内固定均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LCP组手术用时较短、切口最小、术中出血较少、骨折愈合时间最短,且术后功能良好,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好方法。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脂变化及临床意义
张嵩, 刘桂玲, 郑岚
2011, 36(2): 156-157,160.
摘要:
目的:观察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脂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RA患者56例,其中活动期30例,非活动期26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血脂水平和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检测。结果:活动期RA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较非活动期组和对照组显著降低(P < 0.01),非活动期RA患者与对照组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活动期和非活动期RA患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RA患者ESR与HDL-C呈负相关关系(P < 0.01),而CRP、RF和HDL-C均无相关关系。结论:RA患者体内血脂水平发生异常,炎症反应对脂代谢具有调节作用。
氧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盐酸氨溴索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袁增权
2011, 36(2): 158-160.
摘要:
目的:观察氧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盐酸氨溴索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0.5 mg、盐酸氨溴索15 mg加生理盐水2 ml,每天2次;对照组采用α-糜蛋白酶3 mg、地塞米松2 mg加生理盐水20 ml超声雾化吸入,每天2次;疗程5~7天。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的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和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5~P < 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布地奈德、盐酸氨溴索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微创胸腹联合切口治疗胸腹联合伤34例临床分析
冯希武, 张继洲, 孙长海, 谢怀顺, 陶天晓
2011, 36(2): 161-162,165.
摘要:
目的:探讨不切断肋弓的胸腹联合小切口与传统的胸腹联合切口的优缺点。方法:对比分析不切断肋弓的胸腹联合小切口患者34例(观察组)与传统的胸腹联合切口患者26例(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下床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 0.01)。结论:应用不切断肋弓的胸腹联合小切口治疗胸腹联合伤患者,较传统的胸腹联合切口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胸腹联合伤患者的救治和康复。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观察
顾恒, 王昌兵, 李博, 余同辉, 叶大文
2011, 36(2): 163-165.
摘要: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在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价值。方法:对21例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后腹腔镜组)和27例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开放手术组)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8例手术均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P < 0.01),2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管、导尿管拔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安全、微创、效果确切,可作为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首选方法。
解剖性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临床效果观察
史彦彬, 杨大强, 孙毅伦
2011, 36(2): 166-167.
摘要:
目的:评价解剖性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例肾上腺肿瘤患者施行后腹腔镜解剖性肾上腺切除术。结果:5例手术成功,1例因出血较多而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0~150 min,术后恢复均良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后腹腔镜解剖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具有视野清晰、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肾上腺肿瘤的标准手术方式。
胃镜活检诊断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2例临床分析
芮军, 顾荣民, 李刚
2011, 36(2): 168-169.
摘要:
目的:探讨胃镜活检对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ghelial neoplasia,HGIEN)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意义。方法:将22例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的HGIEN与其手术切除的病理诊断相对照。结果:22例中,3例维持诊断为HGIEN,3例早期胃癌,其余为进展期胃癌。结论:86%的胃镜活检病理诊断HGIEN者术后诊断为胃癌,在治疗上应持积极态度。
盐酸戊乙奎醚防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难治性休克的疗效分析
王龙
2011, 36(2): 169-170.
摘要: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防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致难治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AOPP患者223例随机分为阿托品组128例和盐酸戊乙奎醚组95例,对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盐酸戊乙奎醚组难治性休克发生率明显低于阿托品组(P < 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在AOPP难治性休克的治疗中显著优于阿托品。
影像医学
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
王洲, 李健, 任永凤, 张伟丽, 陈飞, 刘晓燕, 朱天刚
2011, 36(2): 171-173.
摘要:
目的:探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2-DSE)评价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早期DM心肌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分别选取无高血压、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病变的DM患者29例和健康人30名(对照组)。应用基于多普勒组织应变率成像和2-DSE获得左心室6个壁中间和基底段纵向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及晚期应变率(SRa),并计算SRe/SRa;彩色多普勒常规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二尖瓣口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及E/A;比较2组的测量结果。结果:DM组舒张期E峰、E/A、SRe、SRe/SRa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 < 0.01),2组左心室各节段SRe及SRe/S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DSE能准确地定量测定DM患者左心室整体和局部心肌的应变率,发现早期DM心肌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125例分析
徐家慧, 刘亚
2011, 36(2): 174-175.
摘要: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5例乳腺癌患者超声图像中肿块的边缘形态、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周围组织情况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5例患者中,术后病理确诊120例,诊断符合率为96.0%。典型乳腺癌的声像图具有外形不规则,无明显包膜回声,后方回声衰减,纵横径比值> 1,砂粒样钙化等特征;小乳腺癌无上述特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检验医学
新生儿病房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陈玲, 张涛, 顾金花
2011, 36(2): 176-178.
摘要:
目的:调查新生儿病房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新生儿病房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ATBTM New生化分析鉴定仪)及其耐药性(K-B法测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肺炎克雷伯菌123株,其中痰和咽拭子标本检出76株,气管插管标本18株,血液标本15株,尿液9株,其他标本5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最高,对亚胺培南、含酶抑制剂头孢菌素敏感性最高。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为60.9%。结论:新生儿病房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较高,且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呈多药耐药,应引起临床的重视;亚胺培南、含酶抑制剂头孢菌素可作为新生儿克雷伯菌肺炎的首选药物。
中晚期孕妇血清蛋白电泳谱分析
王尚云, 韦涌涛, 王海燕
2011, 36(2): 179-180.
摘要:
目的:观察中晚期孕妇孕期血清蛋白电泳谱的变化。方法: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300例中晚期孕妇(孕妇组)和100名育龄非孕健康女性(对照组)的血清蛋白电泳。结果:孕妇组蛋白电泳各区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孕妇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碱性磷酸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中晚期孕妇组α1球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中晚期孕妇蛋白电泳谱的改变主要表现在γ球蛋白降低,α1、α2、β球蛋白比例增加;中、晚期孕妇血清蛋白电泳谱改变无差异。
精神卫生
大学生感恩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申正付, 赵东城, 杨秀木
2011, 36(2): 181-182,186.
摘要:
目的:调查大学生的感恩状况,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McCullough编制的《感恩问卷(GQ6)》对4所高校1 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医学院校和非医学院校大学生感恩倾向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接受过与未接受过资助的大学生感恩倾向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感恩倾向与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母亲的文化水平以及家庭收入均有相关关系(P < 0.05~P < 0.01),与父亲的文化水平无长相关关系(P > 0.05)。结论:当代大学生的感恩现状总体良好,感恩倾向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
医学硕士研究生总体幸福感与自我和谐、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
薛本洁, 张静, 钱荣
2011, 36(2): 183-186.
摘要:
目的:调查医学硕士研究生(下称研究生)主观幸福感、自我和谐与人格特质的现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总体幸福问卷、自我和谐量表及艾森克人格问卷对332名研究生进行测评。结果:研究生总体幸福感和自我和谐状况得分分别为79.76±12.76、89.56±13.41,均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性别研究生总体幸福感、自我和谐及各分量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不同年级研究生总体幸福感、自我和谐及自我灵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同性别、年级的研究生在人格类型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总体幸福感与自我刻板性、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及精神质、神经质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 0.01),与自我灵活性及内外倾向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结论:自我灵活性以及外向稳定的人格特质是影响研究生总体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医学教育
形态实验室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建设与应用
刘从森, 管俊昌, 王震寰, 崔洁, 朱玲玉, 胡小冬, 赵新秀, 胡守锋
2011, 36(2): 187-189.
摘要:
目的:建立形态实验室的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对形态学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问卷调查评价多媒体教学法效果。结果:90.4%的学生赞同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开展多媒体教学,认为多媒体实验教学具有直观性、易懂性、可集中注意力、增强理解记忆力、增加教学信息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使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完成学习过程者分别占96.7%、91.6%、87.0%、80.3%、93.3%、82.0%及98.3%。结论:成功建立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并进行实验教学,其好于传统教学法。
医学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和实践
张静, 吴守伟, 胡明洁
2011, 36(2): 189-191.
摘要:
目的:探索适合医学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新模式。方法: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等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结果:通过教材选择、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构建了适合生物科学专业《医学遗传学》课程的教学新模式,提高教学效果。结论:通过对《医学遗传学》教学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提供了科学保证。
护理学
健康信念理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自护行为中的效果观察
徐贵霞, 谢虹, 郭贝清, 张珍珍, 徐亚梅
2011, 36(2): 192-194.
摘要: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在糖尿病教育中对糖尿病患者自护行为的有效性。方法:对65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以健康信念理论为基础的干预模式,并进行自身对照观察,测评干预前后患者的糖尿病知识、自我护理能力和血糖控制情况。结果:65例患者在干预后糖尿病知识、饮食控制能力、规律锻炼、遵嘱用药、足部护理、预防处理高低血糖能力和血糖水平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 < 0.01),自我监测能力无明显改善(P > 0.05)。结论:健康信念模式可提高教育的效率,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自护行为有促进作用。
分娩期胎儿脐带绕颈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王兰云, 阮芳, 鲁静, 曹小芳, 潘丽
2011, 36(2): 195-197.
摘要:
目的:观察分娩期胎儿脐带绕颈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80例胎儿脐带绕颈的待产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产科护理及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组产前临时另给予护理干预,对2组母婴结局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分娩期脐带绕颈护理干预对于产妇及新生儿预后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观察与护理
焦旸
2011, 36(2): 197-198.
摘要:
目的:总结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85例急性肠套叠患儿完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出院给予健康指导。结果:患儿均痊愈,无并发症。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精心护理,术后细致观察,是治愈小儿急性肠套叠的重要环节。
悬浮床在重度烧伤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王飞, 杨静, 赵凤娟
2011, 36(2): 199-200.
摘要:
目的:观察悬浮床应用辅助治疗重度烧伤患者的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36例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普通翻身床,观察组使用流体悬浮床。观察2组患者创面干痂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感染情况、护理耗时等。结果:观察组创面干痂时间、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 < 0.05),且创面感染率较对照组低(P=0.006),护理耗时较对照组缩短(P < 0.05)。结论:重度烧伤患者应用悬浮床有明显的辅助疗效。
综述
CYP3A基因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张发良, 闵大六
2011, 36(2): 201-204.
摘要:
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CYP450)作为重要的药物Ⅰ相代谢酶,广泛参与药物在人体内羟化、氧化、还原、水解等多种Ⅰ相反应。CYP4503A (CYP3A)是CYP450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临床上约有60%的药物经由CYP3A代谢,包括许多化疗药物。
整合素与卵巢癌转移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张小鹏, 王晓玉
2011, 36(2): 205-208.
摘要:
卵巢癌的发病率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占第三位,但其病死率却居第一位[1],其5年生存率也仅为30%左右,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因此,研究卵巢癌的转移机制,明确与转移相关的因素,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阻断治疗措施,已成为提高疗效的关键,也是国内外卵巢癌研究的热点课题。
细胞周期检查点激酶1在相关肿瘤中的研究现状
杨洋, 郑荣生
2011, 36(2): 208-213.
摘要:
细胞在生长进化的过程中发展出了一套保证细胞周期中DNA复制和染色体分配质量的检查机制,通常被称为细胞周期检查点。细胞周期检查点调节出现异常时,则会引起一系列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的发生。细胞周期检查点主要有2个激酶:细胞周期检查点激酶1(Chk1)和Chk2,其中研究较多的是Chk1。Chk1是一种蛋白激酶,是G2期DNA损伤检查点的效应分子,是细胞周期以及协调DNA合成所必不可少的激酶。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NTRK1基因重排的研究进展
汪运生, 石建华, 项平
2011, 36(2): 213-216.
摘要: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来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甲状腺癌的80%。PTC的发生、发展与染色体重排、癌基因激活和基因突变等分子生物学改变关系密切,主要包括NTRK1、RET基因重排和BRAF基因V600E点突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