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6年  31卷  第6期

基础医学
解脲脲原体垂直传播动物模型的建立
吕杰, 李凤云, 唐素兰
2006, 31(6): 567-569.
摘要:
目的: 建立妊娠期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生殖道感染垂直传播的动物模型。方法: 血清4型UU标准株生殖道感染妊娠期昆明鼠,通过UU病原学检查、免疫组化等技术,观察妊娠期UU感染的垂直传播情况。结果: 3.5×104CCU/ml、5×105 CCU/ml、106 CCU/ml UU感染的新生仔鼠肺、脾组织UU阳性率分别为0、0;2.7%、1.4%;74.4%、30.3%。结论: 通过UU生殖道感染妊娠期孕鼠,成功构建妊娠期UU垂直传播的实验动物模型。
神经胶质瘤组织中鸟氨酸脱羧酶的表达及其多胺含量检测的意义
王春, 武文娟, 陈士文, 赵莉
2006, 31(6): 569-571.
摘要:
目的: 探讨鸟氨酸脱羧酶(ornithine decarboxylase,ODC)的mRNA丰度及多胺含量的改变在神经胶质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RT-PCR法检测神经胶质瘤组织中ODC的表达,同时使用H PLC法检测瘤组织、正常神经组织中多胺的含量。结果: RTPCR结果证实神经胶质瘤组织中ODC mRNA丰度明显高于正常的神经组织;瘤组织中精胺和精脒含量均高于正常神经组织(P<0.01);而腐胺的含量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DC的高活性及由此产生高含量精胺与神经胶质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ODC可能作为神经胶质瘤的肿瘤标志物,在诊断和判断其预后方面有一定的意义;抑制神经组织中ODC的表达有可能作为生物治疗神经胶质瘤重要手段。
胶质瘤p53、p16、bcl-2、c-fos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
吴礼高, 何杰, 王朝夫, 吴强, 龚晓萌
2006, 31(6): 572-574.
摘要:
目的: 探讨p53、p16、bcl-2、c-fos基因在胶质瘤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末端标记(ISEL)技术,对不同组织学级别150例胶质瘤石蜡标本进行基因蛋白和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 150例胶质瘤中p53、p16、bcl-2、c-fos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50.00%、38.67%、61.33%、46.67%;p53、p16、bcl-2蛋白表达差异在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c-fos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胶质瘤级别升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增高,瘤细胞凋亡减少,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53、p16、bcl-2、c-fos基因的异常表达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53、p16、bcl-2、c-fos基因的协同作用促使细胞凋亡机制障碍,细胞增殖和凋亡失控。p53、p16、bcl-2、c-fos基因蛋白的检测对判断预后、指导临床基因治疗有重要意义。
活动性出血性休克限制性晶体复苏的实验研究
王飞, 郑士友, 陈前芬, 王振杰, 纪忠, 王子岩, 刘牧林, 黄健康
2006, 31(6): 575-578.
摘要:
目的: 探讨有活动性出血的失血性休克家兔对不同剂量液体复苏的疗效。方法: 用股动脉放血的方法复制活动性出血的休克家兔模型,随机分成5组(n=8),即:不输液对照组(N4组),大剂量液体复苏组(N3组),中剂量液体复苏组(N2组),小剂量液体复苏组(N1组),假手术对照组(N5组)。抽血使各实验组动物平均动脉压降至40 mmHg,并维持30 min,然后用平衡盐溶液复苏,再观察动物120 min或直至动物死亡时,记录各组动物活动性出血量、死亡数、红细胞比容(Hct)、平均动脉压的变化以及肾脏皮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N5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N1、N2、N3组(P<0.01);N4组的各项指标均劣于N1、N2、N3组(P<0.01);N3组的出血量、动物死亡数均明显高于N1和N2组(P<0.01)。N3组的SOD均明显低于N1和N2组(P<0.01)。随着复苏液体量的增加,Hct逐渐减小,观察期内N2组、N3组、N4组平均动脉压逐渐下降,死亡数增加。结论: 在有活动性出血的失血性休克情况下,应进行限制性补液,止血前仅输少量液体,可以明显减少出血量,降低死亡数,有利于后续治疗。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在胆囊癌的表达
吴斌全, 刘会春
2006, 31(6): 579-581.
摘要:
目的: 探讨胆囊癌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基因的表达状况及其与胆囊癌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可能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1例原发性胆囊癌、15例胆囊腺瘤和12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FHIT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FHIT在胆囊癌、胆囊腺瘤及慢性胆囊炎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1%、66.7%和91.7%,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FHIT表达水平与胆囊癌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Nevin临床分期以及是否伴有结石等因素均无明显关系(P>0.05),但FHIT表达缺失与胆囊癌的高分级、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以及术后生存时间减少有明显关系(P<0.05)。结论: FHIT基因是胆囊癌的一个候选抑癌基因。FHIT表达缺失在胆囊癌的发生和演化中起重要作用,其有可能作为临床评估胆囊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一项新指标。
盐酸丁咯地尔对SD大鼠坐骨神经损害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陈玉芳, 苏建华, 唐金荣, 肖杭
2006, 31(6): 582-583.
摘要:
目的: 观察盐酸丁咯地尔对坐骨神经损害后神经元病理形态的改变。方法: 以SD大鼠坐骨神经建立周围神经损害动物模型,观察背根神经节病理切片(光镜、电镜)中的神经元变化情况,考察盐酸丁咯地尔对坐骨神经损害后神经元的影响。结果: 盐酸丁咯地尔给药4周后能显著地减轻背根神经节内神经元细胞坏死。结论: 盐酸丁咯地尔对坐骨神经损害后神经元有确切的保护作用。
短篇报道
乳腺、肺异时多原发癌1例
蒋慧
2006, 31(6): 574-574.
摘要:
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
介入联合手术取栓治疗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高涌, 余朝文, 周为民, 聂中林, 卢冉
2006, 31(6): 584-586.
摘要:
目的: 总结Cockett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介入治疗联合手术取栓的经验。方法: 对46例Cockett综合征并发DVT患者采取腔静脉滤器植入,股静脉切开取栓,髂静脉球囊扩张内置支架。结果: 术中发现左髂静脉均有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随访1~36个月,肢体肿胀完全消退37例,肢体肿胀消退2/3以上5例,肢体肿胀消退1/3以上3例,肢体肿胀消退略有减轻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介入治疗联合手术取栓治疗Cockett综合征并发DVT疗效确切,安全,复发率低。
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腔内治疗
高涌, 周为民, 余朝文, 聂中林, 卢冉, 孙勇, 余立权
2006, 31(6): 587-589.
摘要:
目的: 探讨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腔内治疗的方法。方法: 93例左髂静脉病变患者采用腔内治疗,经左股静脉入路,Seldinger技术穿刺置入导管鞘及交换导丝引入球囊扩张导管,反复扩张后置入自膨式Z型支架或Wallstent支架。对合并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二期手术治疗。结果: 93例中成功进行左髂总静脉病变段扩张90例,置入支架74例,3例穿通髂静脉壁,在局部形成血肿,全组无手术死亡。置入支架后造影见病变髂静脉恢复通畅,支架放置到位及扩张良好,无移位至下腔静脉而影响右髂静脉及下腔静脉回流。93例患者出院时肢体肿胀明显缓解。结论: 血管腔内治疗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具有良好的近期效果。该法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高涌, 余朝文, 周为民, 聂中林, 卢冉, 孙勇, 余立全
2006, 31(6): 589-591.
摘要:
目的: 总结病变段球囊扩张及内置支架治疗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BCS)的经验。方法: 对359例BCS患者行下腔静脉(IVC)或经皮肝穿肝静脉(HV)造影,确定病变部位、类型,再用导丝硬头或破膜针穿通阻塞部位、球囊扩张、内置支架。结果: 破膜扩张成功318例,其中IVC306例,HV12例。放置IVC支架232例,HV支架2例,无肺栓塞发生。术后肝昏迷1例,急性心功能不全21例。并发IVC急性血栓形成2例。248例获随访6~126个月,复发21例。结论: 介入治疗BCS微创、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为首选治疗方法。
主动脉疾病腔内介入治疗15例体会
余朝文, 高涌, 周为民, 聂中林, 卢冉, 孙勇, 余立权
2006, 31(6): 592-594.
摘要:
目的: 总结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疾病的经验、体会,探讨主动脉疾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及操作要点。方法: 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直径34~42 mm覆膜支架封堵降主动脉近端破裂口,其中1例支架覆盖左锁骨下动脉;6例腹主动脉瘤中1例采用直型支架腔内隔绝,其余均采用分叉型支架经双股动脉置放成功;1例早期主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采用预先扩张主髂动脉狭窄段,置入分叉型人工血管支架。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腔内隔绝术后造影显示假腔及瘤腔均消失;2例I型内漏,随访半年后消失,假腔内部分血栓形成。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后1年突然死亡。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疾病安全、可行、有效,适应证不断扩展。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手术时机及对策
陈世远, 余朝文, 高涌, 周为民, 聂中林, 卢冉, 孙勇, 余立权
2006, 31(6): 594-596.
摘要:
目的: 总结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外科治疗经验和体会,进一步探讨该病外科治疗的手术时机和有效的处理方法。方法: 12例中的11例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8例采用动脉搭桥术,3例采用血管介入术,均针对患者的颅脑缺血、顽固性高血压等严重症状,手术时机恰当。结果: 手术死亡2例,均死于术后严重的脑水肿,其余手术患者均取得满意的疗效,术后随访6个月~3年,术前症状缓解,无复发,总有效率为63.6%。结论: 适时有效的外科手术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可以取得理想的疗效,但头臂型大动脉炎的治疗须重视脑保护,血管介入治疗仍需要不断探索、提高。
经腹Budd-Chiari综合征根治术4例诊治体会
高涌, 周为民, 聂中林, 卢冉, 孙勇, 余立权
2006, 31(6): 596-597.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腹Budd-Chiari综合征根治术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 4例均行下腔静脉造影确定病变部位、类型后,经上腹"人"字型切口进腹,充分游离肝上、下段下腔静脉及病变,3例直视下切除隔膜并取栓,直接缝合;1例为双隔膜,切除隔膜并取栓后用直径25 mm球囊扩张,取e-PTFE人工血管补片扩大成型。结果: 4例手术均成功,无死亡及急性肺动脉栓塞发生,术后下腔静脉高压症状完全消失。随访6~14个月,1例术后6个月下腔静脉造影发现原病变处狭窄,行球囊扩张内支架后症状消失。结论: 经Budd-Chiari综合征根治术与传统根治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相对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外科手术方式。
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周为民, 高涌, 余朝文, 聂中林, 卢冉, 宋涛
2006, 31(6): 598-600.
摘要:
目的: 总结肾下型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AAA)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25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分别行传统外科手术19例,腔内修复术4例,非手术治疗2例。结果: 23例施行手术,死亡2例,均为AAA破裂急诊手术者,其中1例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例术后死于呼吸道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另2例AAA破裂患者因病情危重未治病死。围手术期死亡率为8.7%,其中择期手术为0,急诊手术为50%。随访18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6年,无动脉瘤复发,无吻合口假性动脉瘤,无吻合口破裂出血,手术后人工血管通畅。腔内修复术患者支架无移位,通畅,无肠缺血、无内漏发生。结论: 手术切除腹主动脉瘤疗效是满意、安全的。腔内治疗特别适用于高危患者。
大学生科技园地
2-(E)-取代苯亚甲基-5-二甲氨甲基环戊酮抗炎作用及胃肠道刺激性观察
许贵香, 孙祥瑞, 王亚男, 朱显璋, 吴华璞
2006, 31(6): 601-603.
摘要:
目的: 观察2-(E)-取代苯亚甲基-5-二甲氨甲基环戊酮(MB4)的抗炎镇痛及对胃黏膜的刺激作用。方法: 对小鼠分别局部涂搽二甲苯致鼠耳肿胀,腹腔注射醋酸致扭体反应,灌胃给药致胃黏膜的刺激作用。结果: MB4 20mg/kg、40mg/kg对鼠耳肿胀度均有抑制作用(P<0.05和P<0.01),明显提高小鼠痛阈(P<0.01),但未见明显的胃刺激作用。结论: MB4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且对胃黏膜刺激性小。
家兔肠缺血再灌注对膈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台晓燕, 徐涛, 王金花, 聂鑫, 杨丽丽
2006, 31(6): 603-604.
摘要:
目的: 观察家兔肠缺血再灌注对膈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 取家兔12只,随机分对照组、模型组,每组6只。复制家兔肠系膜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测定缺血前、缺血1 h及再灌注1 h、2 h膈肌肌电图(EMGdi),经计算机MedLab采样、数字化,快速富利叶转换(FFT)分析,计算高频/低频(H/L)比值和中心频率(Fc),数据作方差分析q检验。结果: 实验组在肠缺血再灌注后1 h和2 h时Fc明显降低(P<0.01)。结论: 肠缺血再灌注可降低膈肌肌电的Fc
临床医学
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24h内血压变化与其早期病死率的关系
陈育华, 陈齐鸣, 刘玉芳
2006, 31(6): 605-607.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24 h内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与早期病死率(1个月)及病死原因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3年来第一次确诊急性脑卒中患者46,监测发病24 h内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随访1个月。结果: 急性缺血或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与入院时收缩压和舒张压成"U"关系。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有一个最佳血压:缺血性为121~140/81~90 mmHg,出血性为141~160/91~100 mmHg,大于或小于该血压病死率均增高(P<0.05~P<0.01)。发病24 h内收缩压低于等于"U"形线低点的患者最常见的病死原因是心血管疾病,高于"U"形线低点的则是严重脑损伤。结论: 急性缺血或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24 h内血压过低或过高均与早期病死率增加有关,血压低者高病死率与心脏疾病有关;血压高者高病死率与脑水肿致严重脑损伤有关。
腹膜外结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王亚国, 李仕青
2006, 31(6): 607-608.
摘要:
目的: 总结腹膜外结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应用的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腹膜外结肠造口治疗低位直肠癌42例的病例资料,并与102例经腹结肠造口作比较,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造口的排便感。结果: 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腹膜外结肠造口40例经6~42个月的随访,有1例(2.5%)发生造口狭窄,35例(87.5%)患者获得排便感。腹膜内结肠造口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6%,28例(27.5%)患者获得排便感。两种方法比较,并发症发生及术后排便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和排便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便于患者对造口的清洁护理,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术后留置气管插管的疗效观察
蒋成义, 舒继红, 王伟
2006, 31(6): 609-611.
摘要:
目的: 探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hyponoea syndrome,OSAHS)患者术后留置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重度OSAHS患者26例,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或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韩氏-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手术,术后留置经鼻气管插管。带管期间,给予镇静、镇痛、呼吸道管理、心理教育等临床处理,并监测处理前、处理期间及拔除气管插管后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结果: 术后、OSAHS留置气管插管1 h后至拔除气管插管时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均明显低于处理前(P<0.05~P<0.01),6 h动脉血氧饱和度显著提高(P<0.01)。患者对气管插管耐受性提高,无一例发生呼吸道梗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通过积极的临床处理,重度OSAHS患者术后带气管插管安全、有效,能有效避免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
子宫平滑肌和胎膜内皮素受体-1表达与分娩发动的关系
张燕, 王豫黔
2006, 31(6): 612-613.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平滑肌和胎膜内皮素受体-1(ETa-R)表达水平与分娩发动的关系。方法: 分别于术中取正常晚孕临产组和未临产组(各30例)孕妇子宫平滑肌及胎膜,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子宫平滑肌和胎膜ETa-R的表达,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正常妊娠临产前后子宫平滑肌细胞胞膜、胞质均有ETa-R表达,且临产后其表达范围及强度均较临产前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胎膜组织中ETa-R主要定位于合体滋养细胞和中间滋养细胞,ETa-R表达强度在临产前后没有明显变化(P>0.05),但临产后其阳性细胞率较临产前增强(P<0.01)。结论: 分娩发动前、后子宫平滑肌及胎膜组织中ETa-R表达水平升高,并与分娩发动有密切关系,是诱发子宫收缩的重要因素。
甲型副伤寒21例临床特征和药敏分析
陈天平, 蒋连红
2006, 31(6): 614-616.
摘要:
目的: 探讨甲型副伤寒的临床特征和药物敏感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甲型副伤寒患者(副伤寒组)的临床特征和药敏特点,与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随机查找1994~1996年度的伤寒文献级(伤寒组)相比较。结果: 伤寒组和副伤寒组有伤寒及副伤寒中典型特征者、明显全身中毒症状者、相对缓脉、表情淡漠及脾肿大的发生率分别为86.1%、62.5%、36.4%、51%、12.6%和4.8%、38.1%、9.5%、5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发热、玫瑰疹及肝肿大的发生率分别为99.1%、14.1%、19.1%和100.0%、9.5%、2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伤寒组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率100.0%,三代头孢敏感率90%以上。结论: 甲型副伤寒临床症状不典型,中毒症状轻,脾肿大、相对缓脉和表情淡漠较多见。治疗首选喹诺酮类药物,次选第三代头孢菌素、氯霉素。
血清胆红素水平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
黄宇理, 包宗明, 蔡鑫, 高大胜, 张恒
2006, 31(6): 616-617.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对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诊断的意义。方法: 设冠心病组(CHD组)52例与对照组36例,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结果: CHD组TBIL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HD组TBIL浓度与CHO、TG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与HDL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TBIL具有防止脂质氧化,从而可减少CHD的发生。
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与C反应蛋白的关系及辛伐他汀疗效分析
周政
2006, 31(6): 618-620.
摘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与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及辛伐他汀保护血管作用的机制。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T2DM)患者69例,其中单纯T2DM组(A组)34例,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组(B组)35例,并选择2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C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三组血清CRP水平,并观察辛伐他汀治疗A、B组前后CRP、血脂的变化。结果: A组和B组血清CRP水平均高于C组(P<0.05和P<0.01),B组也明显高于A组(P<0.01)。血清CRP与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C-L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收缩压(SBP)、体重指数(BMI)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C-HDL)呈负相关关系(P<0.01)。辛伐他汀治疗后血清CRP、TC、LDL和ox-LDL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 血清CRP水平的检测对监测T2DM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辛伐他汀通过抗炎、抗氧化及调脂作用而发挥其对T2DM大血管的保护作用。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比较
张颖, 金钟
2006, 31(6): 620-621.
摘要:
目的: 比较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法,将50例择期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单胎孕妇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25例。术后分别采用0.15%罗哌卡因及0.125%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2 μg/ml)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观察各组术后48 h内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变化及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产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下肢运动阻滞程度低于B组(P<0.01),肌力恢复R组优于B组(P<0.01),R组副作用少。结论: 0.15%罗哌卡因混合芬太尼用于产科术后硬膜外镇痛,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COX-2、VEGF、cyclinD1在胃癌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表达及其意义
武春燕, 胡怀远, 马国栋, 刘岩
2006, 31(6): 622-623.
摘要:
目的: 探讨COX-2、VEGF、cyclinD1蛋白在胃癌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OX-2、VEGF、cyclinD1蛋白在60例胃癌组织和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OX-2、VEGF、cyclinD1在胃癌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76.67%、61.67%和40.00%、35.00%、1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5)。结论: COX-2、VEGF、cyclinD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有一定关系。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付晓艳, 秦锡虎, 陈同珏, 谈敏
2006, 31(6): 624-626.
摘要: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肿瘤细胞的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及免疫组化的S-P法,分别检测新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乳腺癌组织中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AI)和乳腺癌肿瘤组织的Ki-67抗原表达。结果: 新辅助化疗组肿瘤细胞AI均数为9.26%,比对照组肿瘤细胞AI均数3.36%明显增高(P<0.01)。新辅助化疗组肿瘤细胞Ki-67抗原过表达率为15.63%,比对照组Ki-67抗原过表达率50.0%低(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能诱导人体乳腺癌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并能抑制其增殖。
妇科急腹症腹腔镜诊治67例疗效分析
吴国华
2006, 31(6): 627-629.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妇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7例急腹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镜下情况及有无生育要求行个体化处理:患侧输卵管切除+对侧输卵管结扎,输卵管保守性手术,卵巢囊肿剥除术及盆腔粘连松解术。结果: 67例均得到及时治疗,无手术并发症及中转开腹。结论: 腹腔镜治疗妇科急腹症疗效显著,具有住院时间短、痛苦少、不增加术中术后并发症的优点,是治疗妇科急腹症最有效的方法,尤其适合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药物联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20例分析
朱秀敏, 许永丽, 张辉
2006, 31(6): 629-630.
摘要:
目的: 探讨斯皮仁诺、那他霉素滴眼液、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效果,并与单纯使用抗真菌药物比较。方法: 8例轻度角膜炎单服斯皮仁诺。12例中、重度角膜炎使用斯皮仁诺、那他霉素滴眼液、抗生素联合治疗。结果: 20例真菌性角膜炎全部治愈,2例并发角膜溃疡穿孔行结膜瓣移植,均保住眼球。结论: 斯皮仁诺、那他霉素滴眼液、抗生素联合用药对真菌性角膜炎治疗效果好。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252例
曹志刚, 刘军, 苏江浩, 沈明顺, 贾瑞鹏, 李文成, 朱佳庚, 梁凯, 吴剑平
2006, 31(6): 631-632.
摘要: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技术治疗252例输尿管结石,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36例,中段结石86例,下段结石130例。结果: 输尿管上、中、下段结石的排净率分别为88%、91%、95%。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15例(5.9%)。结论: 输尿管镜钬激光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安全的方法。
新生儿期后持续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
韩旻, 潘家华, 李社会, 郑利华, 叶晓琴, 王子斌, 袁建强, 孔宪珍, 高侠
2006, 31(6): 633-635.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期后持续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a iscmenthemic encephalopathy,HIE)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中、重度HIE患儿根据家长意见及患儿家庭的实际情况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39例(C组);观察组又分为A组37例和B组32例。A、B组患儿进行相同早期干预,A组患儿在新生儿期后均给予3个疗程的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儿常规育儿,1、6、12个月时随访。比较12个月时三组患儿的智能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结果: 12个月时A、B、C组患儿的MDI分别为92.027±8.48、87.844±7.89和83.821±8.693;PDI分别为93.216±9.096、88.500±8.474和84.231±9.068,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新生儿期后持续治疗可改善HIE的预后,且药物治疗结合早期干预综合治疗比单纯早期干预效果好。
肺癌根治术并发乳糜胸11例治疗分析
张全进, 周谦让, 杭红亮
2006, 31(6): 635-636.
摘要:
目的: 总结肺癌根治术并发乳糜胸的治疗体会。方法: 11例肺癌根治术并发乳糜胸患者均经实验室检查确诊,9例保守治疗,2例手术治疗。结果: 全部治愈,2例合并液气胸,1例合并糖尿病,1例合并高血压。出院后随访0.5~2年,无乳糜胸复发,1例半年后死于迟发性支气管胸膜瘘。结论: 肺癌根治术并发乳糜胸,经过及早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均能治愈。
放疗联合顺铂化疗治疗Ⅲ期子宫颈癌疗效分析
蒋鹏程, 周蓓蓓, 董丽萍, 周晨
2006, 31(6): 637-639.
摘要:
目的: 评价放疗联合顺铂综合治疗Ⅲ期子宫颈癌疗效。方法: 同期对比分析经放疗加顺铂化疗(放化组)90例和单纯放疗(单放组)74例Ⅲ期子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局部控制率、远处转移率和并发症。结果: 5年生存率放化组60.0%,单放组43.2%(P<0.05)。局部控制率放化组57.8%,单放组37.8%(P<0.05)。远处转移率放化组35.6%,单放组33.8%(P>0.05)。放射性直肠炎:放化组11.1%,单放组10.8%(P>0.05)。放射性膀胱炎放化组6.7%,单放组6.8%(P>0.05)。无因治疗而引起的死亡发生。结论: 放射治疗联合顺铂化疗能提高Ⅲ期子宫颈癌患者局部控制率和5年生存率,未改善远处转移率,副作用能耐受。
母乳性黄疸72例临床分析
孙素欣, 赵永
2006, 31(6): 639-640.
摘要:
目的: 提高对母乳性黄疸的认识,以期早诊断和治疗。方法: 72例确诊为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221 μmol/L者70例,其中总胆红素>342 μmol/L者22例,在光疗及茵栀黄、思密达中西医结合退黄治疗的基础上,暂停母乳48~72 h。总胆红素221~342 μmol/L者48例,在光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西医结合退黄治疗,继续母乳喂养。结果: 58例(80.6%)患儿在3天内血清胆红素水平降至原来水平的50%。结论: 母乳性黄疸可导致高胆红素血症,及时干预可加速黄疸消退,预后良好。
结直肠癌伴急性梗阻48例的外科治疗
缪文忠, 荣国强, 黄凯平
2006, 31(6): 641-642.
摘要: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伴急性梗阻的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48例结直肠癌伴急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术24例,一期肿瘤切除吻合口外置术或Hartmann术16例,捷径手术或双腔造口术8例。结果: 术后22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10例,切口感染8例,腹腔感染2例,切口裂开2例。4例病死,围手术期病死率为8.3%,余44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病情允许时,应当一期切除肿瘤行肠吻合术,积极的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合理的手术方式对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整体挡铅技术在鼻咽癌放疗中的应用
徐全敬, 段诗苗
2006, 31(6): 643-644.
摘要:
目的: 探讨整体挡铅技术在鼻咽癌放疗中的使用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经病理确诊的60例鼻咽癌患者,按组间均衡设计将其前瞻性地分为常规挡铅放疗组(A组)和整体挡铅放疗组(B组)各30例,6 MV X线照射鼻咽部,总剂量70~75.8 Gy,35~38次,摄片法制作整体挡铅保护垂体、脑干、小脑、眼球、口腔等重要器官,按RTOG和EORTC/RTOG标准观察急性期放射损伤。结果: 两组急性期放射损伤比较,整体挡铅组的口腔黏膜反应、垂体功能下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01),放射性中耳炎、视力下降、放射性咽炎和口干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癌采用整体挡铅技术能有效保护正常组织,减少了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且应用方便、安全、重复性好,值得推广使用。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46例临床分析
钟冲, 周皖兵, 李云
2006, 31(6): 644-645.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46例表现为MP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和诊治过程。结果: 46例患儿MP-IgM均阳性,60.9%患儿有肺部体征,阿奇霉素治疗有效。结论: 大部分MP肺炎有肺部体征,血MP-IgM可作为早期快速诊断的实验室检测指标。
子宫颈环行电切术治疗慢性子宫颈炎48例
高蕾, 黄丽丽
2006, 31(6): 646-647.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颈环行电切(LEEP)术治疗慢性子宫颈炎的疗效。方法: 将慢性子宫颈炎患者178例分为LEEP术组和子宫颈微波手术组,观察两组手术效果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 LEEP术组手术时间(<5 min)、术中出血、脱痂期出血过多和创面感染的发生率均少于微波手术组(P<0.05)。而子宫颈狭窄和子宫颈外口粘连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术治疗慢性子宫颈炎疗效好,围手术期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28例分析
赵立业
2006, 31(6): 647-648.
摘要:
目的: 提高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减少发生率及病死率。方法: 对28例DKA合并MO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情好转稳定者13例,病死15例,病死率53.6%。结论: DKA合并MOF的发生诱因以高血糖和感染居多。积极输液纠正脱水及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
胃癌根治术后淋巴瘘5例临床分析
梁栋, 潘耀东
2006, 31(6): 649-650.
摘要: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瘘的处理原则和方法。方法: 对胃癌术后淋巴瘘患者5例利用原有的引流管引流,同时低脂低钠高蛋白饮食1例,禁食、全胃肠外营养(TPN)2例,加用生长抑素2例。结果: 经非手术治疗5~24天,5例均痊愈。结论: 胃癌术后淋巴瘘的患者经低脂饮食或禁食、TPN后能治愈,有些患者需加用生长抑素,或手术治疗。
临床未触及肿块的乳腺癌影像学诊断25例分析
朱玉兰
2006, 31(6): 650-651.
摘要:
目的: 评价钼靶X线及高频B超在临床未触及肿块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5例临床未触及肿块的乳腺癌的钼靶X线征像、高频B超声像。结果: 临床未触及肿块的乳腺癌的钼靶X线征像有:泥沙针尖样成族钙化灶;非对称性局部乳腺腺体增厚伴收缩感,乳腺结构局部扭曲紊乱。高频B超声像有:不规则低回声结节,有血流通过;局部乳腺腺体增厚伴回声不均匀,且局部血供丰富。结论: 钼靶X线和高频B超联合使用可以提高临床未触及肿块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左半结肠及直肠癌性梗阻45例治疗体会
陈涛
2006, 31(6): 652-653.
摘要: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及直肠癌性梗阻的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05年收治的45例的临床资料。45例均经手术一期切除吻合治疗。结果: 痊愈44例,死亡1例;其中吻合口瘘3例,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 左半结肠及直肠癌性梗阻应尽可能争取一期切除吻合。
残胃并存食管癌手术消化道重建方式和手术入路的选择
缪劲, 张雷杨, 高岩, 陈鑫, 张爱平, 郭子黄
2006, 31(6): 653-654.
摘要:
目的: 探讨残胃并存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和手术入路。方法: 40例根治手术中,有16例残胃并存食管下段癌均经左第七肋间胸腹联合切口入路,其中9例充分游离胃小弯侧及前次手术的吻合口而保留胃底血管,将残胃连同脾、胰尾移入胸腔内,行食管残胃吻合;4例为保留结肠中动脉的结肠代食管术;3例为单纯游离胃底保留前次手术未切断的胃左动脉主干直接行食管残胃胃底吻合。24例食管中上段癌均行结肠代食管术,其中19例为左进胸加上腹部联合切口入路结肠代食管术,左胸顶吻合11例,颈吻合8例,5例为右胸、腹部、左颈部三切口入路结肠代食管颈部吻合术,结肠进胸的入路均为胸骨后。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颈部吻合口瘘3例,经保守治疗愈合。结论: 残胃并存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和手术入路具有多样性,其中残胃并存食管下段癌行弓下吻合的除了结肠代食管外,其他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也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且简化了手术操作过程,而残胃并存食管中上段癌由于食管切除较长,吻合位置较高仍以结肠代食管为最主要的术式。
预防医学
递增负荷运动对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钱荣
2006, 31(6): 655-656.
摘要:
目的: 通过建立运动性疲劳的人体实验模型,动态观察递增负荷运动对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取5周递增负荷训练模式,测定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2 max)和心率达到170次/分时身体的做功能力(physical working capacity,PWC170)。结果: 随着运动负荷递增,训练组PWC170训练全程均逐步增加,VO2 max较训练前提高(P<0.05),对照组实验前后VO2 max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5周递增负荷运动训练,机体运动能力增强,表现出良好的适应状态。
某市区中学生智力水平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赵红, 姚荣英
2006, 31(6): 657-659.
摘要:
目的: 研究中学生智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R),对198名11~14岁中学生进行智力测验,并对影响智力的因素作了调查。结果: 初中学生智商基本呈正态分布,男女学生的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业余爱好的学生的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均明显高于无业余爱好者(P<0.01),不同学校学生的智商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影响智力的主要因素有业余爱好、父母亲文化程度、父亲职业、学校和年龄等。结论: 提高父母文化水平,培养孩子的业余爱好,对促进中学生智力发展有重要意义。
检验医学
血液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细菌污染情况监测分析
朱雪峰, 蒋惠云, 张德力, 张梦兰
2006, 31(6): 660-662.
摘要:
目的: 调查血液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细菌污染和内毒素产生情况。方法: 倾注法检测细菌含量,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细菌,鲎试剂定性凝胶法检测内毒素含量。结果: 透析用水(反渗水)平均菌落数130 CFU/ml,内毒素检测阳性率5.8%,透析器入口处透析液平均菌落数259 CFU/ml,出口处透析液平均菌落数644 CFU/ml,A液和B液平均菌落数分别为13 CFU/ml和268CFU/ml。常见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非发酵菌为主)、革兰阳性杆菌及球菌。4~10月份细菌含量超过同年同类标本平均菌落数。结论: 血液透析用水在其生产、运输、循环使用及透析液在配制、储存等多个环节中可能造成污染,并与季节有一定的相关性。应加强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的监测工作。
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孙鹏, 陈桂艳
2006, 31(6): 662-662.
摘要:
精神卫生
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杨秀木, 李娜
2006, 31(6): 663-665.
摘要:
目的: 研究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乳腺癌患者按照对等匹配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为期20天的临床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的医学治疗和护理。以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LQ-100)为指标,观察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 干预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临床护理
一侧全肺切除26例术后护理体会
李秀贞
2006, 31(6): 665-667.
摘要:
目的: 探讨一侧全肺切除术后的护理。方法: 对26例行一侧全肺切除术的患者实施术后护理干预。其中肺癌24例,肺结核1例,毁损肺1例。结果: 左全肺切除19例,右全肺切除7例,术后并发活动性出血行二次进胸止血1例,支气管胸膜瘘1例,严重心律失常4例,低氧血症6例。25例痊愈出院,1例术后低氧血症合并心律失常,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 加强术后护理是一侧全肺切除患者术后顺利康复的重要保障。
子宫颈癌根治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与尿路感染的观察
刘芹
2006, 31(6): 668-669.
摘要:
目的: 观察子宫颈癌根治术后留置导尿管不同更换时间与尿路感染的关系,并探讨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子宫颈癌Ia~Ⅱa根治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6例,观察组患者子宫颈癌根治术后持续留置导尿管14天,中间不予更换;对照组患者术后7天更换一次导尿管,留置导尿管14天。监测两组尿白细胞计数。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4天尿白细胞计数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严格按照护理质控与医院感染的要求下,子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留置导尿管可在14天拔除,中间无须更换。
康复训练在食管癌根治术后的效果评价
王万霞, 宋丽萍
2006, 31(6): 669-670.
摘要:
目的: 评价康复训练和人性化沟通方式在食管癌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食管癌患者71例,随机分成训练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训练组予康复训练的同时与患者进行人性化沟通,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 训练组患者术后自主咳嗽排痰者明显早于对照组(P<0.005),训练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01)。术后训练组并发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康复训练与人性化沟通能促使患者术后及时有效的自主咳嗽、排痰,缩短住院天数,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的身心痛苦与经济负担。
口服甘露醇注射液代替肥皂水灌肠的观察
胡庆玲
2006, 31(6): 671-672.
摘要:
目的: 探讨口服甘露醇注射液代替肥皂水灌肠在妇科手术中的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90例患者,其中69例口服20%甘露醇灌肠,21例以肥皂水灌肠,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口服甘露醇组有效率为89.96%,肥皂水灌肠组有效率为90.48%,两组疗效相同(P>0.05),但口服甘露醇注射液组较肥皂水灌肠组术后排气早(P<0.05),且无副作用,操作方便,患者易于接受。结论: 口服20%甘露醇注射液清洁肠腔,疗效好,无副作用,在妇科手术中可以代替肥皂水灌肠。
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疗效观察及护理
张艳芳, 孙涛
2006, 31(6): 672-673.
摘要:
目的: 总结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6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EEN及延迟期肠内营养组(DEN),EEN组30例,术后24 h开始给予所需50%肠内营养支持,另50%由肠外营养补充,持续3天,过渡到全肠内营养;DEN组30例,进行全肠外营养,直至肠蠕动恢复,再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观察两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结果: 术后EEN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早于DEN组(P<0.001);住院时间亦显著少于DEN组(P<0.001)。术后两组各种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可促进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良好的营养支持方法。
微量注射泵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
刘丽, 蔡荣兰, 邢彩英
2006, 31(6): 674-675.
摘要:
目的: 探讨微量泵在早产儿输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护理要点。方法: 所有早产儿入院后除保暖、合理喂养、维持有效呼吸、预防感染外均采用微量注射泵输液。结果: 129例早产儿好转出院106例,自动出院13例,病死10例,病死率7.8%。结论: 采用微量注射泵给药具有恒速、恒量、容易控制输液速度等特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有效、省时省力的给药方法。
成批烧伤患者的急救及护理
徐卫红, 侯翠侠
2006, 31(6): 675-676.
摘要:
目的: 探讨瓦斯爆炸中成批烧伤患者治疗中护理方法。方法: 组成紧急抢救小组,进行快速院前急救,实施转运中监护,对重度烧伤患者严格消毒隔离,严密全程监测病情,迅速清理创面,合理补液抗休克,营养及恰当的心理护理等。结果: 47例全部抢救成功,其中12例重度烧伤患者平均住院63天。结论: 快速院前急救,迅速抗休克及清理创面,严格消毒隔离,根据伤情特点,采用相应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阿托品不同给药方法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探讨
施冠华, 单新莉, 王丽
2006, 31(6): 677-678.
摘要:
目的: 探讨阿托品不同给药方法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影响。方法: 对8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分别采用阿托品静脉滴注组(46例)与静脉推注阿托品组(42例),观察两组患者生命体征。采用χ2和t检验。结果: 静脉滴注组治愈44例,病死2例;静脉推注组治愈38例,病死4例(P>0.05)。结论: 用静脉滴注阿托品抢救有机磷中毒,比静脉推注恢复周期短,稳定,易观察病情变化,生命体征波动比静脉推注小。
内镜取石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围术期护理
余永红, 张鹏年
2006, 31(6): 678-679.
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取石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86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拟行内镜下取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结果: 86例均顺利接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出现并发症5例,并发症发生率5.81%(5/86)。结论: 内镜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护理中应根据老年患者的身心特点,加强术前指导,侧重术后观察。
急诊PTC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周静
2006, 31(6): 680-681.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coronary angioplasty+stenting,PTCA+S)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4例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穿刺部位出血情况,预防拔管综合征及康复指导。结果: 通过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患者能接受手术,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减少患者的病死率,缩短了康复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结论: 术前心理护理、术后临床护理及康复指导是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较佳的护理治疗途径。
口咽入路斜坡脊索瘤切除术1例围手术期护理
陆婕, 周英, 魏兆蛾
2006, 31(6): 681-682.
摘要:
妇科手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时纯
2006, 31(6): 683-683.
摘要:
小儿气管异物的围手术期护理
魏兆娥, 郑厚君, 陆婕
2006, 31(6): 684-685.
摘要: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席洪梅
2006, 31(6): 685-685.
摘要: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4例护理体会
金晶
2006, 31(6): 686-686.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