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优秀期刊
  • 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1年  36卷  第12期

基础医学
RNA干扰Heparanase基因表达对胆囊癌侵袭性影响的体外研究
李三红, 刘会春, 周少波, 金浩
2011, 36(12): 1289-1292,1295.
摘要: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沉默人胆囊癌GBC-SD细胞中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基因的表达,探讨抑制HPA基因后对GBC-SD细胞侵袭性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人HPA基因miRNA重组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质粒转染入人胆囊癌GBC-SD细胞,RT-PCR检测转染前后HPA mRNA表达情况,选出对HPA基因沉默效果最佳的质粒。通过划痕损伤试验和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干扰沉默HPA表达后对人胆囊癌GBC-SD细胞侵袭性的影响。结果:质粒pcDNA6.2-GW/EmGFPmiR-HPA-2沉默人胆囊癌GBC-SD细胞HPA mRNA表达的效果最好。划痕损伤试验中胆囊癌GBC-SD细胞的迁移距离在12 h、24 h pcDNA6.2-GW/EmGFP-miR-HPA-2组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P<0.01)。pcDNA6.2-GW/EmGFPmiR-HPA-2组中穿过Transwell小室基质的胆囊癌GBC-SD细胞数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1)。结论:靶向人HPA基因miRNA重组质粒能有效抑制HPA基因的表达,抑制人胆囊癌GBC-SD细胞的侵袭能力。
锰对大鼠肝脏线粒体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
申玲, 贾克
2011, 36(12): 1293-1295.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锰对大鼠肝脏线粒体的氧化损伤作用,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MnCl2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2、8、32 g/kg MnCl2溶液,每天1次,连续30 d后取大鼠肝组织测定线粒体PT孔、线粒体膜肿胀度、线粒体膜电位、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C、羟自由基(O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各组间肝线粒体PT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nCl2高剂量组线粒体膜肿胀度小于对照组和MnCl2低剂量组(P<0.05);MnCl2高剂量组线粒体膜电位光密度均低于其他3组(P<0.05~P<0.01)。与对照组和MnCl2低剂量组相比,MnCl2中、高剂量组肝线粒体SDH均下降(P<0.01),且MnCl2中、高剂量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与对照组和MnCl2低剂量组相比,MnCl2高剂量组肝线粒体细胞色素C上升(P<0.05)。MnCl2高剂量组肝线粒体OH·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MnCl2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线粒体GSH-PX显著降低(P<0.05)。结论:锰可导致线粒体氧化损伤,引起大鼠肝线粒体PT孔开放、膜电位下降,SDH、GSH-PX降低,细胞色素C、OH·显著升高,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与LKB1在肥胖大鼠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糖脂代谢的影响
程媛, 王佑民
2011, 36(12): 1296-1298.
摘要:
目的:探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与LKB1在肥胖大鼠脂肪组织的表达及其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30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C组)和高脂饮食组(HF组),各15只,分别予普通饲料喂养和高脂饲料喂养。喂养16周后,HF组大鼠体重高于NC组20%者为成功建立模型。所有大鼠过夜禁食后,麻醉状态下测量体重(BW),取静脉血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处死大鼠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骨骼肌组织中AMPKα、磷酸化AMPK(P-AMPKα)和磷酸化LKB1蛋白(P-LKB1)的表达。计算AMPK活性。结果:与NC组比较,HF组大鼠BW、FFA、TG、FPG、FINS均升高(P<0.05~P<0.01),脂联素水平降低(P<0.05),骨骼肌组织中P-AMPKα和P-LKB1蛋白表达降低,AMPK活性降低(P<0.05)。结论: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营养性肥胖,降低LKB1和AMPK的活性,从而导致TG和TCH的合成增加,血糖升高,形成胰岛素抵抗。
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生长因子-C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朱小康, 韩福生, 李兴文, 刘先富
2011, 36(12): 1299-1302.
摘要: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血管生长因子-C(VEGF-C)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其在直肠癌的发生和淋巴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sion plus法检测72例直肠癌组织中HIF-1α、VEGF-C的表达及VEGFR-3染色的微淋巴管密度。结果:HIF-1α、VEGF-C在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77.8%、83.0%和44.4%、4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者中HIF-1α阳性率为90.0%,无转移者为63.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8,P<0.01);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者中VEGF-C阳性率为95.0%,无转移者为68.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2,P<0.01)。在直肠癌高、中分化组和低、未分化组HIF-1α阳性率分别为12%和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C阳性率分别为14%和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1α与VEGF-C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相关关系(r=0.105,P<0.01)。结论:HIF-1α、VEGF-C在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高表达,在癌旁组织中低表达,且其阳性表达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与年龄、性别无关。HIF-1α、VEGF-C在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具有相关性,两者在直肠癌浸润转移过程中可存在协同效应。
临床医学
原位回肠新膀胱与乙状结肠新膀胱早期贮尿囊功能的比较
薛胜, 李庆文, 张家俊, 陈志军, 王成勇
2011, 36(12): 1303-1305.
摘要:
目的:评价原位回肠新膀胱(IN)与乙状结肠新膀胱(SN)术后早期贮尿囊功能状态。方法:7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和肠道原位新膀胱术,其中行IN 40例,行SN 33例。采用影像学、尿流动力学检查和控尿状态评估早期新膀胱的功能。结果:73例平均随访12个月,无围手术期病死病例。术后3~6个月,IN组最大贮尿量为(485±60) ml,较SN组的(350±52) ml多(P<0.01);膀胱充盈压及排尿膀胱压均较SN组降低(P<0.01);IN组白天尿控满意率为87.5%,SN组为90.9%;SN组夜间尿控满意率为48.5%,IN组为6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N组出现2例上尿路轻度积水,肾功能轻度受损。结论:采用去管化的回肠或乙状结肠重建新膀胱能达到足够的贮尿容量和可接受的尿动力学改变,获得满意的日间控尿。SN夜间控尿较IN差。夜间尿失禁仍是肠道膀胱替代术所面临的问题。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蒋成义, 周蕾, 詹晓东, 舒继红
2011, 36(12): 1306-1308,1311.
摘要:
目的: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s,iNOS)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NOS在喉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6例喉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iNOS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喉癌患者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关系。结果:iNOS在喉癌组织中表达率为81.82%,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6.06%(P<0.05)。不同临床分期、临床分型喉癌患者的iNOS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病理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OS可能是喉癌侵袭转移机制中的重要肿瘤标志物,在喉癌的淋巴结转移中具有一定作用,对于喉癌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无痛胃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杨清峰, 张旭, 江泳, 周磊, 张爽, 房玉亮, 黄敏
2011, 36(12): 1309-1311.
摘要: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5例肝硬化患者共行35例次胃镜下套扎治疗,其中行普通胃镜组(普遍组)10例次,无痛胃镜组(无痛组)25例次;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术后调查患者对胃镜下套扎治疗的耐受情况及医生对手术的满意度,以及术前和术后7 d的肝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结果:除普通组术中的舒张压、收缩压高于无痛组外(P<0.05),2组患者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在术前、术中、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操作医生对食管蠕动及视野满意度无痛组明显高于普通组(P<0.01);2组术前、术后7 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组术后7 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凝血酶原时间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普通组术后7 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无痛胃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是一种安全、易被患者接受且手术医生满意度较高的治疗方法。
临床无肌病皮肌炎10例临床分析
谢长好, 陈琳洁, 李志军, 范晓云, 梅永君
2011, 36(12): 1312-1313,1316.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无肌病皮肌炎(clinically amyopathic dermatomyositis,CADM)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10例CADM患者的皮肤、肌肉损害以及肺部病变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CADM患者均出现皮肌炎特征性的皮肤改变,其中Gottron疹9例,向阳疹8例,颈部V区疹10例,披肩疹5例。9例患者合并肺间质病变,其中4例在随访中病死,主要病死原因为合并肺间质病变进展至呼吸衰竭。结论:肺间质病变是CADM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病死的主要原因,临床上须高度警惕,一旦发现应积极治疗。
血清钙和C反应蛋白早期预测急性胰腺炎危重度的价值
许峰
2011, 36(12): 1314-1316.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钙和C反应蛋白(CRP)对急性胰腺炎(AP)危重程度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检测52例轻型AP(MAP)和21例重症AP(SAP)患者发病1~4天血清钙和CRP水平,并对这2项指标预测SAP的价值进行评估。结果:入院第1天,AP患者血清CRP水平即明显增高,第2天达高峰,SAP组比MAP组增幅更为显著(P<0.01);此时CRP诊断SAP的灵敏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7.3%、91.8%和0.924。MAP组患者血清钙无明显变化(P>0.05),而SAP组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钙水平即显著降低(P<0.01),随着时间推移,血清钙水平继续下降;血清钙诊断SAP的灵敏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2.4%、86.1%和0.876。结论:血清钙和CRP可作为早期判断AP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
儿科败血症分离菌582株细菌谱及耐药性分析
时花, 都鹏飞
2011, 36(12): 1317-1319.
摘要:
目的:探讨儿科败血症细菌谱的改变和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582例败血症患儿血培养阳性分离菌株的细菌谱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05~2007年的263例患儿设为A组、2008~2010年的319例患儿设为B组,比较2组细菌谱及耐药性的变化。结果:共分离菌株58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58株(61.5%),革兰阴性菌188株(32.3%),念珠菌8株(1.4%),其他28株(4.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1.2%、大肠埃希菌20.4%、金黄色葡萄球菌6.4%、肺炎克雷伯杆菌3.4%、肠杆菌3.4%。B组分离菌株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于A组分离菌株,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株增加。结论:儿科败血症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并有逐渐增长趋势;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应用,细菌的耐药性增加明显。
头皮半冠状切口在治疗颧骨颧弓骨折中的应用
汪国栋, 张辉, 顾巍
2011, 36(12): 1320-1321.
摘要:
目的:观察头皮半冠状切口加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在治疗颧骨颧弓骨折的应用疗效。方法:对34例采用头皮半冠状切口骨折复位加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颧骨颧弓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术后并发症发生,面部外形及功能恢复均较满意。结论:头皮半冠状切口结合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颧骨颧弓骨折,具有切口隐蔽、固定可靠、功能恢复满意的治疗效果。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治疗重度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刘成, 张泓
2011, 36(12): 1322-1324,1327.
摘要:
目的: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在重度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重度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ω-3PUFAs。2组患者均完善相关检查,常规治疗为抗感染、脱水降颅压等,均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均给予能量补充105~125 kJ·kg-1·d-1,干预组中部分热量由ω-3PUFAs的脂肪乳剂来提供。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7天监测患者当日最高体温、呼吸频率、心率、白细胞计数及氧合指数,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ICU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期间的费用。结果:2组的临床指标在第2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白细胞计数均呈下降趋势,氧合指数呈上升趋势,与时间呈相关性,干预组在第4和7天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第7天观察患者预后转归,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及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ω-3PUFAs对重度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EOF与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比较
张红宇, 吴昌平, 吴骏, 周文杰, 王琦, 孟婕
2011, 36(12): 1325-1327.
摘要: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表阿霉素、氟尿嘧啶及亚叶酸钙与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晚期胃癌患者75例,采用EOF方案(EOF组)化疗39例,XELOX方案(XELOX组)化疗36例,每3周为1个疗程,均于化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对比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EOF组总有效率为43.6%,XELOX组总有效率为41.7%,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ELOX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EOF组(P<0.01),但都为Ⅰ、Ⅱ度。EOF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脱发的发生率均高于XELOX组(P<0.01)。结论:EOF方案和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均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均可耐受。XELOX方案用药方便,适合年老体弱的患者,而EOF方案在复治患者中有一定的优势。
超声引导下经皮硬化治疗淋巴管畸形10例疗效分析
李丹, 张莉, 熊竹友, 王怀谷
2011, 36(12): 1328-1329,1332.
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硬化治疗淋巴管畸形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10例临床诊断为淋巴管畸形并经超声与磁共振检查确定病变类型、范围、大小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硬化治疗。结果:治愈8例,有效2例。无过敏、局部溃破、肺纤维化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硬化治疗淋巴管畸形,操作简单,定位准确,使损伤最小化,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86例
鲁卫民, 蒋政干, 王志金, 李庆文
2011, 36(12): 1330-1332.
摘要: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的碎石率、排石率及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次碎石成功82例;3例结石上移至肾盂,置双J管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1例因结石远端狭窄、扭曲,输尿管镜无法插入,改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2.3±7.4)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5±1.7) d。术后随访1~3个月,结石排净率98.8%(85/86)。术中输尿管穿孔1例,术后发热6例。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是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方法,是输尿管中下段结石首选的治疗方法。
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
程凯, 周少波, 贲大刚, 褚亮, 蒋磊
2011, 36(12): 1333-1335.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及避免中转开腹的措施。方法:对11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急诊LC,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103例成功完成LC,9例中转开腹。急诊LC成功患者的胆囊壁厚度、急性胆囊炎的发作次数、上腹部手术史、胆囊管结石嵌顿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9例中转开腹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胆囊壁厚度、上腹部手术史、急性胆囊炎发作次数(> 3次)、胆囊管结石嵌顿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等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仔细分析危险因素,掌握操作技巧是降低并发症和中转开腹率的有效措施。
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
朱刚, 刘宝
2011, 36(12): 1336-1338.
摘要: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诊断危重患者脓毒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ICU危重患者64例,根据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院/美国危重病医学会共识会议制定的脓毒症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50例,非脓毒症组14例,另选同期健康人22名为对照组。固相免疫层析法半定量测定PCT水平,定量免疫速率比浊法测定CRP水平,观察各指标诊断危重患者脓毒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Youden指数。以灵敏度为纵坐标,1-特异度为横坐标,分析ROC曲线,并确定检测的最佳阈值。结果:PC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Youden指数及ROC曲线下的面积值均优于CRP。而PCT联合CRP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率优于各指标独立诊断。结论:PCT对脓毒症有很好的临床诊断价值,联合PCT及CRP诊断脓毒症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率。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
叶晓琴, 郑利华, 高侠, 韩旻
2011, 36(12): 1339-1340.
摘要: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4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红霉素5 mg·kg-1·d-1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5~7 d。结果:治疗组的呕吐停止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达完全胃肠道营养时间及恢复到出生体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时间(P<0.05)。治疗组出现2例腹泻,对照组出现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血清内脂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
华启洋, 张宁汝, 周桂建, 张恒
2011, 36(12): 1341-1342,1345.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内脂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及其在斑块失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40例ACS(ACS组)、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26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清内脂素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并比较两者相关性。结果:ACS组血清内脂素和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ACS患者中血清内脂素与MMP-9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血清内脂素与ACS具有相关性,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对其测定有助于ACS的早期防治。
乙酰肝素酶和syndecan-1表达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关系
邵华明, 王穗暖, 李璐, 张一
2011, 36(12): 1343-1345.
摘要:
目的:检测脑胶质瘤组织中乙酰肝素酶和syndecan-1的表达水平,探讨它们和肿瘤级别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乙酰肝素酶mRNA和syndecan-1 mRNA在40例脑胶质瘤组织和10例良性脑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表达水平和肿瘤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胶质瘤中,乙酰肝素酶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脑肿瘤(P<0.01),并且随着肿瘤的恶性程度增高,乙酰肝素酶的表达也明显增高(P<0.01),syndecan-1的表达明显低于良性脑肿瘤(P<0.01),并且随着肿瘤的恶性程度增高,syndecan-1的表达也明显降低(P<0.01)。乙酰肝素酶与syndecan-1在Ⅰ~Ⅱ级脑胶质瘤中表达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在Ⅲ~Ⅳ级脑胶质瘤中表达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在各级胶质瘤中表达相关性的总体分析均显示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乙酰肝素酶在脑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syndecan-1在脑胶质瘤中低表达,而且表达水平和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它们的检测可以作为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判断的参考,为探讨脑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预后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0例临床分析
潘龙, 童宗培, 徐翠香
2011, 36(12): 1346-1347.
摘要:
目的:观察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疗效,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对20例经脐单孔L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胆囊炎并胆结石11例,胆囊炎并胆囊息肉7例,胆囊炎、胆结石合并胆囊息肉2例。结果:20例LC均获成功,无感染及胆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4~7天出院。术后1个月复诊,脐部手术瘢痕不明显。结论:经脐单孔LC有微创与美容相结合的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具有推广价值。
硬膜外阻滞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陈龙, 房孝梅, 张茂银, 刘功俭, 朱煊, 陈西艳
2011, 36(12): 1348-1349,1352.
摘要: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的影响。方法:将ASAⅠ~Ⅱ级择期行胸科手术的食管癌和肺癌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A组)和全身麻醉(B组)。A组在全麻诱导前行硬膜外穿刺,选择T5-6或T6-7间隙,局麻药选用1.5%利多卡因4 ml,确定硬膜外麻醉有效后再行全麻诱导。2组患者全麻诱导均采用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2~0.3 mg/kg、芬太尼3~4 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诱导成功后插入双腔导管,维持采用吸入1%~3%七氟烷,泵入瑞芬太尼并间断静注顺式阿曲库铵。A组持续泵入1.5%利多卡因5~6 ml/h直至手术结束。B组单纯全麻。记录2组术前、术中和手术结束时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氧饱和度和ScVO2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平稳。2组病例在单肺通气和手术后的ScVO2均比手术前有明显的降低(P<0.01),但B组较A组下降更多。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以显著提高胸科手术患者ScVO2,降低氧的消耗。
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
王献军, 夏勇
2011, 36(12): 1350-1352.
摘要: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DSCTA)诊断冠心病(CHD)合并糖尿病患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对48例CHD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DS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SCTA与CAG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严重程度的差异。结果:48例患者中,DSCTA成像诊断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91%、100.00%、100.00%、94.72%;2种方法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SCTA与CAG在诊断CHD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方面有显著相关关系(P<0.01)。结论:DSCTA对CHD合并糖尿病患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能作出可靠诊断。
桩核冠修复残根残冠的治疗体会
陈琳
2011, 36(12): 1353-1354.
摘要:
目的:总结前后牙残根、残冠经桩核冠修复后的治疗体会。方法:对126颗前后牙残根、残冠先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前牙采用铸造桩核或成品螺纹根管桩、树脂核,后牙采用成品螺纹根管桩、树脂核加烤瓷熔附金属全冠或金属全冠的修复方法。结果:126颗前后牙残根、残冠12个月后复查,成功120颗,失败6颗。结论:前后牙牙周无明显破坏的残根、残冠经过完善彻底的根管治疗后,前后牙采用铸造桩核或成品螺纹根管桩、树脂核加烤瓷熔附金属全冠或金属全冠的修复方法,完全可以保留并能承担口腔正常的咀嚼功能,并能满足前牙美观要求。
焦虑症误诊为冠心病30例临床分析
许春奇, 钟平, 马峥飞
2011, 36(12): 1355-1356.
摘要:
目的:探讨焦虑症误诊为冠心病的常见原因。方法:对30例误诊为冠心病的焦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相对年轻,30~45岁,女性是男性1.5倍,并且大部分患者社会和精神压力较大;治疗后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痊愈6例,显著好转18例,好转5例,无效1例。结论:焦虑症和冠心病有很多相似或相同症状,易误诊误治,临床医生要具有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在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后,综合分析评估病情,减少误诊误治。
超敏C反应蛋白和心房颤动的关系
程仁力, 黄涛, 张澍, 黄利军, 孙彤, 谢后田
2011, 36(12): 1357-1358,1361.
摘要: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探讨炎症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将84例心房颤动患者分为持续性心房颤动组(> 30 d)43例和阵发性心房颤动组(< 48 h)41例,并选择40例水平窦性心律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hs-CRP。结果:持续性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和对照组(P<0.01),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房颤动与炎症有关,炎症参与了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
钼靶X线术前定位活检在触诊阴性乳腺病变中的应用
周锐, 王圣应, 高之振
2011, 36(12): 1359-1361.
摘要:
目的:探讨钼靶X线术前定位活检在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5例临床触诊阴性,乳腺钼靶X线检查发现异常并行穿刺定位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患者均一次性手术切除病灶,金属定位导丝完整取出,无一例并发症,术后诊断乳腺癌23例,余62例为良性病变。结论:钼靶X线术前定位活检是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变定性诊断的有效方法,安全可靠,也是发现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手段。
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临床观察
马春明, 李军
2011, 36(12): 1362-1364.
摘要: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05例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应用抗生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IG,根据Child-Pugh评分分层观察治疗效果。结果:Child-Pugh < 10分患者,2组感染1周后均有胆红素升高、胆固醇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2组治疗1周感染控制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 10~15分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感染有效率分别为80.00%和46.15%,无效率为20.00%和53.85%(P<0.05)。结论:对Child-Pugh评分10~15分的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患者,早期联合应用IG治疗能提高抗感染的疗效,可能有助于减少二重霉菌感染的发生。
不典型胎盘早剥48例的临床诊断
江雪华
2011, 36(12): 1365-1366.
摘要:
目的:探讨不典型胎盘早剥临床诊断的方法,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48例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不典型胎盘早剥发生率占同期总分娩数的1.6%,诊断主要依靠B超和胎心监护仪等监测数据和临床体征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准确率为91.7%。结论:提高不典型胎盘早剥诊断率应根据病史、临床症状、B超检测结果、电子胎心监护等进行动态观察。
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126颗牙体缺损的疗效分析
朱振亚
2011, 36(12): 1366-1368.
摘要:
目的:观察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126颗牙体缺损,并随访1~8年,检查修复后牙体和充填体状况,对临床修复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分别于修复后1、3、5、8年随访,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1.27%、80.95%、60.32%和32.54%,其中失败病例主要表现为充填物脱落、继发龋、变色或染色。结论: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牙体病色泽美观,耐磨,操作方便,成功率较高,远期疗效有待提高。
髂前下棘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32例
周宗瑜
2011, 36(12): 1368-1369.
摘要:
目的:评价髂前下棘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的价值。方法:对32例Tile B型骨盆骨折患者采用髂前下棘进钉,予以有限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固定10~13周。结果:32例均获得4~18个月随访,骨折复位良好,均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压疮;8例出现浅表钉道感染,取钉后换药1周内切口愈合,外固定螺钉均无明显松动。结论:采用髂前下棘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方法不但加强了骨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而且恢复骨盆解剖序列的连续性,操作相对简便,患者更易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青年人脑梗死74例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余宗洋, 陈久权
2011, 36(12): 1370-1371.
摘要:
目的:探讨青年人(< 45岁)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74例青年人脑梗死均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血液循环,营养脑神经细胞及对症治疗。结果:51例患者病因明确,其中高血压、高血脂为主要原因,其次为风湿性心脏病、血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糖尿病;6例有偏头痛病史,而口服避孕药、吸烟、饮酒是常见的诱发因素;腔隙性脑梗死53例,大面积脑梗死6例;治愈好转率为98.65%,复发率为1.37%。结论:青年人脑梗死以高血压、高血脂为主要原因,预后较好,早期病因干预是防治脑梗死的主要措施。
痛点注射镇痛液联合针刀治疗跟骨骨刺疼痛的效果观察
吴克刚
2011, 36(12): 1371-1372.
摘要:
目的:观察痛点注射镇痛液联合针刀治疗跟骨骨刺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跟骨骨刺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A组采用痛点注射镇痛液联合小针刀微创松解术治疗,B组单纯采用痛点注射镇痛液治疗;随访6个月评定2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有效率为96.6%,B组有效率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痛点注射镇痛液联合针刀治疗跟骨骨刺疼痛,疗效好且不易复发。
检验医学
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与CD8+CD28+T细胞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涂远航, 荣梅生, 马勇
2011, 36(12): 1373-1376,1379.
摘要: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与CD8+CD28+T细胞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核酸原位杂交法检测轻、中、重度乙型肝炎肝组织中HBV抗原及核酸的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CD28T细胞表达并比较。结果:重度、中度、轻度乙型肝炎中HBsAg(+) HBcAg(+)、HBsAg(+) HBcAg(-)、HBsAg(-) HBcAg(+)和HBsAg(-) HBcA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CD8+CD28+T细胞水平较对照组低,中度和重度乙型肝炎患者CD8+CD28+T细胞和CD8+CD28-T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CD8+CD28+T细胞随着炎症分级逐级升高,CD8+CD28-T细胞却随着炎症分级逐级减低(P<0.01)。HBsAg(+) HBcAg(+)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CD8+CD28+T淋巴细胞表达低于HBsAg(+) HBcAg(-)、HBsAg(-) HBcAg(+)和HBsAg(-) HBc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表达(P<0.05~P<0.01)。HBV DNA、HBeAg在不同分级炎症活度中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组织HBV更能准确反映肝组织HBV DNA复制情况,是机体免疫状态的间接反映,可作为抗病毒治疗适应证选择及疗效预测因子。CD8+T淋巴细胞表面CD28分子的表达强度与HBV的清除密切相关,CD28高表达可促进肝细胞内HBV清除。
血标本存放时间对血细胞检测结果的影响
谢军
2011, 36(12): 1377-1379.
摘要:
目的:探讨室温下正常及病理水平血标本存放时间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40名体检健康人员(对照组)以及20例血液疾病患者(血液病组)血标本,在20 min内检测,然后分别测定室温(25±0.5)℃放置8、9、10、11、12和24 h血细胞参数值。以20 min内测定结果为对照,所有时间点测定结果与之比较。结果: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测定值与对照组相比,PLT呈下降趋势,11 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时降低明显;对照组血标本检测结果中,WBC分类变化显著,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及单核细胞比例升高(P<0.05);血液病组血液标本检测结果中,RBC、PLT均出现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室温放置10 h内标本,重复性较好,结果可靠,可为临床样本检测、复查核对,提高分析前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南京地区儿童肠道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血清型的分布及耐药性
徐飞, 迟富丽, 谈华, 刘雪梅, 阳艳丽, 钟天鹰
2011, 36(12): 1380-1381,1384.
摘要: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儿童细菌性腹泻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的主要血清型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对5 409例粪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并用血清学方法鉴定E.coli血清型,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E.coli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5 409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出633株E.coli,检出率为11.70%;血清学分型共检出12种血清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检出率达82.15%。结论:E.coli是引起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一种重要致病菌,且多重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应开展对E.coli的检测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E.coli感染。
血清胱抑素C测定在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葛玲, 程训民, 毛诗海, 崔杰西, 张琪, 纪杨
2011, 36(12): 1382-1384.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的水平在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110例肾功能损害患者血清中Cys C,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尿酶电极法测定血清尿素氮,按照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水平分为5期,并对各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10例肾功能损伤患者,各期血清Cys C水平随eGFR的降低而逐渐升高(P<0.01);5期之间Cys 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5期血清Cys C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2.94%、64.29%、92.00%、100.00%、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ys C是早期诊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敏感指标,在肾病早期诊断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7600-020型和Vitros-350型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电解质结果的比对分析
孙丽
2011, 36(12): 1385-1387.
摘要:
目的:比对分析日立7600-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美国强生Vitros-350型干式化学分析仪测定血清电解质的结果,并作偏差评估,以保证测定结果的一致性。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EP9-A2文件》的要求,以7600-020系统为比对方法,Vitros-350系统为试验方法,分别在2台仪器上测定血清电解质,并记录数据,检查离散点,计算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r),并对其进行偏倚评估。结果:2台仪器3个项目的检测结果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临床接受性评价均未超过CLIA'88允许误差的一半。结论:日立7600-020型全自动生化仪和强生Vitros-350型干式生化分析仪电解质测定结果基本一致,具有很好的可比性,临床检测过程中可任选一种进行电解质测定。
双重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方法的建立
倪勇, 孙余婕
2011, 36(12): 1388-1390.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能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时能快速鉴别是否具有耐甲氧西林基因的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NUC基因的保守区为靶区域设计特异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同时针对耐甲氧西林特异MecA基因设计另一对引物和探针;2条探针的5'端标记不同荧光报告基团(FAM和HEX),3'端标记荧光淬灭基团,建立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样本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鉴别其是否具有耐甲氧西林基因,并对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的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评价。结果:双重荧光PCR方法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耐甲氧西林基因分别进行特异扩增,两者均为阳性时可判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基因特异扩增阳性而耐甲氧西林基因特异扩增阴性可判为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同种属的表皮葡萄球菌、粪链球菌、藤黄微球菌等病原体均无扩增;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的灵敏度最低可检测至100个菌体。结论: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不仅能实现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社区感染和临床感染的监控,同时也可为临床上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的用药提供必要的依据。
多发性骨髓瘤32例骨髓细胞学诊断及分型
张守永, 广圣芳
2011, 36(12): 1391-1392.
摘要: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骨髓细胞学诊断和分型以及其他实验室相关指标特征,提高对MM的认识。方法:对32例MM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M患者可引起贫血、血涂片中红细胞的分布异常、红细胞沉降率(ESR)加快、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增高、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显著降低、蛋白尿等,根据骨髓片中瘤细胞形态可分为浆细胞型、幼浆细胞型、原浆细胞型和网状细胞型。结论:骨髓检查对MM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血常规检查、血涂片红细胞分布、ESR、血清蛋白测定等对MM的协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二者结合能够提高MM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预防医学
癌症化疗患者家庭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苗傲霜, 蹇英, 朱海英
2011, 36(12): 1393-1395.
摘要:
目的:了解癌症化疗患者的家庭负担现状,探讨影响家庭负担的因素。方法:对某综合三级甲等医院187例肿瘤内科住院化疗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横断面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包括一般情况、疾病家庭负担调查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结果:癌症化疗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负担,其中以经济负担阳性回答率为最高(100.0%),家庭对外关系阳性回答率最低(90.6%)。家庭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由大到小排列为家属采取的消极应对方式、家庭月总收入、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家属获得的社会支持。结论:癌症化疗患者的家庭负担状况具有普遍性和多维性。
连云港市企业工人脂肪肝与高血压患病情况分析
周春燕, 杨汝艳
2011, 36(12): 1396-1397.
摘要: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企业接触职业危害人群脂肪肝、高血压患病情况及二者的伴发关系,为企业综合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2 102名工人进行肝脏B超检查和血压测量,并作统计分析。结果:检出脂肪肝454例,检出率为21.60%,其中男性检出率为24.84%,明显高于女性的11.09%(P<0.01);50岁以下男性脂肪肝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P<0.01);女性脂肪肝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P<0.01)。不同年龄段脂肪肝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出高血压585例,检出率为27.83%,其中男性检出率为31.76%,明显高于女性的15.12%(P<0.01)。男女性高血压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P<0.01);不同年龄段的高血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脂肪肝人群中高血压检出率(47.80%)明显高于非脂肪肝人群的22.33%(P<0.01)。结论:企业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人群脂肪肝和高血压检出率高,并与年龄、性别有一定关系。
医学教育
综合考核在生物科学专业药理学考试中的应用及评价
董淑英, 童旭辉, 祝晓光, 李晓明, 魏芳
2011, 36(12): 1398-1400.
摘要:
目的:探讨"笔试+口试+实验考试"综合考核在药理学考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笔试+口试+实验考试"的综合考核方式对生物科学专业的药理学成绩进行综合评定,比较综合成绩与单纯理论笔试成绩之间的差异,评价综合考核方式的实施效果。结果:"笔试+口试+实验考试"综合考核成绩与单纯理论笔试成绩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生对综合考核方式实施效果的肯定率较高。结论:"笔试+口试+实验考试"综合考核能较全面地衡量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药理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高校留学生药理学实验教学探讨
杨克红, 祝晓光, 吴华璞, 蒋志文
2011, 36(12): 1400-1401.
摘要:
目的:探索留学生药理学实验教学的有效路径。方法:编写针对性、实用性药理学实验教学教材,重化实验集体备课、组织实验带教预演示,走最简单英语是好英语、最直观的教学是实验操作演示的教学之路,开启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估机制。结果:双语教材为留学生有序、有效地开展药理学实验教学;直观的实验教学演示补充了语言信息的不足;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估实现了对教学质量的动态监测。结论:以国际化、针对性、质量观为指导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实际动手能力、理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护理学
三通管密闭式吸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中应用的安全性
侯丽, 朱红娟, 汪伟, 贾培艳, 黄美玲, 章凤
2011, 36(12): 1402-1403.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吸痰方法的安全性。方法:将40例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开放式吸痰法(即脱机吸痰),观察组使用三通管不脱机密闭式吸痰。对2组患者吸痰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进行监测。结果:对照组吸痰后PaO2、SaO2较吸痰前均明显降低,HR、SBP均明显升高(P<0.01),DBP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后PaO2、SaO2、DBP较吸痰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SBP均明显降低(P<0.01);2组吸痰前后PaO2、SaO2变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三通管不脱机密闭式吸痰能降低ARDS机械通气患者由吸痰引起的低血氧水平,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CT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肺癌11例的护理
胡守紫, 徐云侠, 陈汝洁, 任立梅, 刘超, 陈余清
2011, 36(12): 1404-1406.
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诱导麻醉实施CT引导经皮肺穿刺射频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术治疗肺癌的护理方法。方法:实施CT引导经皮肺穿刺RFA术,对CT引导经皮肺穿刺RFA术治疗肺癌11例进行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严密监护全程护理。结果:11例患者均成功施行RFA术,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有5例患者出现发热,温度在37.5~38.6℃,3例胸痛,3例咯血,经过解热、镇痛、止血等对症治疗以及加强护理后,均很快缓解。结论:加强术前患者心理护理、术中配合以及术后监护,有助于RFA术顺利完成与减少手术并发症,并能够及时发现、尽早处理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管理屏障在便携式血糖仪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徐红, 王飞, 李宁
2011, 36(12): 1407-1409.
摘要:
目的:探讨管理屏障在便携式血糖仪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管理屏障对便携式血糖仪进行管理,并对管理前后的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施屏障技术后,护理人员对便携式血糖仪使用逐步规范,使用的正确率均有所提高。结论:管理屏障能提高便携式血糖仪的管理效果。
经皮肾造瘘微创钬激光碎石取石术的术中安全护理
唐慧芹
2011, 36(12): 1409-1410.
摘要:
目的:总结经皮肾造瘘微创钬激光碎石取石术的术中护理配合经验。方法:21例肾结石患者均采用经皮肾造瘘、输尿管镜下微创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针对术中患者安全问题进行护理。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拔管,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皮肾造瘘微创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术中体位变换多,运用灌注液大量冲洗,较易发生各种安全问题,在术中进行细致密切的安全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丁桂华, 杨克霞, 吴亚男, 雷婷婷
2011, 36(12): 1411-1413.
摘要: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对9例应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脊髓减压治疗的胸腰椎肿瘤患者术前2周开始鼓励其做深呼吸、有效咳嗽,锻炼心肺功能;术后重点监测生命体征,预防肺不张、切口感染及神经系统症状,拔除引流管后循序渐进地指导肢体功能锻炼,认真做好出院指导。结果: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无护理并发症,并顺利出院。结论:正确有效的整体护理结合个性化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力、预防术后并发症以及促进早期康复有着一定的意义。
院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及护理干预
范益芹
2011, 36(12): 1414-1414.
摘要:
目的:观察对院前多发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105例院前多发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包括气道及颈椎保护、循环、呼吸、功能丧失(神经系统评估)、脊髓创伤、转运、心理等方面。结果:105例患者中院前急救成功96例,现场死亡9例,死亡原因为脑挫裂伤、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结论:在院前的急救过程中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急救水平,降低病死率,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急救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
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腺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王萍
2011, 36(12): 1415-1417.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1例甲状腺腺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CNP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患者对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NP应用于甲状腺腺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能优化护理工作流程,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患者对甲状腺疾病知识的掌握,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真空采血管不同手法静脉采血的比较
韩连云, 赵庆瑞, 耿翠红
2011, 36(12): 1417-1418.
摘要:
目的:探讨用真空采血管进行静脉采血的手法,并将改进后的采血方法应用于临床,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满意度。方法:用国际标准真空采血管进行静脉采血的手法(手法一)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和对比,总结出改进后的操作方法(手法二),用2种手法分别对150名体检者进行1、3、5管抽血比对,观察采血耗时及被采血者的感受。结果:通过比对,手法二较手法一更符合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的要求,手法二采集1、3、5管血所用的时间均较手法一明显减少(P<0.01);手法二穿刺的首次成功率明显提高,疼痛率和青紫率明显减少(P<0.01)。结论:手法二对绝大多数右惯手者来说,采血耗时较短、速度较快、效果较好,有着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提高采血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滑车上动脉血管蒂额部皮瓣鼻再造的护理体会
刘丽, 商琼琼, 赵永娟, 徐静
2011, 36(12): 1419-1420.
摘要:
目的:探讨滑车上动脉血管蒂额部皮瓣鼻再造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1例行滑车上动脉血管蒂额部皮瓣鼻再造术的患者给予适当的术前心理调适、术后心理支持,严格监测术后各项生命体征,及时观察皮瓣血运,对出现的异常情况早发现、早处理,正确指导患者体位,做好患者切口的局部护理和再造鼻的固定与塑形。结果:11例均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再造鼻外形效果满意。结论:做好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切口和皮瓣的血运观察,及时处理异常情况,不仅提高了皮瓣成活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鼻内镜下鼻前颅底肿瘤切除术10例围术期护理
胡秀丽, 李玉升, 姜宋丽, 王琴, 金旭
2011, 36(12): 1421-1422.
摘要: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鼻前颅底肿瘤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10例鼻内镜下鼻前颅底肿瘤切除术患者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护理。结果:10例患者经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鼻前颅底肿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质量及治疗效果,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14例护理配合
刘婷婷, 袁丽, 刘松, 胡俊
2011, 36(12): 1423-1424.
摘要:
目的:总结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对14例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做好术前心理访视和术中体位护理、输液管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根据病情调节合适的气腹压力,准确传递手术器械等配合。结果:14例患者无一例出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地掌握腹腔镜的操作规范,细致周到的术中观察是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成功配合的保证。